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期二版 廿字忠和之道    
50年辛丑年 無形古佛示忍和                  師公笛卿夫子筆書光諭2                       師公笛卿夫子筆書光諭1
         
                      吳鳳凰

守和睦之道,招納天地吉祥;行忠誠之義,培育真靈明光

無形古佛    降:
        和天和地和人心,和氣致祥萬物亨
        天和時降雨,地和萬物生;人和家國泰,氣和慧心明。
        吾創廿字,忠字為首,和字居末。世間萬事,敗於不忍,全美圓滿成於和。歷朝古聖先賢、帝王宰相、勳功大臣、英雄壯士,事蹟昭昭,史冊可考,可見和之有益,世人應當貴乎誠行。諸子門牆立,忠和務必遵,造天地之清泰,澄宇宙之光明,功勞記上界,真靈坐玉京,其歡樂也欣欣,批畢。
                                        (民國五十年歲次辛丑農曆二月初一日巳刻)【註1】

推行大道貴能抱中守一,言行相符則可道達心靈

觀音大士    降:
        觀透塵凡苦,音從世上來;大悲大願救,士女度雲台;降此批章語,醒人度眾垂
        大道之行一也,一為天地本,一為眾生原,一為聖佛母,一為智慧根。
        人能抱中守一,自然見性明心,今人巧偽居多,言不顧齒,心口分離,道難得矣!修道者多,成道者寡,果能言行合一,道達心靈,有何難哉!
特示一偈:
        真人難得偽行多,堪嘆偽人有孽魔;
        佛道慈悲明接引,污泥不陷樂雲窩。
                                         (民國五十年 歲次辛丑農曆二月十一日巳刻)【註2】

心無嫉妒和氣則無病,忍字當先澈悟而切行

無形古佛    諭:
        結拜金蘭友,為同一母生;親親和愛敬,永留存佳名。
        心無嫉妒氣和中,氣氣和和上下通,聖佛蓮前求懺悔,改心過失病無踪,鐵面無私監察神,有功有過記分明,願諸謹記批中語,忍字當先刻在心,光訓篇篇醒世迷,幾人領悟實行之?真堪痛恨癡癡子,不改前非不教施。……
                                      (民國五十年 歲次辛丑農曆正月二十二日巳刻)【註3】

        「和氣致祥」是淺顯易懂的詞語,卻是不容易內外一致奉行無礙的境界,因為在俗塵七情六慾的有相分別裡,為了色相的名欲、利欲,存有私心以起爭端,很容易因一念不能忍的意氣,而燒毀和氣,一旦執著己見己是,則由個人心性不能調和的損害,漸次擴大為團體的分崩離析。「世間萬事,敗於不忍」,忍之一字不僅忍氣,還要化氣,也就是能將怒氣、怨氣消化於無形。忍字的修養並非怯懦,而是「因公無私」,為成就公益、公義,故不介意私人的屈辱之情,即使被指著鼻子怒罵,也能無動於心。 師尊在<人生指南>對忍字講解 「忍為福德相」,能以自然寬宏的度量,將忿戾之氣消化於烏有,就如在春風和氣之中,即得自在快活,而一生受用無窮。所以自古以來,歷朝古聖先賢、帝王宰相、勳功大臣、英雄壯士,能因為忍的修養成就大功的事蹟,明白顯著、歷歷可考。
        「忍」不僅是個人感受屈辱的忍讓而已,不受外在名欲、利欲、色欲的引誘,也是一分大忍的工夫。不能將名相看淡、錢財看輕,就會落入誘引的陷阱裡,蒙昧良知,「背道而馳」,以致失去對道的忠誠專一,做出敗道、亂道墮落己身靈性的事來。物色、美色都會亂人心性、理性,貪其美好,就會增長慾念,以至理性薄弱,心志不堅定,因而離棄正軌之道,走入偏徑。凡靈在人間的修道場,深受層層的考驗,修道、護道、挽劫雖然建立了些功業,但隱而不見的迷悟敗行,也同時累積了罪過,有些在人間因偏離忠道而留下的遺害,尚未澄清,徒留亂源,起因都是因為未能抱中守一,未能堅守忍字戒律的毒害。
        「今逢末劫當前,道魔相乘,忍者則為聖,恕者必仁,天人合一自成。」末法時代眾靈齊會人間,道魔並立。魔無一定的形象,並非長相醜惡凶狠才是魔類,魔有俊秀的、魔有美麗的、魔有甜言蜜語的,魔也有外在看起來溫和的溫魔;魔的特性是在人群中賣弄玄虛,真真假假,使人難以分辨,挑撥人群不和,引誘人犯過,無孔不入,即使眼見也不一定是真,耳聽也不一定能做憑據,但人受到了各相魔類的蠱惑,就會失去依憑的根本宗旨,而陷入憂慮、疑惑、混亂,對道失去信仰,而漸離對道的修行。
        魔之無孔不入,時在人之左右,唯有「抱元守一」能作應對。抱持中正之道,專一無二,不陷入人我色相偏見,則能心鏡光明,心專定一、神志靈明,事事都能做出明確的抉擇,有益於進道修業,所以心念秉奉廿字,靜守於一,則可忍人之所不能忍,遺忘私我的執著,做到「不聽外言蜚語,眼不邪視,口不論是非異端,心不外馳,身正心清性定」,逐漸的靈竅通開,累功積德,一步一步登上先天一炁的大道。
        「廿字果能行正,可鎮十丈之魔」,雖說魔有陰邪的特性,魔亦是來磨人成道,秉持正道正念則可降伏魔之引誘與擾亂。人有忍功修持的定性、理性,可以降服自己七情六慾的心魔,也能降服擾亂人叢的外魔。心要「真」,心如有偽假,則己身的心魔與外魔相乘,將因誤入偏邪,以致「墜惡道而難復,悔之遲矣!」
        研讀千多篇光諭, 師尊與仙佛菩薩與人的諭示,總是以正向的勉勵,予以稱讚肯定,卻也常在勉勵之中,隱含警惕、暗示玄機,甚至到了不得不明言時,也有措辭嚴厲的訓誡與直指人欲私心之可厭,期待迷者即時懸崖勒馬,自救未來。光諭中有少部份點出過去乾坤前輩,在人間修行未能完滿,凡靈離世後,未能立即歸位,有的必需再靜修,有的必需自地獄境再超拔,有的將在末劫時再來人間協同挽劫,有的還得入輪迴……,這其中有開導師、有副開導師、有協理開導師、有乾坤弟子。
         「慧命雙修早著手」,此命是修原悟本的性靈之命,藉由此生這有形的生命體,作有益社會人生的事蹟,增長智慧、修道護道,功果圓滿,凡靈復歸本位,這個生命才是永恆的生命。趁著此世入道的因緣,及早著手,等於是給未來末劫的自己更多的機會。外在是內心的表象,內心隱藏於表象之下,是不是誠懇不虛假,一般人實在很難查證;外表言行看起來很真誠,可是內心虛偽,暗藏犯法敗亂,只有神佛能於無形中觀察入徹,絲毫不差。因此人在癡迷之中,各自執著自己的見解,各自認定自己才是對的,使精神分散而不能集中,那麼護道行道的力量,就會散亂而薄弱,而使聖佛至感痛心惋惜。
       
「去執著而拋己見,勿忘抱願來凡,挽三期之延康,普化陰陽。」執著的人經常不明白自己的執著,因為已經先替自己的執著設定是對的,於是無法拋棄己見,即使 師尊殷殷苦勸,勿忘抱願來凡的真意,也很難喚醒執迷的人,所以竊道者迷失本真,未能堅守「廿字至道以忠當先」,而致「教派別立」,甚至迷亂世人對道的誤認,眩惑在人間的「虛名」裡。 師公歸空時,道脈似乎危脆,他教別立時,人間教、道危機雙現,在這些關鍵年代、關鍵時期的光諭中,都隱示警戒「忠臣不二君,忠奴不二主」「忠道護道秉真」,在劫厄裡「謹存忠信仁風,謙恭和藹」,抱一守中,凝聚精氣神的真心正念,不使心神向塵俗外染奔馳,而能信守來凡的初願,不移不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每一步向前進的路程裡,都有魔力的試煉,唯有抱中守一,得以見性明心。言而有信,表裡一致,道通心靈,才能不陷入凡間七情六慾、貪嗔痴愛的污泥劫網。先洗心修身自救,才足以救人,先修養自身的德,才有力量度人宏道。自救是根,修己道德是本,德養不足,無以服人,更難領導眾人,本末若是倒置,功難成,道難宏,因為聖賢仙佛護持有德者,「道乃有德者得之」。
        人怕魔磨,但 師尊說「魔最怕忍和的力量」,能守住忍和,無私見,秉大公,魔就會對人沒辦法,自然退離。在道的團體上是這樣,在個人的生活裡也是這樣,無形古佛 諭示個人光訓,講明監察神是鐵面無私的,有功有過每一筆都記載分明,因過致病,則需改過革心,能從心的修養改正過失,病可以消失無蹤。「心無嫉妒氣和中,氣氣和和上下通。」沖淡凡俗之念,清淨固炁存神、清靜無為,不在塵識的意念裡妄自作為,則可煉神返璞,凝聚神氣,抱中守一。
        廿字以忠字為首,能忠則能遵奉 師尊之教誨,一同依循廿字為言行的法則、戒律,而為團體融和的力量。「全美圓滿成於和」,和字居末,「明道悟玄,以忍和為首,以量宏為重。」扭轉乾坤必須眾和無私的廣大力量,會集眾心眾力,樹立信賴感,使人樂於親近道場而沐化佛恩,進一步才能將廿字推展於社會,宏揚於世界。
        「體用廿字德教大昌」,昌盛德教是皈依弟子的共同心願,但是昌盛的前提是體用廿字。若是欠缺對廿字的身體力行,單是口說動聽,行為卻不實踐,或是將職務視為私人的權利,官僚式的賣弄權力,企圖以權力慾望制限他人,卻無德養以服人,如此背道而不能與佛菩薩大公至正的護法炁氣相應,教道要如何昌盛呢?
        「光訓篇篇醒世迷,幾人領悟實行之?」千多篇的光訓一再的苦心婉勸,佛菩薩普渡眾生的多情,難醒世間遲鈍的迷情人,也許此時光訓的中斷,是要人好好的回顧過去,精研專一中,靜思未來吧!

注釋:
1. 亨:通達、順利。
2. 昭昭:明白顯著。
3. 士女度雲台:乾坤男女受度登上雲城法台。
4. 垂:留傳後世。
5. 一:天元一氣。即一團先天之太空剛正晶白正氣。
6. 原:根本。
7. 巧偽:奸巧詭詐。
8. 刻:牢記。
9. 癡癡:沉迷愛戀的樣子。

附註:參考書目
1. 王笛卿夫子日記手札。
2. 王笛卿夫子日記手札。
3. 王笛卿夫子日記手札。 此篇光訓為個人求懺諭示。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3753360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