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期 仁字指南集解(之二) 【人生指南】 將爭奪心換個仁心

仁字指南集解      (之二)
原文:師尊蕭大宗師昌明夫子
集解:阮護憉
 
【原文】
惟聖人能則之,推愛己之心以愛人,又推愛人之心以愛物,物我無間1,其仁如天矣。孟子曰:「仁者,無不愛也。」
 
【主旨】
此以聖人之仁,再申明一層。
 
【集解】
則之者,以天心之仁為法則而行之也。聖人愛人及物,如天之無所不賅2,乃謂其仁如天,故仁而物我無間,惟聖人能之,法天也。引孟子句,乃以足其筆意。
 
【原文】
萬物之發育,皆本乎仁,故木果之核曰仁,如桃仁、杏仁之類,生機洋溢,發育無窮。倘果無仁,則生生之理絕矣。
 
【主旨】
 此以果核之仁,又申明一層。
 
【集解】
 釋生發之本於仁,推原其理,即上文生生之義,舉果核作論證,而引起下文也。果而無仁,則生生之理絕,故凡不知博愛,傷生好殺,害人害物者,皆謂之不仁。果核以富生機,而稱曰仁,然則仁字之義,至此明矣。
 
【原文】
嘗考果之一字,乃道家澈始澈終,內聖外王3之心法,何也?果之為物,內藏核實,含有化生之機,是其仁也;外極圓融,著有冲和之態,是其智也;及夫時至,由仁而發芽生葉,開花結果,果又生仁,自始至終,生生不息,是其勇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4,所以行之者一也。故道家取以為法,其言曰:「善者,果而已。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勿強。」5是以道家之流,勤修苦煉,造成內聖之工夫,果之仁也;和光同塵6,渾然太極之旋轉,果之知也;道成則入世立功,功成則急流引退,果之勇也。三者之中,以仁為主,知以行之,勇以達之,其實非有二物也,不過順夫7天道之自然而已矣

 
【主旨】
此就果字以申明道家,在仁字之體用如此。
 
【集解】
內聖,以體言;外王,以用言。性見心明,智慧圓覺,聖之事也;渾厚盛德,善以下人,王之事也。心之體道,以此為法,故謂心法,道家考取於果,而持其如是之理也。智而無仁則偏,仁而無智則愚,勇而無仁則暴,仁而無勇則滯8,故相需為用,智以通其理,仁以備其體,勇以成其行也。達德,謂此三者,人人所同得也。所以行之者一,謂在一誠以貫之,而無二致也。

其言數句,見老子道德經,此摘引之,為取義於果字耳。「善者,果而已。」按道德經,原指善行師用兵者,取勝而止,乃以獲戰果而言。其矜、伐、驕、強四勿,謂兵家戰果得勝所忌,亦道家修持功果之忌也,故皆以貢高驕滿為戒。孔子曰:「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遜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者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9此則以勞謙為訓。老子又曰:「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10亦同此意。道家取法於果,乃以果之本物而言,志於內聖外王,故其立論如此。勤修,謂修身心。苦煉,謂煉真性。人有心性,猶果之有仁也。

宗師云:道教工夫,內聖外王。聖者,守虛若愚11;王者,自卑不驕12。所以道德經云:大道若水然,就其低,而不就其高,所以納百川而容巨細13

何謂和光同塵?和光者,蓋修人本當脫俗,但自韜其光,不耀俗也。同塵者,不自顯其高,而與物平也。

渾然太極之旋轉,即陰陽虛實,隨物應化,形迹雖與人同,抱負獨與人異,並非教人隨波逐浪,同乎流俗,合乎汙世之謂,乃因抱道入世,宣化度人,不能不與世俗週旋,畧同其迹耳。張紫陽真人有詩云:修行混俗且和光,圓即圓兮方即方,顯晦逆從人莫測,教人爭得見行藏14。如此者,果之智也,倘不分皂白,作順風旗,則失之遠矣。

道成則入世立功,如無量度人,化莠為良,立德立言,救苦解難,創立道基之類,仁也。功成則急流引退,不居不住,此古來聖真之志願行持,皆如此,但緣有順逆遲早,故謂順夫天道之自然,而其為勇則一也。
 
 
注釋:
  1. 物我無間:物與人融合一致沒有區別。
  2. 賅:兼備、齊全。
  3. 內聖外王:內備聖人之德、外具王者之風。指內外兼修,學術、德行二者具備。
  4.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三達德為知、仁、勇,語出於中庸,引用孔子之言。「達」的意思是通達於天下每個人。「達德」是人人應該有的德性,古今天下所有人都能共同獲得的道理,並且能夠去執行。
  5. 善者,果而已。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勿強:語出道德經三十章,老子說:軍隊所到之處,生靈塗炭,田園荒蕪,大軍過後必有凶年,隨後就是疫病、饑荒,應知作戰是不得已的手段,於克敵致勝中,當知道用兵不祥的道理,所以應當戒慎,不可傲慢、自誇、自大、逞強。
  6.  
  7.  
  8. 和光同塵:鋒芒內斂與世無爭,而與囂雜塵俗相融合。語本《老子》第四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9.  
  10. 夫:音ㄈㄨ㇀,文言文中用於句中,無義。
  11. 滯:停留、靜止。
  12. 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遜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者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溫和善良是仁者的根本,恭敬謹慎是仁者的基礎,心胸寬宏包容是仁者的作為,謙遜待人是仁者的能量,守禮存節是仁者的外貌,言談中肯是仁者的文采,歌唱音樂是仁者和順的表現,分散財物是仁者救濟眾人的施與。有修持的讀書人兼有這八種美德,尚且不敢說自己已經做到仁了,儒者尊重德性修養而謙讓的心是這樣的。
  13.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習慣以自己所見為見而剛愎自是的人,無法客觀省思,所見反而無法明白清楚,不能明察秋毫;以自我為中心,自認為自己是對的,就無法彰顯德行,反而不能開彰大業;喜歡誇耀且自我表揚的人,無法有功績,不會因自誇有功而得到成就;驕傲自大的人無法偉大,反而不能成為領導者。
  14. 守虛若愚:以虛懷自安,不驕傲自滿,不用機巧與世周旋,淡然像似平庸。
  15. 自卑不驕:自行卑躬屈節,以禮尊人而不驕傲。
  16. 大道若水然,就其低,而不就其高,所以納百川而容巨細:《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以水性柔順、就下、利萬物來比喻有美德的人,因為水有三項特性,滋養萬物、利益眾生,柔順無形、不與人爭,就下而流、低卑自處。
  17.  
  18. 修道之人與世無爭的美德。
  19. 張紫陽真人:張伯端,名用成,字平叔,號紫陽,人稱紫陽真人,北宋天台(今屬浙江)人,為南宗開山祖師。紫陽真人撰述悟真篇詩句:「修行混俗且和光,圓即圓兮方即方,顯晦逆從人莫測,教人爭得見行藏。」意思真修行之人穿著平常粗布衣服,入鄉隨俗,不是厭世遁出世俗,或跟社會、生活、人群格格不入;內在懷藏美德,而能和光同塵,藏匿鋒芒;隨和自在,無人無我,處事圓融,內在方正;內圓外方與世周旋,暗中修持而不顯露,是順從或是抗逆,有自己善守周全的原則,旁人無法揣測,於入世之中修出世間法者,其行止一般人無從知道動向,最終才能大修有所成就,得見神仙行藏。
  20. 順風旗:比喻順著有利情勢的投機行為。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362422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