2期8頁 貪為敗德之源
                 文 隱貞

        由於科技進步,傳播媒體普及迅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社會面,多是光怪陸離,爾虞我詐,令人眼花撩亂,而其中最令人痛心疾首的,莫過於唯利是圖、競相追求物質享受的貪鄙之徒!須知世人沒有比貪婪更敗德的了。菜根譚裏說:「人只一念貪私,便消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恨,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西諺也說:「貪鄙苟得,是萬惡之源。」宋潛溪亦謂:「積邱山之善,尚難得為君子,貪絲毫之利,便已陷於小人。」所以大凡一個人的敗德亂行,多半由於貪念的作祟,意志若稍薄弱,便易為物慾與金錢所誘惑,而喪失其節操。是以,古聖孔子嘗諄諄訓勉其弟子:「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曾國藩亦復教人:「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自然鬼服神欽,到處皆受敬重。」,葛洪更誡人:「明哲消禍於未萌,知士見利則思害。」我們怎能不自反自勵,引為座右銘呢?
        貪得的人,並非完全不知其害,只是利令智昏,見近利而忽遠害。袁準責公篇有:「古之人有當市繁之時,而竊人之金者,人問其故?曰:吾徒見金,不見人也!故有利慾者,必有大迷,終將招至大禍。」,所以韓非子說:「貪得好利,滅國殺身之本也。」,顧炎武亦云:「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乎?」此知貪得之害,小足以滅身,大招致亡國,能不倍加警惕!
        其實,要以廉潔自持,不沾不義之財,就要從降低慾念著手,能量入為出,安守本分,過適切自己的生活,精神生活向上比,物質生活往下看,不奢求,不妄自菲薄。則如禮記中所說:「富以苟,不若貧以譽,生以辱,不如死以榮。」當然,要做到這一步,尚須對自己用錢的問題,有適當的支配和節制,俗語說:「穿不窮,吃不窮,計算不到才是窮。」所謂計算不到,就是花錢沒計劃、沒標準。比如說:發薪水的前幾天就去大吃大喝,不知節制,豈有不窮的道理?須知用錢要精打細算,當用則用,不當用則省,因為人不能離開物質而生活,而金錢又為生活所資的工具,所以我們生活今日的社會上,有賴於金錢以取得維生的物質,可是由於我們的收入有限,絕不能任意揮霍,尤其要講求用錢的方法,因此就不得不怯除分外的慾念,以求適度合理的用錢,適度合理的用錢就是節儉。所謂:「儉以養廉」,也可以說:「節儉為廉潔之本」。曾國藩嘗說:「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唯儉可以免貪,這正是我們今日立身處世的準則。
        但是節儉絕對不是吝嗇,節儉是講求用錢之道,是使用錢有一定的分際,節省不必要的浪費;而吝嗇則是不近情理過度克儉,以致該用而不用,反而造成對自我的傷害與社會的冷漠。所以要節約,而不要吝嗇。此外,儲蓄也是很重要的,儲蓄可以防備意外的需求和開支,使生活能有所保障,內心有安全感,消除後顧之憂,專心為事業奮鬥。社會大眾如都能養成儲蓄的習慣,即可減少許多違法敗德的事情,促進整個社會的安定和進步。
        革除過分的慾望,講求適當的節儉,預作可能的儲蓄,益之以努力的工作,都是免於貪私,確保品德的良好方法,這是立身處世應有的修養,成德立業的不二法門。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420726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