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期三版 修道必先求己
                文 章成崧

        在我們修道、追求理想的時候,都以為那是非常高深、不容易得到的,於是人們想出各種方式,想在最短的時間裡,以最方便的方法來得到它。因而出現了許多旁門左道的方式,實在令人感嘆。
        「佛在心中坐」,其實「道不遠人」,道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因為道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在自己身旁出現,我們習以為常,不覺得它的珍貴,而把它忽略掉了。
        我時常在想,當親朋好友請我們吃飯的時候,我們至少會說一聲謝謝,可是日常在家裡,父母親把飯菜弄好叫我們吃飯的時候,可曾說過一聲:「爸媽辛苦了」。當我們吃飽的時候,可曾說過一聲:「爸媽謝謝您」。仔細想想,對親朋好友,我們會說聲謝謝,為什麼在面對父母親的時候,我們卻很少做到,甚至從來就沒說過。對親朋好友要有禮貌,面對自己的父母,就不該有禮貌嗎?當然要有,可是我們習以為常,就被忽略掉了。古人講求晨昏定省,就是要求自己實實在在、腳踏實地的去做到。
        《左傳:僖公五年》晉侯與宮之奇有一段對話: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神所憑依,將在德矣。大意是說:晉侯以為只要在祭祀的時候,自己的供品比別人豐厚,自己的心情比別人虔誠,那麼神明一定會站在自己這邊,來保佑我。宮之奇則以為:老天對人是平等的,神明不會特別親近誰,也不是特別討厭誰,當然也不會受到貢品的多少而影響。而那些有良好德行的人,才是老天會加以輔助的對象。
        可見能否得到神明的保祐,完全在於自己行為的表現,能有良好的品德,神明才會福祐示吉;如果自己的德行不好,即使祭拜的貢品比別人豐厚,也無法得到神明的照顧。
        《左傳.僖公十六年》周內使叔興聘于宋,就說過:「吉凶由人」,《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閔子馬也說:「福禍無門,唯人所召。」都明白指出:人世間的吉凶福禍,不是來自上天,而是由人來自己決定的,所以我們要從日常生活中的本份做起。
        《論語.先進篇》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這是子路向孔子請教如何事奉鬼神,以及人死後的事情。在古代神權發達的時期,事奉鬼神往往是生活中的第一要務,孔子卻認為:要先了解自己生活的現實世界,把人事處理好之後,才可以再談事奉鬼神的事。
        因此,我們談修道的第一步工夫,就是反求諸己,從日常生活中,自己身邊的事務做起。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420546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