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期三版 虞舜、閔損感悟愚父惡母為慈父良母 純孝無怨,虞舜、閔損感悟愚父惡母為慈父良母

【廿字心花故事集】將忤逆心換個孝心

                 
南山耕田

        虞舜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又續絃娶進一位後母。舜的父親頑固,不知分辨善,舜的後母愚昧野蠻,又口出惡言,經常找藉口責打舜,並且在舜的父親瞽叟面前挑撥是非。後母生下一個兒子,名象,個性傲慢,夫妻都非常寵愛象。瞽叟對續絃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因此不但幫妻子虐待舜,其至想辦法要除掉他。象在父母的溺愛下,變得很狂妄驕傲,完全不尊敬哥哥,然而舜是非常孝順的人,非但不計較父母、弟弟對他的迫害,反而在犯小錯時乖乖接受父母的處罰,不過,父親如果想殺掉他時,他會趕快躲開(如此是不陷父親於不仁)。舜侍奉父親以及後母與弟弟,每日更加的謹慎誠篤,不失做為人子的道理。
        當時的唐堯,考察舜是十分孝順優秀的人才,便將娥皇、女英兩位女兒一起嫁給舜,想藉機會考驗舜的治事能力。象是好色之徒,他忌妒舜有兩位美麗賢慧的妻子,於是便和父母設下計謀,預備害死舜,以平分舜的所有財產。瞽叟命令舜去幫忙修理倉庫的屋頂,等到舜爬上屋頂之後,卻偷偷地把梯子搬走,接著在屋簷下放火,想將舜燒死或摔死。舜眼見大火快燒到自己身上時,急忙摘下頭上的斗笠保護自己,當作是降落傘,從屋頂上跳到地上,平安地逃離危險。這次陰謀失敗之後,瞽叟又命令舜去替他挖井,舜愈挖愈深,父親與象則趁機把一大堆土石倒進井裡,想要活埋舜。瞽叟與象以為順已死,歡天喜地的回家,準備和後母一起瓜分舜的財產。舜乃吉人自有天相,當他發現土石不斷落下,井口被堵住時,他一面奮力地爬出土石,一面努力地挖掘另一條地道,很順利地再一次平安逃生。
        象自誇是主謀而想居功,要讓二位嫂嫂服侍自己,當作是自己的妻子,並要取舜的琴以及兵器弓箭,牛羊與倉庫的糧食則分給父母,卻不知舜已從另一個洞口爬出了。當象前住舜的房子,舜正在矮床上彈奏寶琴,象覺得很驚恐,慚愧的說:「我想念你,心情正鬱悶呢!」舜好言的回答他,又侍奉父親、慈愛象更加的謹篤。
        舜歷經兩次生命危機,非但不怪罪父母、弟弟,反而更加孝順友愛他們。堯對舜做種種的磨練和考驗,使得全國的教化變得非常淳樸,百官辦事都井然有序,因為舜的謙抑,不僅百姓愛戴舜,四方的諸侯和賓客也極為敬愛他,經歷二十年的證驗,堯放心的將天子之政交予舜,正式開啟中國傳賢不傳子的「禪讓之治」。
        周朝閔損,字子騫,魯國人,不出仕作官,不吃污君的俸祿,因德性而顯揚名聲,孔子稱讚他是個孝子。
        閔子騫的母親早逝,父親憐惜他沒人照料,衣食難以周全,便娶後母照顧閔子騫,並生了兩個兒子,閔子騫侍奉後母至為孝順不懈怠。後母很討厭閔子騫,一年冬天,後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的兩位兒子用厚厚的棉絮做衣服,卻給閔子騫用蘆花絮做衣服。
        有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忙駕車外出,冬月寒風刺骨,子騫衣服單薄身體寒凍,掉了手上的鞭子,父親責備他,但他默默忍受,不對父親說出實情。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裏的蘆花,知道兒子受了後母虐待,回家後便想要休妻,閔子騫哭著說:母親在家,只有我一人受到寒凍;母親如果離去了,三個孩子都會孤單。父親認為子騫說的對,就打消休妻的念頭。
        子騫的孝心感動後母,後母也後悔而痛改前非,對待三個孩子都一樣公平,於是變成一位慈母,從此母慈子孝闔家歡樂。
        師尊在人生指南對孝的闡述提到,近代有一種不正確的論說,認為父母如果慈愛,那麼孩子就孝順父母,如果不慈愛孩子,就可以不孝順;況且前妻所生的子女,父母對待不同,孩子對待父母因此也有差異。師尊感嘆這樣的邪說害人不淺,不管是後母、養母或是姨母,父母親如果對孩子有偏心偏愛,受冷落的孩子更應該竭盡誠意恭敬父母,使父母能受感動而領悟。
        師尊舉出舜與閔子騫的事例作為明證,舜的親父、子騫的後母都不慈愛他們,兩人卻能使父母感悟,而有良善的改變,所以孔子稱讚他們是奉守孝道的人。
        感受是來自於自我認知的看法或想法,由心念而產生知覺,如果感受父母對自己慈愛,才要孝順,這不是真正的孝子,因為以反面來講,要是自己認知的看法以為父母不慈愛自己,是否為人子女就可以拋棄孝道了呢,那麼這樣的孝是有分別心、色相心的;若是兄弟姐妹爭起家產,自認為父母分的不公平,心有不平衡的子女,是不是就要怨憎父母、拋棄父母呢?
        一個歡喜君王對自己寵幸,才表現出順從君王的人,不是真正的忠臣,反面而說,若是受到君王的離棄、懲處,或是自認為不受重用賞識,是否就可以任意叛逆、危害國家,拋棄對人民的愛護,在這種色相心裡患得患失,也不過是自己欲望的奴隸,那能算是忠貞不二?
        有感受的心是開始於沒有感受,歡喜的知覺也是來自於沒有知覺,在不起好壞的感受之前,本來是無知無覺,是因為心起了動念才有區別。當自己只依憑真理來處事,心念就可以始終如一,不受動搖。深思個人出生的時候,可有帶了什麼有形的物資來這人間嗎,沒有父母的褓抱提攜,能活著成人嗎?父母給的產物不論多少,都是恩惠,都是額外的遺愛。
        岳飛不因為宋高宗的疑忌,就放棄對君王對國家的忠誠,在生命遭遇危機時,仍然不懼生死,繳回十二道金牌,最後落個莫須有的罪名而死,然而岳飛忠義的精神卻名留青史,千秋受人景仰。
        可見慈不慈愛在父母親的心念,要不要盡守孝道則在於自己的心念,不可以因為父母不慈愛,就改變自己的孝心,所以父母雖然不慈,但子女不能不守孝道。
廿字每一個字的哲理,都是萬古不變的真理,每一個字都是為人處世的守則,修正行為的正軌,覺悟孝的真義,當然能懂得不動己心,無論父母是否愚昧、是否偏愛,都應該盡責自己的天心良知,孝養父母親。
        純孝沒有目的,不因為父母好或壞,不企求父母的家產,不依賴父母的地位,孝行的展現純淨無染,正因為純淨無染,所以心靈寬闊意念單純,不存計較心、怨憎心,而能產生極溫暖的力量,不但昇華自己靈性的高等境界,更擁有慈悲的內涵,因為感悟不慈的父母為慈愛的父母,等同度人。純孝使自己在逆境中不受傷不扭曲,這是度己,度己而後度父母,人生更加圓滿,靈性的火煉也更加純淨。所以大孝虞舜、純孝虞舜,既是仁君又是聖者,是太平盛世的古道,是澆薄世俗足以效法的榜樣。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362664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