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期四版 廿字精神﹙之五﹚ (續46期三版)

                      田昌熾   編撰

        大同者,乃無人無我,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種族,亦無畛域,是之為大同者也。欲求大同,必先無我無人,既無我人,而後無是非,無是非而後無善惡,既無善惡,而後無種族觀念,無種族焉有畛域之分。既無畛域,亦無極樂,亦無非極樂。如是者,仙佛與我同體,十方與我同仁。以仁治人,以仁養人,以仁普人。凡屬有情,永遠可以超出法界,久享亨通,此之為大同永亨。
         今之人欲求富貴名利,求己身康富,求子孫發達者,莫不捨己而求他,實屬可憐。更有既富且貴,思得其法,以求永保者,其謬尤甚。殊不知反求諸己,求則得之。吾道祇此廿字,求能作一好人。此廿字可以保身,可以保家。行則得之,何必他求。然得者非得,惟有慈悲,可以永保。(35)
         凡本社社員,既入廿字之中,已知立身之本。口誦心違,知而故犯者,其罪較為入道者嚴重百倍。蓋吾道乃修人法而正天法,正天法而明佛法也。幸勿以慈悲無嚴,不見賞罰,可瞞眛也。須知意念不能瞞己,心知既知,慈悲廣而法更嚴,其嚴即慈悲也。更勿以余凡體慈悲,而陽奉陰違,倘執此念,是自欺也。自欺則害身,自欺則害命。凡我廿字中人,務須時刻謹守,不離其心,不違其仁,自可廣見慈悲,余願人人行善感而得福,勿行惡感而得禍,善感保生,惡感害身,保生則得仁,害身則傷神。

補充資料

-、易禮詩書春秋諸經
(一)易經:本名易象,分上下兩篇,為周人卜筮之書。周公演易,改名周易,經補充闡釋後乃成哲理之書。明後,始通稱易經。
(二)禮經:在漢代認為是附於禮﹙儀禮﹚後面的記,故稱為禮記。為孔子七十弟子及後世學者所記,各篇未著作者姓名,為叢書性質。
(三)詩經:我國最早之詩歌總集,網羅春秋中葉以前五、六百年之民間歌謠,士大夫作品及祭神的頌辭,是北方文學的代表,並開後世韻文之先河。
(四)書經:稱尚書,是我國最古的史書,為散文之祖。由孔子編輯整理之後,共有百篇,每篇各有篇名,最早的是堯典,最晚的是秦誓。
(五)春秋:全稱為春秋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時魯國太史左丘明所撰。左傳為編年記事體,其內容以魯史為中心,旁及同時代諸國之事。

二、貝葉金剛楞嚴心經諸經
(一)貝葉經:印度人以貝多樹葉書寫經文,故云貝葉經。此處應係指大般若經,四處十六會之說,由唐玄奘譯,六百卷。
(二)金剛經:是佛陀於大般若十六會中第九會所說,屬承上啟下之作。提示發菩提心的人,要廣修一切善法,卻不執著善法的功德。能離相而修善,修善而離相,用「無往生心」的金剛智慧,去展開一切利他的事業。
(三)楞嚴經:是修習禪定最上乘法,其中義理,直指人心明心見性,得成無上正覺的大道。
(四)心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之略,又名般若心經。唐朝玄奘三藏,從大般若經中,擷取精華而編譯般若心經,本文只有兩百六十六字。是要人們澈悟一切緣起的空幻而自求解脫的經典。

三、道德黃庭子書諸經
(一)道德經:老子一書分成八十一章,全書只有五千餘字。其思想要點,就是要求人們去深入體會道的微妙內涵,遵行道所體現的方式德,去保守、涵養這個道,以成就自己的事業,實現圓滿的人生。
(二)黃庭經:分太上黃庭內﹙外﹚景玉經兩篇。全書用七言韻文形式寫成,是一部宗教思想和醫學養身知識相雜糅的道教內養派修道著作。

四、約翰聖經諸書
約翰聖經:它不止包括了舊約﹙希伯來聖經﹚,也包括了共同合成新約的其他二十七本經書和信。新約裡包含了等觀福音書﹙馬可、馬太和路加﹚,路加寫成的使徒行傳和保羅的信,以及其期的宣教士的精選書信。

五、喇嘛可蘭諸經
(一)喇嘛經:﹙尚未找到相關資料,暫從缺﹚
(二)可蘭經:可蘭一詞源自阿拉伯語,意指應閱讀或背誦的書。經中包含了所有真主對人性的啟示,在有限的信息中,充滿了神的智慧。罕默德本人並沒有立即看到全部的可蘭經,只是一部份而已。

註:
34.佛說解冤枉生經句解,頁九六
35.同註25,頁六九
36.同註25,頁四十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362574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