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期二版 眼見不為真 耳聽不為憑
                文  吳鳳凰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用來講明「聽說的不實在,親眼見到的才可靠。」,然而親眼見到的一定可靠嗎?未必,至聖如孔子都有誤判的時候。
         了解真相當然不能道聽塗說,智者會用眼睛觀察,依據眼見為真去作判斷,只是眼見也會有出錯的時候,所以還需要極細心的用心覺察與謹慎的辨明,才不至於被假象所蒙蔽,因而失去認識人的明覺與誤判事的決斷,最後丟失了人心又毀敗事的成就。
         呂氏春秋有篇「顔回攫甑」的故事,顔回是孔子最欣賞的學生,孔子周遊列國時,有一次在陳國和蔡國之間,被人團團圍困,喝不上一口野菜湯,連續七天沒吃到一粒米飯,大白天裏餓得躺睡休息。顔回想盡辦法討到了一些米,連忙燒火煮飯,飯快要熟了,孔子遠遠地看見顔回從甑裏抓了一把飯吃下,不多久飯熟了,顔回拜見孔子,請老師進餐。
        在當時的禮教下,學生瞞著老師偷吃米飯,是不道德的行爲,孔子假裝自己未看見顔回抓飯吃的事,起身向顔回說:「剛才我夢見了去世的父親,飯要是乾淨的話,我想祭奠他。」(按禮教規定,祭祀先人用的飯,必須是沒人動過的開鍋飯,才算是乾淨的。)顔回回答說:「不能用來祭祀,這飯不乾淨,剛才有些煤塵掉進甑裏,倒掉了可惜,我便把弄髒的飯抓出來吃掉」。孔子深切感歎:「人所憑信的是自己的眼睛,然而眼睛所見還不可確信;可依賴的是心的思考,然而心還不足以完全依靠,弟子們好好記住,了解一個人本來就很不容易啊!」
        是啊,認識人不困難,了解人卻很困難;看見事的表象不困難,辨清事的真相才困難。聖者因為心靈的澄淨與思考的敏銳,識見超越一般凡夫,具有獨到的決斷力,可是竟也有一時不察誤判的時候,足見人要不受耳聽、眼見的假象所迷惑,是如何的難得。
        也許孔子與弟子們被圍困的處境艱難,又飢餓過久,才憑著遠處觀看顏回自甑中抓飯入口的動作,便主觀臆測顏回可能因「饑饉而不知禮節」,瞞著老師偷吃飯,差點誤解一位德養、學識俱優的好學生,所幸孔子畢竟是智慧超凡之人,懂得運用技巧委婉的明察,讓顏回有闡述真相被了解的機會,而孔子則得到一次寶貴的經驗,明白親眼所見都還不一定是真的。
        這世間有能煽動人心的八件事(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其中「譏」是冷嘲熱諷,厭惡譏嫌,專說無中生有的行為,隨便議論人的長短,給人生氣,給人煩惱;「毀」是流言蜚語,譭謗中傷,使人信用蒙受損失,把他人的人品說得一文不值,給人打擊,給人阻難。人心有所忌妒、有所貪妄時,最能激發主觀的臆測,以自己的主觀猜想他人的心思,隨便搬弄唇舌,甚至為了打擊他人,也能憑空捏造,給人毀謗中傷,在這擾亂人心和諧的惡風之中,譏毀他人者往往先發制人,以取得自己的優勢,說的頭頭是道,而流風所吹之處,耳聽的人如無明覺的功夫,便會經受不住動搖定力,誤信傳言、誤陷惡風,產生猜疑、產生徬徨,小者隨惡風以訛傳訛,損傷口德;重者誤判形勢,決斷錯誤,敗壞大局。這世間既有這種不良的惡風會敗壞人事、損人功德,為人注重修行,更應該謹言慎行,明察「眼見不為真,耳聽不為憑」。
        至聖如孔子都有誤判之時,聖明不及者怎能不更加戒愼,尤其入修行之門就是要學習佛之境界,如果輕易被八風吹動,境界如何向上提升?眼見都不一定是真的,更何況耳聽無憑無據,這正是 無形古佛於九十四年中元法會光諭中所告誡「非非紛紜,迷霧深鎖,亂傳以訛,邪說異端,不知有傷天和」。錯誤的話亂傳,不了解的事胡扯,何只傷害人和,更損傷天和,挽災救劫且來不及,還造孽增劫呢!
        多學習孔子吧,一次困厄中的機會教育更增長智慧,了解一個人很不容易,眼見還不足以確信,凡事要慎思慎斷,更要時間緩衝再解真相,不可急在一時躁下斷語,不然賢德如顏回,也會被誤解抹黑啊!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313244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