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蕭大宗師昌明夫子120年聖誕特刊】
文 / 吳鳳凰
「乙亥之夏,余自陝返漢,擬即踐松谷、鵠亭、子諴諸子約。適值大水成災,武漢告急,不忍遽行;乃與吾道善士商議挽救之策,發明救饑丸以拯災黎。迭接松谷、達初、鵠亭、子諴函電催促而來,兼之
(錄自覺民雜誌54頁。黃山遊記,蕭大宗師原著)
乙亥年,民國24年,1935年。根據網載,1935年7至8月間長江和黃河幾乎同時發生大水災,二百四十一個縣二千二百萬人受災,長江中游7月上旬發生歷時五天罕見的特大暴雨,暴雨區位於長江中游澧水、清江、三峽區間下段小支流以及漢江中下游地區,澧水、沮漳河、漢江均發生近百年來未有的大洪水,自宜昌至漢口堤防普遍潰決,災情最重的是漢江中下游和澧水下游。漢江下游左岸遙堤潰決,一夜之間淹死八萬多人,澧水下游兩岸淹死三萬多人。1936年在上海出版的《中國經濟年報》概括1935年中國災害形勢:1931年的水災是中國過去最大的水災,1934年的旱災是中國過去最大的旱災,1935年是把這兩個最大的災荒合流了;滔滔江、河水襲擊了鄂、湘、皖、贛、豫、魯、冀、蘇八省二百四十一縣,受災民眾將近二千二百萬人,僅湖北、湖南兩省,至少有十四萬二千人在洪水中喪生。
民國24年入夏之後,包括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在內的大部分地區,天氣酷熱,異常亢旱,人們非常期望下雨,不料六七月之交,天氣忽然轉變,長江、黃河流域突然降下暴雨,正全力從事抗旱的人們一下子措手不及。大約六月下旬之後,長江流域部分地區即開始大雨連綿。
24年夏季,師尊蕭昌明大宗師,自陝西返回漢口,正好遇到大水成災,遍地災民在饑荒裡受苦,師尊發明「救饑丸」,給饑民食用,日吃一顆,整日不餓,精神充足。救饑丸材料以白米、豌豆炒熟磨粉,紅棗煮熟作泥,混合後,用朱筆在黃表紙寫「米吶唵」三字,燒成灰拌入,再用廿字水攪拌成乾泥糊,做成小指頭大的一顆丸子,每人每日吃一顆,能夠保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