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期四版 無疾而終         天德教皈依弟子,一大部分都是因病接受精神療養,有所感應而入道,可印證 師尊所言「精神療養是宏道的先鋒」。弟子們皈依德門之後,唸各類經功佔去了大半的時間,雖然經唸的多,但缺乏研讀經典探究經義,只是口誦而無心領神會,因此在落實修行上,常漫無目標或是言行偏差,如果又不明白唸經超薦眾靈「安陽度陰」的意義,會逐漸失去毅力,不知自己進入道門到底在修些什麼,久而久之,鬆散了皈依時自度度人的志向,就會離道而去。
        德門弟子從精神療養的法門與各類經功裡,體驗無形的力量,卻又很難在有形的世界中品味無形的深意,因而時常產生質疑迷惑,在修道的進階上遭遇魔障便退志或下墮,因之「修道者多,成道者寡」。其實修道的成功或失敗,全是操縱在自己的言行舉止,抱中守一真誠無偽,善德日積月累,自然道果增長;反之虛假不真,背道逆天,自然是道花不開,果難結實了。
        「鐵面無私監察神,有功有過記分明」人身之內都有三尸神紀錄功過,德門弟子更有監察諸神護法或監察,人所不易見的私密過錯,監察神一目了然,紀錄分明,所以獎賞與懲罰不會有差錯。更何況「世間萬事,敗於不忍」,一事不能忍化,一言不能忍化,曾經修持的功德在一言一行之中,就可能會轉滅為烏有。
        人生最後一站不免一死,但死之意義各有不同,有的了盡業力清償孽債而死,但靈得清靜;有的受業力折磨而死,死後仍要受業力纏縛,繼續吃苦;有的無疾而終,功成果滿,得以靈歸上界……,所以死的意義,也不能只從表象去評斷。過去入道修行的前輩們,有的雖然看似無善終,而使人質疑,卻也有功果圓滿者令人感動。
天德教的弟子多是願隨 師尊入紅塵來東土①,參與普度三期挽災救劫投入志業的,人間的食衣住行都是一時借用的虛象,終究要捨離,有形的物資用在正確的方向,對進道更有助益,一旦大限臨終來時,能回歸本位朝見師尊,才是實得。
        謹摘錄潘立川道長無疾而終,靈歸上界的事蹟供同道品味,或許能啟發大眾修道的覺悟,堅定毅力。九十八年二月胡志直道長往生後,其女曾來信通知停寄通訊,並於信中說明父親「非常喜歡天德通訊,也終生以天德教為榮!」讀信至此,感動於老道長對 師尊的信誠,與對道訊的支持。

無疾而終,靈歸上界;功成果滿,職封接引


達人
                         ( 錄自覺明雜誌17期,頁48~49。77年9月30日出版 )

        從七月十一日起,至十三日止,這三天的超度經,是胡志直道長為其亡妻潘立川道長而誦的。雖然今年氣候特別酷熱,但誦經時仍須身著道袍,每班唸下來,個個都是全身汗透,可是道友們仍然甘之如飴 ,毫無怨言。十三日午刻的光諭云:
一炁宗主    諭乾生胡志直父女:
        真經聚白光,光輝青空揚,陰陽兩受惠,兩界樂平康,亡妻潘生,生前護道有功,盡職守,虔誠有加,神人欽欣,塵緣已了,期返天曹,故爾無疾而終,靈歸上界,靜修明真,功成果滿,職封接引,希汝安心。

        隨示語句,希生自明,風寒雨濕侵,幸喜未慣經,五行得調和,顧爾保長生,海上功德昭世,蔭後昌前人人尊,教道盡力,史冊陽名,諭畢。
        看完光諭,大家欽慕不已!誰不希望無疾而終呢?誰不嚮往靈歸上界呢?故紛紛探詢,他是如何修的?她究竟做了一些什麼功德?為著滿足道友們的需要,為了給道友們提供一個修道的實例,我首先訪問了與他多年相處的周輝俊道長,請他把他對潘道長的認識,做一簡單的敘述。他說:「潘道友是 師公歸位後第二年(六十五年在台北總會皈依的,當時她已改除少校軍職,專門在家當她的少將夫人,她有一女尚在就讀小學,夫妻感情甚篤,固生活非常安逸。皈依以後,她不但沒有官太太的驕氣,而且對人和藹可親,故而同道都稱她為「好好先生」。
我現在可以將她的言行概括為五點:
(一)她絕不和人說是搬非,也不聽別人談論是非,即使是有人找她訴說,她最多是勸人兩句,但大部分都是聽而不語。
(二)熱心服務:他從來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做任何事都要盡心盡力。
(三)一切以佛堂為重:只要是佛堂有事需要她做,她就一定以佛堂的事為優先。
(四)她從來不失去佈施的機會,不但是佛堂的需要能慷慨解囊,即使外面的捐獻,只要有人找她,她也一定盡力而為。
(五)持之有恆:恆字是最難守的,但是她從皈依至歸天,對佛事就從來沒有鬆懈過。
        周道長接著又說:「我聽秦老師②講,潘道友這次難關,她已預知,本來想藉春祈法會的功德為她化解,故而約他來台南誦經;但到時林八班約她同來時,她卻說佛堂(台北)要開會,不能前往。誰知在起經後的第十一天,她就在沐浴以後,感到有些不舒服,家人要她躺在床上休息,就這樣走了!」其實「死」對於一個開悟的人來說,是一種解脫,是另一個新生,沒什麼可怕,更用不著悲傷。所以她的先生看完 師尊的光諭,感到非常安慰!
        後來我又請教了我們的開導師。老師說:「潘道友是個大好人,她真的做到了無是非色相,她對誰都是一樣;受到氣,就自己去哭一頓,哭完了,佛堂照來,事照做,總是那麼默默地受,默默地做,然其功德只有增加,而不會因惡業削滅了!所以能無疾而終。至於「靈歸上界」,那是因為她本靈原來就是無量壽佛(師尊的真靈)的弟子;在一炁宗主談經上有說:無量宮的弟子此次都是願隨師挽劫而先後來世護道,潘道友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她的期限已到,必須返宮;然而她這世的凡靈雖然是為國家盡忠盡職,為道更是虔誠有加,但仍然免不了還有些障礙,所以依然需要靜修明真,等功成果滿,再職封接引。因此我教的同道,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們原本就是 師尊的弟子,只要大家盡心照著廿字為人作事,為道多盡一些力量,一定都可以「無疾而終,靈歸上界」的。譬如我二月份在台南為花蓮錄了一個光諭是:
一炁宗主     諭坤生葉桂英:
        魚磬達天京,貝葉度亡靈,天君接引,送往蓮京,魂魄靜修,返性悟真,修功蓄果,護道為神,願生且明,對道有功,故而無疾而終。葉生靜心理道,陰陽清平,畢。

        老師說:我看完光諭,也很想知道,花蓮這位道友有何種功德,能夠得到「無疾而終」「送往蓮京」的善果。上個月我有機會去花蓮,就特別請教黃開導師,他說:「歐道友夫婦都是盡責的教師,做人很好,已經是三代同堂有福之人;他對道是出錢出力,任勞任怨,從不鬆懈,尤其是退休以後,因我年事已高,佛堂大小事物,都是由他一肩承擔。他身體一向很好,那天早起,突感不適,太太上班時,他還送至門口,太太要他在家休息,不必出去,他回到客廳,坐在沙發上,並蓋上毛氈,就靜靜的離開了人間。」
        老師說:潘、歐這兩位道友的實例,不是大家都能做得到的嗎?所以 師尊說「我的念字大道是最容易修的,也是離天堂最近的;但是仍然需要自己去修,自己去走,因為人間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天下更沒有不修而成的佛」。

附註:
1. 東土: 師尊的真靈是「無量壽佛」,無量壽佛即是「阿彌佗佛」,相應西方極樂世界的稱呼而言,則稱此娑婆世界為東土、東林。
2. 秦老師:大覺導師 秦淑德。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3690452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