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期三版 往生經與生活(之五) (續62期四版 ) 
   
                文  劉淑媛

        當我們感到憤怒時,口出惡言苛薄的話如同離了弓的箭,千句道歉也無法恢復原狀,盛怒時千萬不要說刻薄話,因為它是無盡麻煩的開始。
        有一個男孩脾氣很壞,常常與人起衝突,於是他父親就給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必須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第一天,這個男孩總共釘了三十七根釘子,手臂酸得不得了,自己覺得既懊惱又疲勞。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男孩釘釘子數量也慢慢減少了,因為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比釘釘子省力許多。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整天都沒有因為失去耐性而亂發脾氣。他很高興地與父親分享這個好消息,父親卻告訴他:「很好,那從現在開始,只要你想發脾氣的時候,提醒自己控制情緒,就要從圍籬上拔出一根釘子出來。」男孩想到不發脾氣還要做苦工,心裡就很不高興,但想到發脾氣的話又要罰釘釘子,將來又要費力拔出來,只好忍著不發作,心不甘情不願的點頭同意。
一天一天又過去了,男孩拔出來的釘子也越來越多,最後男孩告訴他父親,他終於把所有的釘子都拔出來了,父親握住他的手到後院,然後對他說:「好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復到從前的樣子。你生氣時說的話,就像釘子一樣,在別人心中留下許多疤痕。就像你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永遠存在。說話傷人所造成的傷口也很難抹掉。」

學習不自私、不嫉妒

        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者,只為自己而活,他不懂如何去愛或學習尊重別人,總為芝麻小事斤斤計較,生活變成永無休止的抱怨,總覺得別人對不起他,或是別人對他不好,不願與人分享屬於自己的東西,或是對別人的東西想佔為己有。自私會導致錯誤的觀念,而看不清生命的真相。自私戕害人格及心靈的成長。而私心乃是嫉妒之源,嫉妒助長了私心。有些人從來不滿足自己現有的,總是嫉妒那些比他更好的人,藏在這些人內心的嫉妒感,使他們不知道把握現有的快樂,因為有人比他們更好,而讓他們感到痛苦。這些人應檢視內心,評估自己所得到的恩賜,不要一味地嫉妒他人。
        流傳在大陸外商子中的一則笑話:一個法國人,一個德國人,一個中國人在荒島上撿到阿拉丁神燈,神仙讓每人許三個願。頭兩個老外,都要水、財富,和回返祖國。中國人也要了水和財富,但是他的第三個願望是:「我要那兩個老外給我回到島上來!」兩個老外被抓回來後,神仙答應給三人再一次許願的機會。這回老外學聰明了,他們要那個中國人先說。中國人向神仙開口了:「我要水,要財富,要你永遠消失!」
        如同大多數的笑話,用詼諧而心照不宣的方法傳達某種訊息。笑話中的中國人是一個「損人不利己」的典型。他自己不想回國,卻不讓別人走。他自己得了利益,就希望別人再也沒有機會得到了。誠然,人人都有自私、嫉妒、競爭的一面,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它往往表現在損人利己的行為上。損人不利己卻涉及一種比較複雜、微妙的心理。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3753242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