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期二版 恕字指南集解(之四) 【人生指南恕字集解】將不良心換個恕心    

   
(續43期二版)


原文:蕭大宗師昌明夫子
集解:阮護憉


【原文】
        本社集合萬聖精微,恕卻前日之非,但求今日之是,恕字之道至矣!願此後男女同胞概以恕字為心,由小而推至於大,貫徹萬類,無有間隔。夫天生萬物,惟人最靈,人既為萬物之代表,待物能恕,則氣化相感,萬物接踵(1)隨之,天地亦隨而清明之,坦然蕩然,化濁亂世界以為清平世界,天地萬類不遭斯劫矣!

【主旨】
        此結到恕字之大效,以勉世人。

【集解】
        本教廿字,就是萬聖積微,即古今各大聖哲至精微切要之正道也。 宗師曾云:「廿字為經骨,廿字為咒祖,儒、釋、道、耶、回,冶(2)之一鑪,不著是非相,還我性之初。」夫為經骨咒祖,不亦精乎?不著是非,還性之初,不亦微乎?又云:「各教經典雖多,我們擇其善者、最精粹者,體而行之,即此廿字是也。」
        佛法慈悲,不究既往,若有志入道,則恕其前非,但求今是。蓋念其前未受教,而許以自新,從此歸善,自有善果,倘恕之再恕,教而不善,則咎(3)由自取,災劫隨至,自作自受,當然之理也。
        貫徹萬類,無有間隔者,是勸人充其恕心,不獨恕人,尤當恕物,蓋能恕人、恕物,正所以消冤解劫。在此末運當中,所宜加意者也。
        宗師云:「人雖同相,相各生心,心各生因,各有各心,各有各因。人類不齊,眼、耳、鼻、舌,色身一也,心、肝、脾、肺、腎,亦一也,而所行各異,乃其性不同耳,其性何以不同?蓋因六道輪迴,轉入人叢,其形為人,其性則別,人與人類,獸與獸類,飛禽濕化,各聚其類。為人者,佛性厚也,固然相親相愛,而相利濟;為獸者,佛性薄也,動輒相暴相殘,而相鯨吞;其他飛禽濕化,所得佛性更微,且偏,而其修養成人,見人則相欺相殘,人見異類為人,又以為異,相鄙相恥,互相摧殘,善惡起焉,有善惡而後有浩劫也。」
        何謂氣化相感?蓋凡人情有所拂(4)激,必動其氣,氣動不得其平則結,而趨於惡化,互相悖戾(5)則起鬥爭,殺機伏矣!恕之,在我能容,在彼得所,不生惡氣,有結亦消,其氣和平歸於善化,而不悖戾,此當然之理也。人人能行此道,則善氣流行,坦坦蕩蕩,人物相得,故云萬物接踵而隨之,不相拂激爭鬥,何致劫殺!
        宗師又云:「人人能自救,推而救人,則世界社會,以及三界十方,皆有大利益。否則不惟害己,如三才五行,亦隨之而皆蒙其害。」此所以推行恕道,即化戾成祥,調融炁氣,天地亦隨而清明,萬類不遭斯劫,為效豈不大哉?故反之則不堪言,一彼一此,災祥大判,非戲論也。
        頃有見問者曰:「人有彎心曲性、奸貪謊謬、無禮無義,忍之、恕之,益見得勢,當奈何?得無恕之非歟?」應曰:「昔耶穌門徒彼得,嘗問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耶穌說:「我對爾(6)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耶穌之意,蓋示彼得,盡其在己之謂耳。
        今爾亦且盡其在爾,省悟與否在他,恕之道在我也,須知天有養氣(7),不活命絕之人;教有真言,難甦(8)心死之輩;彼非道者,既屢恕之、化之,不省不悟,終亦由其應劫便了。天有不赦之條,國有無恕之法,惡因惡果,冥冥有數,爾自爾,他自他,且刮目(9)待之。上文已顯示人有無濟於恕者矣,孟子所謂於禽獸又何難焉?(10)問者長歎而退。

注釋:
1. 接踵:後面的人腳尖接著前面的人的腳跟。形容人數眾多,接連不斷。
2. 冶:音ㄧㄝˇ,熔煉。
3. 咎:音ㄐㄧㄡˋ,罪過。
4. 拂:音ㄈㄨˊ,違背。
5. 悖戾:衝突暴戾。悖,音ㄅㄧˋ,衝突。
6. 爾:你。
7. 養氣:氧氣。
8. 甦:拯救。
9. 刮目:刮目相待。另眼看待之意。
10. 於禽獸又何難焉 語出孟子離婁下。孟子說:「假使有一個人,他用強橫無理的態度對待我,君子自己反省確知自己合乎仁道、禮法,也已經竭誠待人了,而那個人對我強橫無理的態度還是照舊,君子則感嘆:『這只是一個不明事理、胡作非為的人罷了,像這樣不明事理、胡作非為的人,那和禽獸有什麼分別呢?對於禽獸,又有什麼好責怪的呢?』」難,音ㄋㄢˋ,詰責(詢問責備)。於禽獸又何難焉,對於禽獸,有什麼好責怪呢?
                                                                                 
                                                             (恕字指南解刊載完畢)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313470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