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聖訓】
黃梁夢中迷真性,不識人間皆苦海;本無可爭無來去,閃電浮雲轉眼空。
盡明無明道氣存,真真假假假假真;量大肚大羅萬象,心闊似水廣太空。
中華民國九十年歲次庚辰國曆十二月廿五日(農曆十一月十一日)午刻(恭錄於保安寶殿)
清風古佛 降乾坤諸賢達:
諸賢秉廿字,行大道度蒼生,災劫頻仍何壽之言乎?聖經燦金光,魯殿(1)散馨香,芝蘭皆毓秀,群賢集華堂,消百劫,挽諸殃,人間同樂喜洋洋……
乾坤諸賢達,秉道性,宏願力,護教揚道傳萬邦,嘆燭塵,煩惱多,神昏迷心窩,四民(2)猶在黃梁(3)中,不識人間皆苦海,本無可爭無來去,奈如何,閃電浮雲(4)轉眼空。賢乾坤,大道行,無明(5)盡明道氣存,醒悟踐修得自在,蓮開五色證玉京,諸賢達,明至性,精進悟真明道性。
大道生黃金,願諸賢省悟明真修元神,大道行,明如真,真真假假假假真,修功果,抱元神,應身(6)無量大羅行,聊聊數語云:希諸賢細研明,最後兩語奉(7)賢生,修身悟道當海闊天空,量大羅萬象,肚大包乾坤,容山川,納巨細,心胸開闊如天空,小小事體莫生怨,無記心,心性如太空,開闊寬似水,萬物胞藏在其中,到彼岸,果功成,大羅天一尊神,今此時以云明,諸等賢乾坤,共勉勵,勤修性,靈山會,蓮花身,證極品,十方三界任遨行,畢。
注釋:
1. 魯殿:漢時魯恭王好建宮室,後來漢室衰微,宮殿多遭毀損,只有魯靈光殿倖存。後借以比喻碩果僅存的人或事物。
2. 四民:舊稱士、農、工、商為四民。泛指各行各業廣大民眾。
3. 黃粱:一枕黃粱、黃粱一夢皆比喻美好的事物轉眼成空。
唐人傳奇小說枕中記(沈既濟作),內容大意:唐朝開元年間,有一個窮困潦倒的盧姓書生,在一次路過邯鄲的途中,在一家旅店裡巧遇一位呂姓道士,兩人相談甚歡。言談中,盧生感慨自己人生不得意,有志難伸。
交談了一陣子後,盧生感到疲倦,想休息一下,此時旅店的主人正在蒸煮著黃粱(小米)飯。於是道士就拿了一個枕頭給盧生,說:「你枕著這個枕頭好好睡一覺,就可以如你所願,得到榮華富貴。」睡夢中,盧生夢到自己娶了一個崔氏大戶人家的女兒為妻。仕途非常順遂,連連升遷,位高權重且俸祿極為豐厚;擁有許多良田、宅第、美女和馬匹,享受著無盡的榮華富貴,一直活到很老才死去。
此時,盧生因為伸了個懶腰而醒了過來,發現自己睡臥在旅店中,而道士仍在身邊,旅店主人的黃粱飯都還沒有煮熟呢!他感到很驚訝,所看到的事物都和原來的一樣,就說:「難道那些榮華富貴,都只是一場虛幻的夢境嗎?」道士回答說:「現在你應該知道,人一生所追求的,不過就是一場夢而已!」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黃粱一夢」,用來比喻榮華富貴如夢似幻,終歸泡影。
元人馬致遠和明人蘇漢英,曾根據這個故事,稍改情節而先後寫成雜劇《黃粱夢》。明人湯顯祖也改寫過雜劇《邯鄲記》。清人蒲松齡還將故事情節加以發展,寫成《續黃粱》。一枕黃粱這句成語,就是從上述故事而來。一枕黃粱,就是一場空夢的意思,也說作一夢黃粱、黃粱美夢、黃粱夢、邯鄲夢。和南柯一夢的意思相似。
4. 閃電浮雲:比喻時光流逝迅速,世事變化無常。
5. 無明:佛教用語。佛教謂不能了知現象的真實性的原始愚痴。為十二因緣的第一支,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6. 應身:應身佛也稱應身,指佛為度脫世間眾生,隨應三界六道不同狀況和需要而變之身,即隨緣教化。
7. 奉:奉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