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茲心
小時候寫作文時,常用人生如夢、歲月如梭來開頭,現年過一甲子後,真正體驗到什麼是人生如夢、歲月如梭。趁著過年的空閒,把平常順手拈來的一些資料拿出來整理一下,裡面有一份簡報,作者潘欣祥醫師描述他在半百之齡,從西醫轉學中醫的心路歷程。因緣是他由美國去大陸九寨溝旅遊,途中感冒發燒,又碰上同行的一個小男孩得急性腸胃炎,他是唯一的醫生,當然義不容辭的給予診治,卻苦於沒有藥物療治。孩子痛的奄奄一息,後來由一位老喇嘛用針灸,只花了三十分鐘,把孩子醫好,也只花了三十分鐘,治好了潘醫師的感冒,使得原本對中醫非常排斥的他,佩服的五體投地,也接受了老喇嘛的建議,而另學中醫。老喇嘛是用三商一心的穴道針灸了發高燒、頭痛、全身疼痛、喉嚨腫痛、聲音沙啞等病症。
看完了整個故事,我想如果是我們德門弟子,遇到了這事,大概就不會這麼麻煩了吧! 師尊常說:一水起沉痾,三指揮甘露,手到病除。只要有命,都可以起死回生,少受很多罪,幸運的德門弟子,真要感恩,好好惜福呀,趕緊把師公的無形針穴書拿出來好好的研習,學以致用。
今天我想說的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事情的緣起,天地間的變遷冥冥中好像自有定數,這位潘醫師要不是因為這個小朋友,也碰不上如此良醫,老喇嘛說他和潘醫師有幾次的緣分,要不是他突然間得了感冒,無法上路,怎麼會向老喇嘛求治,而得到老喇嘛的開導;要不是他去大陸旅遊,人生怎會有如此重大轉折?他原先打算回美國,就退休享受人生的成果時,又再回到學校學習中醫,繼續濟世救人,天意、因果不可思議,妙不可言。
凡是關心教、道的道長們,大家幾乎都有部份相同的感受,希望佛堂的人力能夠旺盛,大家都能保有過去對教道付出的熱心衝勁,想起師尊光訓中曾說,不要因人力財力不足而氣餒,凡事自己盡力而為,捫心而問,自問有沒有盡心就好。我們要做的是深刻反省自己,在挫折中自己多用功研讀經典,珍惜彼此相聚的緣分,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活在當下。當下我們是廿字弟子,就該具有廿字弟子的修持,尊師重道,本著真誠的態度做人處事,眼前看似逆境,也不見得就是真的不好,境隨心轉,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因為人少,強迫自己多念二班經,有機會學敲磬、敲木魚、灑淨一切等等佛事,未嘗不是好事一件。以前佛堂人多,這種事我們哪裡有份,我們現在處在佛法的末法時期,自然也見到了很多不如法的事項,我們這時更要從經典中學習增長智慧,如何去修正自己偏差的行為和思想,珍惜所有得來不易的機緣,以平等心看待一切眾生。
大家都知道佛法有一萬二千年法運,我們今生有幸遇到,如果今生不能成就,來生是否還能得人身,並有幸聞得佛法,更有幸能進德門,誰也不敢保證。這個機率就像是拿著一條線,站在山頂上,山下有一根針要把線穿進針孔一樣困難。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蒼天厚愛,除了我們進德門的機緣,也是這一生成就最有效的保證,其他一切都不值得計較,看破放下,更不可再為其他的事分心,趕快專注認真努力加油吧。大覺導師常說:救別人先救自己。也就是經上說的自度度人,正己化人。
面對災劫連綿的宇宙,其實這就是吉凶好壞輪替循環的自然定律,誰也不可能一輩子好運,或是一世人走厄運。災難的旁邊就陪著幸福,幸福的裡面也藏著災難,面對如此不可掌握的趨勢變化與動盪,我們該沉著安然以對,學習順應變化,調整自我態度,在逆境中潛心修養,等待困境背後的光明來臨。在順境中把握契機,以佛法來面對一切,所謂以佛之心為心,以佛之行為行,並以正面態度來看待未來可能面對的危機,如此才能提升人生的價值與意義,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皇天無戚,惟德是尊。」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