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期一版 正字指南集解(之六) 【人生指南正字集解】將偏邪心換個正心

(續79期一版)


原文:蕭大宗師昌明夫子
集解:阮護憉


【原文】
        抑(1)有進焉者,人茍(2)正己正人,正人以正物,則正氣流行,可由吾身之氣,以通天地之氣;由天地之氣,以通太虛(3)之氣,氣氣相融,隨所感而應之。故人即神,神即虛,虛即道分之則為萬,合之則為一,此其理難明,非有以考證之不可。考證之法為何?即如吾有救治之方,不需一藥,乃係感應也!傳曰:「神,聰明正直而壹(4)者也。」我能正直,我即神也。以我心而合神意,以神意而合天心,豈不如響斯應乎?但濟世之方(5),有效有不效,因其人有正與不正之別也。正則神可感而生效,不正則神且惡(6)之,安能手到而病除哉?此則世人所宜考究者也。

【主旨】
        此再申言正氣感應,更別有微妙作用。

【集解】
        夫正己,何能正人正物?蓋有德服人,精誠(7)可格(8)。昔後漢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9)師事(10)陳寔以義行稱,鄉里有盜牛者,牛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⑪是甘,乞⑫不使王彦方知也。烈聞而使人謝之,遺⑬布一端⑭。或問其故,烈曰:盜懼我聞,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⑮之。後有老父遺⑯劍於路,一人見而守之,乃先盜牛者。
       荊軻刺秦王,而白虹貫日⑰。宗師幼時,遊大林寺,而蓮花八月重開,皆正氣精誠所感格之明證也。夫正氣流行,氣氣相融相感,微妙不可致⑱詰⑲。即以清末學者譚嗣同先生之以太說⑳,亦說不到其究竟,而惟以仁字了之。但與其以仁字,不如以神字,但神字,吾意學者,所不願舉也。且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則神字亦不易究詰(21)。故曰:非有以考證之不可。而考證之中,亦離不開神字。但既有以考證,則有實據,而非迷信之神矣!
        傳曰:即春秋左傳,史嚚之言曰: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註云:聰,則無所不聞;明,則無所不見;正,則自正於己;直,則能正乎人。而壹者,專一於聰明正直,無有二心者也。
今基此而論,浩渺(22)應之理雖奧,亦有可得而探索矣!故舉本教精神治療之法,以為之考證,凡具真誠皈依本教者,皆得傳授,施治靈奇。本教有精神治療解說一書,可供參究,恕不備述。

注釋:
1. 抑:或是、還是。
2. 茍:自我要求。
3. 太虛:空寂境界。
4. 壹:專一於聰明正直而無二心。
5. 濟世之方:救助世人的方法。
6. 惡:厭惡、討厭。音ㄨˋ。
7. 精誠:極為誠心。
8. 格:感通。
9. 少:年少。
10. 師事:以師禮事之。
11. 刑戮:刑罰或誅戮。
12. 乞:希望。
13. 遺:贈送。音ㄎㄨㄟˋ。
14. 端:古代布帛長度單位。等於一疋。
15. 激:激發。
16. 遺:丟失。
17. 白虹貫日:白虹,日暈。白虹貫日指一種罕見的天象。古人以為在天下有異動時出現,為君王遇害的兆象。
18. 致:窮究。
19. 詰:質問。
20. 以太說:是譚嗣同的「仁學」界說。「以太」為英語ether的音譯,是西方的古代物理學家認為充塞於在宙中,傳播光熱電磁的微妙物質;富於彈性,一部稍有振動,即生微波,以傳達於上下四方。
21. 究詰:詳細盤問。
22. 浩渺:廣大遼闊。

附註:
    譚嗣同並衍伸「以太」之能「通天地萬物人我為一身」的特性,而藉「以太」來整合古今中外的諸家學說為一,「以太,其顯於用也,孔謂之「仁」,謂之「元」,謂之「性」;墨謂之「兼愛」;佛謂之「性海」,謂之「慈悲」;耶謂之「靈魂」,謂之「愛人如己」、「視敵如友」;格致家謂之「愛力」、「吸力」,咸是物也。法界由是生,虛空由是立,眾生由是出」。譚嗣同也就是認為,各家學說雖然各有不同,卻都歸宗為一,同為「以太」的體現,也即同為「仁」的體現。他遂以「仁」為本,來統攝各家學說,從而即使「仁」成為各家思想之總名。而「仁」在譚嗣同的詮釋中,又兼攝了「心」與「心力」二義,故視「以太」的本體即是「心」,而「以太」的顯現即是「心力」。因此,譚嗣同即言:「學者第一當認明以太之體與用,始可與言仁」。如此即使「仁學」不僅成為諸家學說的基礎,同時也能整合諸家學說於一體,「凡為仁學者,於佛書當通華嚴及心宗、相宗之書;於西書當通新約及算學、格致、社會學之書;於中國當通易、春秋公羊傳、論語、禮記、孟子、莊子、墨子、史記及陶淵明、周茂叔、張橫渠、陸子、王陽明、王船山、黃梨洲之書」。(錄自仁學與心靈自覺,袁信愛著)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313208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