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期九-十二版 談「和」_李國修講演文
【李國修老師與天德教同道分享的人生三堂課】

        年初於凌雄寶殿舉辦「大覺導師歸真五週年紀念會」上,國修老師以中足之氣分享「和」的見知與感觸,同道皆感動李老師的苦心與熱忱,並期望他身康體健,為教道奉獻心力,然而李老師有他「返家」的歸程,同道儘管不捨,也要放下。適值國修老師歸真的此時,不捨中祝福他往上修行,再造境界。
        世人對國修老師的了解,多在戲作的鬼才展現,鮮少知道他對道的無求付出,他常引用父親的話自我勉勵:「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其實李老師這一生做好的事情,不只一件。他曾經滿心熱誠奉獻教、道,無求回報,德義可欽,大覺導師秦淑德在世時,幾回談起國修老師、王月及屏風表演班,總有深刻感觸與溫暖在心,李老師賢伉儷不僅鶼鰈情深,他們甘苦與共的相知相惜,更有仁義情操。
        以責任自許的國修老師雖然未完成「後半生是以宣揚德教為終身職志」的承諾,但他一生已經奉獻給天德教了,從另一個角度思想,也已經圓願了。
        李老師深愛所生所處的這塊土地,用盡熱情與生命活力,創作劇作,與喜愛他的觀眾分享,他對小人物富有憐憫心,對經歷過的負面經驗能快速轉化心念,拋棄負面,而以正向思維看待人生最終的曲曲折折,做到了「恕」字修行的功課,體諒為心;以生命最終的熱能感謝他人,並有明澈的覺悟,淡看生死,自在的返回本來。
        敬稱國修老師,一則他集劇作編、導、演於一身,培育諸多學生,堪為人師;一則他付出教、道無所求的精神,與臨終堅定的透徹信念,也足夠以老師之稱禮敬。
        國修老師分享同道的三堂課,第一堂課以講演文與同道及大眾心靈交流,二、三堂課將由主編於後續整理為文,再行刊出。

談「和」
 
主講人:李國修
講演日期:2013.01.05  (分享於大覺導師證道歸真五週年紀念會)
 
     

各位開導師、各位道長、道友,大家好:
    民國73年7月21日,經由顧寶明道友的介紹,我在台南念字聖堂,由大覺導師秦淑德引薦皈依在天德聖教 師尊無形古佛的門下。皈依之前,我們要在廿字中選出兩個字,每一個字都代表一尊佛,我很慎重地選了兩個字,一個是「恕」,一個是「儉」。
 「恕」字說的是「體諒為心,惡勿施人」,我常在想,我選這個字的原因是我對別人可能都不夠厚道、不夠寬恕,我對別人太刻薄,所以我選擇「恕」字來修行;「儉」字說的是「節以制度,寡欲約生」,我選擇「儉」字是因為覺得自己的生活太過奢侈浪費,我認為自己的生活可能不夠節制,不管在物質上、心理上,可能過度地揮霍,所以要修「儉」。除了選擇這兩個字之外,在皈依的過程中,大覺導師要我燒一塊棉布,皈依時每個人燒出的字或圖案可能都不一樣,我燒出的是一個「德」字。「德」字說的是「效法聖賢,貴乎自德,持己化人」;又指的是「正確的行為、善良的品行,順道順氣的善心就是德」。「德」字冥冥之中已經說明我的後半生是以宣揚德教為終身職志,我相信這也是 師尊、老菩薩給我的提示。
2010年,我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當時我並不焦慮也不恐懼,因為這是菩薩給我出的考卷。癌症其實也是一種慢性病,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2011年12月底,我宣告暫別舞台,戲稱自己是當兵入伍,也因為全心修養,才有了更多的時間認識天德教。雖然說是皈依將近三十年,我發現自己的道基太淺,不如各位道長所做的努力,我現在要急起直追。這段時間以來,非常多的道友、道長關心我,透過不同的方式了解到我的狀況,非常地感謝大家。當然,也包含我的觀眾、戲迷們,他們為我集氣、祈福。
這一年多來,我要特別謝謝台北深坑佛堂張老師、李叔叔、小鳳姐對我經常地關心,還有彰化佛堂陳老師,以及謝謝乃榮跟黃媽媽;一年只有52個禮拜,黃媽媽幾乎每個禮拜六都幫我看病。我覺得我很幸福,一個德門弟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有菩薩在關照你,我相信我現在的心情跟病情都是穩定的,也特別謝謝台南念字聖堂胡老師、陽校長給予關照。我的心裡覺得很踏實與貼心,菩薩發給我這份考卷要我寫下人生的答案,這個答案非常難寫,經過這幾年以來,我只能寫下十個字──「感恩、發願、慈悲、關愛、行動」,這是我現在正在努力的十個字,這五件事是很大的一件工程,在過程中,我發下了兩大願力:第一大願:我誓願盡餘生,奉獻天德教。第二大願:我立志在三年之內寫下四大菩薩舞台宗教劇。
        我要追隨大覺導師的精神與道友一起努力,繼續弘揚德教,發揚光大。我的前半生獻給了戲劇,後半生要獻給天德教,我走的是宗教的道路,以我的戲劇創作經驗戮力寫出非常好的宗教劇,藉著四大菩薩,宣揚師尊 無形古佛廿字箴言的真諦。
        很多來看屏風的觀眾,進劇場之前會看到一個布條,布條寫著八個字:「看戲修心、演戲修行」。當你看到一齣好戲,看到感動的時候,我們認為是洗滌你的心靈,所以屏風表演班廿六年以來成為很多人成長的共同記憶。如果你在臉書上看到他們的留言,你都會非常的感動,有人因為屏風的一齣戲改變了他的一生,例如:《京戲啟示錄》在戲裡面有一句台詞是:「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這句台詞成為很多觀眾的人生座右銘,也是我自己一生所努力與追求的目標。演戲修行,我覺得我們在作戲的過程中還是會犯下很多的錯誤,在錯誤當中所謂的修行就是不斷地改正自己的缺失。
    今天藉著大覺導師歸真五週年的這個時機,我非常地感慨,非常地憂心。近三年來我與天德教的接觸比較頻繁,關於人與人之間、道友與道友之間的相處,難免會讓我覺得擔心,而這個擔心其實是一種焦慮。藉著這個機會,請容我分享廿字箴言的最後一個字──「和」。
「和」這個字講的是「和諧、和順、和平、和樂」,也就是一團和氣。根據我的戲劇經驗,我想跟大家分享我所認知的「和」,它同時也是所謂「工作的問題」,談到這個問題,首先要做的是先了解關於處理生活的三個元素:
1. 親和力
2. 真實性
3. 溝通
        什麼叫做親和力?親和力講的是情緒上的反應。第一個是愛的感覺,第二是被愛的感覺,第三是與生活相關的情緒,第四是負面情緒。什麼是愛與被愛的感覺?你可以先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當中有哪一位長輩是值得你尊敬的,值得你景仰的,他時時表達對你的愛嗎?反之,你常常對你的長輩說我好愛你,我好喜歡你,就如同我們剛剛一直說大覺導師我好愛你。大覺導師完全做到了所謂的親和力、真實性、跟溝通能力。請各位意識到、認知到,也投射到自己,我親和力做得夠不夠?我的溝通能力強不強?我的真實性是不是很濃?為什麼生活這麼不愉快?為什麼來佛堂念個經會帶著氣回家?是我們的情緒管理不當,情緒表達不當?負面情緒會讓你在生活當中常常看到落日就想哭泣,看到狗摔跤就大哭一場,那是你太悲觀、太負面,於是,我們要學著降低自己的負面情緒,更要收斂負面情緒的表達。
        什麼叫真實性呢?真實性是講實在的物體,在生活當中真實的事物,度過人生千萬認真。人生不能認假成真,一切都是真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假的東西,那怕是詐騙集團他都是真的在詐騙你,他不是假的。認定人生的真實就是你要相信一切都是真的,一切的佛法、一切的菩薩、一切的力量都是真的。當你認為他是虛假的時候,如果你開始懷疑,那麼你自己的真實性也會開始地基不穩,一旦你開始懷疑你身邊的事物時,接著就會開始懷疑所有一切。我們不要起疑心,不要認為一切都是假的,或者某些事情是假的,一切把它當真。自古以來儒家思想與中國倫理道德教育就是嚴父慈母,李國修這代是從小被父親打到大的,那個年代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我們被打之後會反省自己,我自己結婚生孩子後還要打孩子嗎?沒有,我們從來沒有打過孩子,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關於教育,難道只有暴力嗎?關於人類的相處難道只有所謂的激情的反應嗎?所以當一個人充滿了憤怒的時候,他對人會有一種疏離的感覺,很不真實。
        所謂的溝通,是指兩個端點思想的交換。溝通來自於個人本身,並非被訓練,溝通不要訓練,我必須說,我們的道友之間溝通太少,流言、傳言太多,這是不對的,你永遠在聽別人說:「我告訴你那個誰誰誰如何如何……你不要跟他講」。這些流言,造成彼此不愉快,結成一個個的結,這個結沒有解開,因為大家還是沒有面對面的溝通。所以,溝通只有一對一的溝通,不要繞圈子,一定要走直接路線。關於親和力、真實性、溝通這三個元素,在生活裡缺一不可;沒有親和力就沒有真實性或溝通,沒有真實性就沒有親和力或溝通,沒有溝通就沒有親和力和真實性。你可以用親和力、真實性、溝通來檢驗你身邊的朋友、你的長輩、或是你曾經的師長,讓你真正敬畏和尊敬的,是否是具備這三個元素?理解了這三個元素以後,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做?
        我創辦屏風表演班廿六年,我知道怎麼去運作一個組織,運作一個團體;於是我了解一個事業、一個宗教事業要成功需要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制度,二是年輕人,可是這兩個因素在天德教還沒彰顯。我們有制度,但是不了解我們的年輕人上不來,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有更多要被了解與知道的事要去做。對我而言,我可以拋棄前半生的戲劇,我願意投入我的宗教,來到天德教跟各位道長、道友一起共勉、一起努力!
    每個人都有情緒,但是情緒有等級之分,我們都應該學會檢視自己的情緒,尤其在面對或處理任何事情的時候,唯有好的情緒管理,才能成就更圓滿的人、事、物。關於情緒,由高到低分成十個等級:
10.沈靜
9.熱情
8.保守
7.厭煩
6.對立
5.憤怒
4.隱密的敵對
3.恐懼
2.悲哀
1.冷漠
上述十個等級之外,0級則是漠不關心。然而,每一個情緒等級可以用來觀察或解釋、預測他人的行為。如果你的生活不快樂或希望更快樂,你應該開始找到並且意識情緒的等級。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我跟小鳳相處一年多,前面半年還不錯,後面半年她都不太理我,問題發生在哪裡?他可能聽了別人說我的壞話,所以他開始跟我對立,但我們之間並沒有溝通,這便是一個問題。這時候可以看看你的情緒表達在哪一個等級,你在1級嗎,那麼你對什麼樣的事情冷漠?你在2級嗎,什麼事情使你對事情悲哀?你在3級嗎,什麼樣的事情讓你恐懼?如果你是8級以上,表示你的穩定性強,面對任何事,都可以妥善圓滿地處理它。當時我罹癌,王月哭得要命,我沒有掉一滴眼淚,因為我的情緒等級是十級,我沈穩、理智並且冷靜。我說過,這是一個考試,什麼樣的事件可以讓你自己是處於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你要試著做一個沈靜的人。當我們面對一個重大的打擊,可能受到傷害會非常的悲哀,請問你要悲哀多久?你曾經被某人傷害,對他保持冷漠,請問你要冷漠多久?至於熱情與保守,或許可以用我們天德教這個團體作例子,這樣的團體之內,不要太急躁,你要保留你的情緒、保留你的態度、保留你的表達能力,這就是保守。不要急著越界,反而要充滿熱情,在彰化佛堂我看到很多非常熱情的道友,他們都是一馬當先,因為他們熱情,他們知道做這些事情的意義。在8、9、10級以下的等級我們盡可能把它修掉,修行即是修掉你不好的情緒,修掉你不好的脾氣,這些東西對我來講都只是傷害自己的細胞。我們要帶著保守、熱情、沈靜來做事,甚至於做天德教。
    除了情緒的自我管理與控制外,有時候自身以外的干擾也會影響生活的愉快與否。生活之所以不愉快,是因為人跟人發生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原因來自於一種行為──「情緒勒索」。所謂的勒索就社會事件來講就是綁票,綁一個肉票,要來與肉票家屬索取贖金,他的目的是要得到金錢。人跟人的情緒勒索目的是要得到你的情感,以及綁住你的情感。但這樣的事情是發生在我們的家庭內、發生在我們的公司裡面,發生在任何的社團組織裡面、甚至於發生在宗教團體裡,人與人相處之後所發生的情緒勒索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從小就開始。父母對子女教育說你不可以做這個、不可以做那個,這個「不可以」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我們認識情緒勒索後就知道每個人都是雙重角色,你是一個情緒勒索者也是個被情緒勒索的人。
       情緒勒索的四種型態如下:
1.施暴型:包含語言暴力、肢體暴力或是精神暴力。
2.自虐型:情侶相處時有時會發生女生一方自我傷害後叫另一方離開,說不要理我,這便是自虐。
3.欲擒故縱型:情侶交往時間長了卻告訴對方可以再多選擇幾個對象,但是心裡卻想著你敢去交你給我試試看的念頭。
4.悲情型:以我的觀察來講,年邁父母對於所謂在外的學子遊子,長久時間未回家之後,就會跟子女哭訴說你乾脆不要回來了,這就是所謂的悲情型。
夫妻吵架後冷戰是屬於哪一種型?冷戰其實是施暴型,因為冷戰裡面有個「戰」字,它是屬於精神暴力。有些人是施暴型加上自虐型二合一的,有些人是三合一的,有些人是這四種都有的。然而,有勒索者便有被勒索者,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分為下列五種:
1.依賴或贊同對方者
2.爭論平息或急欲妥協者
3.自我怪罪者
4.自我懷疑者
5.濫用同情者
      四種情緒勒索型態與容易被勒索的五種人配套組合相當多,假設你是悲情型,當你遇到依賴或贊同對方者,就很容易被勒索,這樣一個往來的關係會時常造成你生活上的不愉快。這時候要回到我們剛才講的情緒等級,有時候你冷漠,有時候你悲哀,因為你接受到這樣的事件打擊太大,對人性開始質疑,開始懷疑與顛覆人性的真實性。人跟人親和力、真實性、與溝通能力,尤其溝通的部分,在情緒勒索的這個部分是可以解套的,你跟他的不愉快與矛盾,應該立即溝通,進而化解情緒勒索與被勒索的關係,解套的三個方法如下:
1.非防衛性溝通
2.條件交換
3.幽默感
        所謂非防衛性溝通就是傾聽與信任,例如一個媽媽常對孩子情緒勒索,讓孩子不敢與媽媽對話,所以這個時候應該找到時機,讓孩子對媽媽說:「你可不可以給我一個小時,你不要打岔,讓我說完我心裡要說的話。」媽媽如果接受,就讓她在這一個小時內聽孩子說話,這就是非防衛性溝通,這確實可以化解,只是比較難。以前我有一位演藝圈的朋友倪敏然跟我說了一個寓言故事:「在愛斯基摩的一個小村落中,溫度非常低,村子內的人成長很奇怪,一個小朋友成長到十四歲時耳朵就會開始長毛。到四十歲的時候毛都長滿時,外面聲音都聽不見了。」說完後倪敏然告訴我:「國修啊!我的耳朵早就長毛了,我早就聽不見別人講話了!」在中國人的教育裡面,這個最難,因為很多長輩耳朵都長毛了,很多話都聽不進去了,沒有一個放下的心,沒有開闊的心胸來傾聽你要面對的人,這個東西我想需要一點時間。當然對於我們而言,或許最難的是幽默感,所以我們也要學著用幽默感來化解掉情緒勒索。
        生活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愉快?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首先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我們拿生活作比喻,生活的十分之七是工作,你來佛堂也是工作,十分之一是家庭生活,十分之一是政治活動,十分之一是休閒娛樂。所以我們大部分面對的生活是工作,那怕是家庭主婦,你知道今天一起床就要做哪些事,這些都是工作。這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生活都有固定模式,這個模式是說你有目的地沿著某種程序朝你的目標前進的活動。如果你的生活目的是未知的課題,那個工作的課題以及其他從屬的一切必然都會是未知的課題,結果只能是憤世嫉俗,毫無希望與猜測。
        每逢週末沒有演出的時候,我們一家就會開車到百貨公司或郊外走走,這成為我們家庭生活的一種模式,當這個模式被打亂的時候你的生活會毫無希望,充滿猜測。怎麼說呢?本來規律的親子生活,因為有一天王月跟我吵架,夫妻倆不講話,小孩是跟著媽媽的,媽媽叫小孩不要理爸爸,他們就不理我了。結果那天早上八點起床,往常的那天應該是全家人一起開車出去玩的,這是規律的生活模式,那天跟王月吵架之後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生活模式沒有一個目標,所以我開著車也不知道要去哪裡,就從景美開車一路開到基隆海邊,那種感覺就像一部電影《2001太空漫遊》,那部科幻片最後的鏡頭是說一個在外太空漫步的太空人,他與母艙的氧氣連結管線斷掉了,他只能在太空中漫無目的地漂流,不知道要飄到哪去。我那天在基隆海邊就感覺自己像是那個在外太空漫無目的飄流的太空人,生活完全失去了目標。這意思就是說,當你每天習慣來佛堂,它是你的工作之後,有一天你的模式被打亂了,起床之後就覺得沒事幹,你就會覺得你的人生開始進入憤世嫉俗,當你人生開始進入毫無希望跟猜測的時候,此刻你必須找到你規律的生活模式,生活模式是來自於你對生活的價值與認知。
    生活中有太多的困惑,在工作中所發生的所有困難就是困惑,可能打亂某人的生活或損害他的保障、造成威脅都足以造成困惑,甚至,所有我們未知的事都是困惑;我們今天到這一秒鐘有太多的困惑、太多的未知,這些困惑造成我們的困擾。如果所有因素的釋義都不明確或不明白,困惑才是一種困惑,困惑就是一種不明白。所以,建構或奠定一個「穩定資料」,則是解除困惑的關鍵。何謂「穩定資料」?你所知道的所謂知識、常識、學問,任何的一個認知,都是所謂的穩定資料。吃飯要拿筷子、吃西餐要拿刀叉等,這是所謂的穩定資料;跟朋友見面、對長輩要鞠躬,這都是穩定資料。請假想當一種困惑運動中的有一個粒子是靜止不動的,你就能處理困惑了。
    當一個人還沒有從一群困惑粒子中選出一個資料、一個因素、一個細節時,困惑就會繼續存在,這一個被選用的粒子就成為其他粒子的穩定資料。人生常常有太多的混亂,這個混亂是指很多事情你都有千頭萬緒不知道從何做起。我們現在做一個簡單的說明,這是一張A4紙,把它對折撕開、再對折再撕……,假設撕成了64張紙片,就如同我的房間越來越亂,在這麼亂的房間裡,你卻知道東西在哪裡,這是雜誌、那是報紙、那是外套。但只要別人一整理你就找不到,那你的房間這麼亂,當你惶恐的時候該怎麼辦?當你人際關係這麼亂的時候該怎麼辦?當你碰到二十位道友,二十位道友有四十種說法的時候該怎麼辦?你要先找到你的「穩定資料」,就像是將剛剛撕碎的紙片灑向空中後隨便抓住一片,如果是64張紙片就將它們標號1到64,假設你現在抓到的是編號33,你就只要抓住那個編號33,抓住那張穩定資料,開始倒退或往前走,你把這一張紙片弄懂了,再去釐清這張紙片跟其他紙片的關係。這個部分最微妙了,請各位道友作參考,我們缺乏溝通能力是因為我們一直在破壞別人的穩定資料,也就是流言、傳言,任何知識都源自於一個資料,那就是它的穩定資料。若使這個資料無效、辯駁、貶低、誹謗或否認被其他人認為是事實的事,整個知識就解體了。
    比如我跟小鳳說:「蓓蓓真的很糟糕,她會欺騙人、騙錢。」講完,小鳳沒有跟蓓蓓溝通,小鳳就相信了,相信之後小鳳從此對蓓蓓產生隱密的敵對,我已經在小鳳面前否定了蓓蓓的穩定資料,我們常常用這樣的方式來破壞人際關係,是不是?所以我就說,當我們不愉快的時候,我們要去整理一下,為什麼你要對我說這個?說這個部分對你有什麼好處?不管好處或壞處,這個部分是你有必要說的嗎?當我們認識這個部份後再來看,困惑應該這樣說──不管它們看上去有多麼大,多麼難以克服,都是由資料、因素或粒子組成的,它們是一個一個的。抓住一個把它徹底弄懂,然後再看與它有關連的其他因素是如何運轉的,困惑就變得有規律了,把其它的事情與你領會的事情相聯繫,你很快就能領會整個困惑的局面。接下來我們看,若想使任何人困惑,只要找到他們的穩定資料使其無效,就行了。比如你喜歡他,但我討厭他,我就在你面前破壞他的穩定資料,讓你跟我站在同一條戰線,這就是破壞別人的穩定資料。
       我們常常覺得會有壓力,可是我運作屏風表演班廿六年,我跟我合作演員、同事們說:「李國修的字典沒有累這個字」,就如拿破崙的字典沒有「難」這個字,你要去做,就要甘之如飴,要不然你就不要做了,你累了就休息,休息就是睡個覺或者做其他事。如果要做,你就是很熱情去做,在我的字典裡也沒有「壓力」兩個字,這兩個字是你虛構的,當你說我做這件事情好有壓力的時候,我必須坦白告訴你,你已經開始要逃避這件事情了。因為你把壓力掛在前面,如果你失敗了,你就會說:「看吧!我早就說我有壓力了。」這是不應該的,你要去面對這個事情,你想要怎麼把它做好,而不是去看到這個壓力。如果你認為你工作有壓力的話,這就是我們不幸福的來源。對生活的理解呢,這份生活無疑地有穩定的資料而且是生存的穩定資料,一旦領會了生存的穩定資料,那麼生活和稱為工作的那個部分就能夠被瞭解。這裡面出現一個名詞叫「生存的穩定資料」,穩定資料是知識、常識,是一些認知,那什麼叫生存的穩定資料呢?跟你生存最有關的穩定資料是什麼?我的問題是,你皈依天德教最大的目的是什麼?這就是「生存的穩定資料」,對我而言,我生存的穩定資料是:一求溫飽、二求安定、三求傳承,這就比較大了,這是生存的意義。先求溫飽、再求安定、再求傳承,傳承思想、信仰與生命的傳承,這是你要找到人生的最大的生存穩定資料。你為什麼皈依天德教?你為教能做哪些事情?你要找到你生存的穩定資料,找到它的意義跟價值,你才能成就你生活規律的目標朝著它邁進。當你在做的時候,因為你快樂與你會有成就感,你不會覺得疲憊,所以根本沒有壓力。當壓力產生的時候,人開始厭惡這個或那個工作的時候,是因為他們看不見前途,我們在公司也碰過同事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在佛堂你也碰到過道友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做得不愉快,做得不開心。這麼抱怨的話你覺得要不要先問問你自己,修行先修自己而不是修別人,把自己修好。當你對工作產失厭惡、厭煩則是你的穩定資料開始失效,甚至於你沒有找到你的生存穩定資料。事實上,生活充滿了競爭,因為有太多的困惑,太少的穩定資料,一個人就可能開始「困惑複演」,這個意思是指當你在某個團體曾經受過傷害,你帶著傷痕到其他團體去,你會重複發生相似的事件,以動作的方式,重複個人經歷過的事,將之擴散。
        有些人會刻意藉故動搖別人的穩定資料,有意識地試圖使每件事和每個人都困惑,他們用破壞他人穩定資料的辦法來「減少競爭」。比如說你喜歡講人壞話,到這個團體也是會講人壞話,因為你將會困惑複演,你自己找不到你的人生目標跟穩定資料。在這個世界、社會上,我覺得最可惡的就是謠言,有人預言幾月幾號大地震,這就是謠言。預測謠言的人是困惑複演,預測謠言不是預言家,他是惟恐天下不亂,謠言止於智者,永遠不要再相信有人預言會在幾月幾號發生幾級大地震,你要先看看那個人本身是不是有問題。真的,是他有病,所以他不希望其他人正常,不希望大家正常的生活,製造大家的恐慌,這就是所謂的困惑複演,他會重複他自己的事情,他希望大家的穩定資料失效。所以,我們在工作環境中必需學會控制自己的三樣東西:
1.身心
2.工具
3.環境
        你曾經在佛堂工作時受傷過嗎?你曾經在公司上班受傷過嗎?你曾經在來佛堂的路上受傷過嗎?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身心、工具、環境。這樣的受傷,有時候是來自人跟人之間造成,叫做蝴蝶效應。控制只分完全控制和不能控制,壞的控制實際上是不能控制。有些人很好,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身心、工具、環境,但他在講謠言、講傳言那便是壞的控制,好的控制勸人為善,壞的控制是他要來動搖你的穩定資料。壞的控制存在的地方,就存在不勝任、事故、困難、不服從、無效率、許多痛苦和不幸福等等。所謂壞的控制就如我跟小鳳說:「蓓蓓很糟糕!」,這樣的行為就是在進行壞的控制,後來小鳳並沒有保守這個秘密,跑去跟蓓蓓說:「蓓蓓我跟你講一個秘密喔,國修老師超討厭你!」等小鳳講完後,蓓蓓知道了我對他是隱密的敵對,於是她在來佛堂的路上因為騎車開始焦慮,就在馬路上摔跤,發生事故,因為她已經不專心了。我們已經透過了這樣的連結關係動搖了他的穩定資料,讓她沒辦法專注,沒辦法專注控制自己的身心,也沒辦法讓她控制摩托車工具。常常在公司發生人際衝突的時候,那個受傷的同事是因為另外一個同事傷害了他,而不是這個人為了要受傷。當一個人不能在某種局勢中停止任何一件事情時,他會感到困惑,我們要學會面對這些事情要暫停、關掉,然後他就能開始某一種行動。事實上,控制和困惑有很密切的關係,而做好一份工作的秘訣就是控制本身的秘訣。包含剛才所談的情緒等級、情緒勒索,我們每個道友試著找到控制自己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身心靈,控制自己的工具,控制自己的環境,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當某人傳言說那個人有問題的時候,請你查證,請你溝通,不要再去傳話。
    生活就是一場遊戲,當一個人陷入一場巨大的生存掙扎時,他容易對生活中有歡樂這個事實產生懷疑,他容易不相信還有樂趣存在,他開始懷疑生活的快樂本身是否就是某種陷阱。他開始相信對新人新事太感興趣並非好事,因為它們只會使他心碎。什麼叫做巨大的生存掙扎?比如說他在公司待了十年,被同事咬耳朵然後被開除,這是巨大的生存掙扎,突然被迫離開穩定的工作職場,造成他的魂不守舍,因為關於他認定的現實一切都被顛覆掉了,我們在人生當中會遇到多大的生存掙扎呢?親人的離去,大覺導師的離去,我們在他離去時我們要認真為真,度過人生千萬認真,我們要相信這個道統要在我們手上繼續傳承下去,當你不相信的時候,這個道統就無法傳承,所以你必須要認定真實,活在當下,然後接下這個棒子,避開這些所謂的困惑。
 「生活與遊戲」必須要有一場比賽,比賽包括自由、障礙和目的,也包括控制和不控制。這當中有個部份很重要,比賽中受傷,產生新的未知因素,其傷痕寄存在「反應式心靈」裡心靈的一個部分,完全處於一種刺激反應狀態。它不受一個人的意志控制,它施加力量於一個人的意識、目的、思想、身體和行動上,這是一個看不見但一直在活動的心靈,我們忘卻的任何事情或無意識和痛苦的時光都鎖在反應式心靈裡。因此,一個人的過去會傾向去累積並在將來傷害另一個人。反應式心靈是指:「你在害怕什麼?」他說他害怕蟑螂,所以當你說你害怕蟑螂的時候,我們要開始找是從幾歲開始,可能三歲,可能六歲,所以我現在說你旁邊有蟑螂喔,你就會嚇到,這叫刺激反應,當你害怕這件事情時,你晚上睡覺作夢夢到蟑螂都會驚醒,這樣的反應式心靈我們可以擴大解釋,我們講人的成長是三歲看大、五歲看老。三歲的孩子你看到他的人格特質時就會看到他成人的狀態、他的性格個性。五歲的孩子你就會看到他老年的姿態,三歲看大、五歲看老是人格成長最重要的關鍵時期。
    如果有一個四歲小女孩,某日被鄰居怪叔叔發生性騷擾的事件,小女孩噩夢一場。在小女孩的記憶中,怪叔叔穿著藍白拖,灰色短褲,披掛紅色圍巾,這三個符號成為小女孩的反應式心靈,也就是所謂的蟑螂。到她二十歲、三十歲,在工作職場中她成為公司主管,有日面試新人時,看到應徵者打條紅色圍巾,看到紅色圍巾她就會想到曾經受到的傷害,她就把應徵者當作那個蟑螂,換句話說即便應徵者的能力再強她都不會錄取,不錄取的原因是什麼?因為這個主管曾經受過傷害,有反應式心靈存在,這樣的反應式心靈在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就是人都有病!你知道你看到什麼會害怕?但是你卻一直沒有解開你的心結,這樣的反應式心靈,有的時候會帶到你的工作團體裡面,你本身對某樣東西感到反感、排斥,你會把這個訊息傳達給朋友或道友聽,會造成整個團體受到很大的動搖。
    反應式心靈在心理學上其實是有解的,叫做「行為式治療法」,曾經有位英國媽媽她44歲,她害怕出門、害怕看到鳥,因為她知道那些鳥可能會攻擊她,經過電視台一個小時的採訪節目,她遍訪名醫都無法解決。大概在節目結束前數十分鐘,做了調查之後才發現,她自己忘記了她在四歲的時候,在外婆家的廚房,外婆在做料理,突然有一隻大鳥飛進廚房,當時外婆記得這個小女孩一直不停尖叫,外婆覺得大鳥沒有傷害到小女孩,為什麼她一直在尖叫。這件事情對小女孩而言她已經完全忘記了,因為人會失憶,人的失憶分三種:完全失憶、局部失憶、選擇性失憶。她是選擇性失憶,經過四十年之後她越來越不敢出門。這個心理醫生就採取「行為式治療法」,在中國來說就是「以毒攻毒」。第一階段,醫生給看她鳥的照片,她就不停地尖叫,淚流滿面,醫生跟她說你不要害怕,這只是一張紙,你可以摸摸看,結果她一摸,沒事;第二階段醫生給她看鳥的羽毛,婦人又是尖叫、歇斯底里、哭了。醫生跟她說這只是一根不會傷害妳的羽毛而已,兩階段之後醫生跟婦人說了很多過去的記憶,已經被埋在內心最深處,現在才把記憶挖出來,當時在外婆廚房的那隻鳥對婦人完全沒有攻擊,只是婦人虛構了那個恐懼。醫生請她現在開始不要害怕,就帶著婦人離開診療室到戶外看鳥,節目結束前,婦人帶著她的女兒在池塘邊拿麵包餵天鵝。她的旁白說:「我四十年的恐懼與憂鬱症,醫生只花了四十分鐘就治好了。」這就是所謂的「行為式治療法」。生活與遊戲中,人必須在現在時刻裡做他的工作,也就是「活在當下」,人必須不再繼續在過去受傷時刻裡做他的工作。我要跟各位道友分享的是你怎麼樣找到你內心的恐懼?怎麼樣去克服恐懼?克服恐懼的方法一個是告解,就是感恩,去找菩薩告解,告訴菩薩說你對這樣的事情恐懼,菩薩會給你力量。
    最後,我想回歸到大覺導師歸真五周年,「和」這個字是一個皈依三十多年一位老道友李國修語重心長提出這個字與大家共勉。「和平、和諧、和順、和樂」,希望我們從「和」出發,我們不要光說不練,大覺導師離開我們五年了,這五年之間我們做了什麼?我們還能做什麼?我們還要做什麼?我們還想做什麼?做吧!你要去做才能改善環境,所以人跟人的不和先從溝通開始,你就直接找他,不需要使用暴力。你為什麼對我有成見?直接講,就能把這件事情化解開來。這些事情不化解,一堆石頭在你的腳底下,你要怎麼辦道?怎麼樣去宣揚德教?
        總結還是回歸到小鳳剛剛所提到的語重心長的結語:「對現今的整頓工作,大家要負起深切的重任,並且以實際行動,奠定前人所豎下的百丈清規,身體力行,心口合一,放下我執,化為大慈大悲,將 宗主教義弘揚到社會。」
        謝謝大家!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471446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