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字真經粗解                         (發表於宗教哲學研討會2004年12/24 ~ 12/26)
                         文 曾力裴
前言:
        入道不外就是要修,修則為修明,修覺。
人的知覺是有限的,絕大多數的人,看不到無形,聽不到無形,人的形體又侷限於地球之上,如何讓人了解知覺之外的大千世界,並且接受無形永續而借假修真的道路,這就是 師尊講經的目的吧!
        所謂借假修真,假即是現在的肉身,真即是原始之性。假即是「有」,真即是「無」。明覺也就是要明白「有無」。 師尊在「局外禪音」一書中說:「有無,是造化之機(機:玄機,機變,或是將動未動的狀況)。造化,是萬物的原始。原始,是萬物的本性。」明,是明生死之理,也就是明有無之理。明而後行,由行而得覺。覺者,覺是覺非。
        可以借 師尊的往生經句解中的一段來說明:「太極之氣,浮於太空,一切有為無極之氣,浮於太虛,其中無為,由無為而至有為,由有為而返無為,有為無為,皆秉一性,皆秉一心。是以修佛者,首由不覺而至覺焉,在無始之時人我未分,何覺之有?既已生之後,則分相別形,名已定焉,由無名而至有名,此之謂不覺之覺也。吾人修佛,要當從此覺而至不覺,再由此不覺中而覺者,是謂之大澈悟,視他若我,如是者反之於本也。」
        對上段簡單的解釋:先天太空中,本是白茫茫的光,一切皆無,稱為無極。也就是本性。此時基本上是無為。然後無極動而成太極,太極則化陰陽,陰陽則成萬物。此中的過程,可以說是由無為而至有為,再由有為而返無為的循環。不管有為還是無為,根本都是一個性、一個心的作用。所以修佛的人,首先要學的是「不覺之覺」。因為在初始的時候,根本什麼形體都沒有,何況人我,所以是毫無知覺的,而自從有了萬物之後,或說萬物皆出生之後,各有不同的形象,為了分辨,就取了不同的名稱,如動物、植物、人類,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名字。這就是無名到有名,也就是從不覺的「無」變動到有知覺的「有」,這「有」不是存有而是理性。然後修佛的第二步,就是從人的知覺,修到不覺,即不執著。這個階段往生經句解也在別的部分說是:得到「智」。然後再從此不執著的不覺,再修到覺悟,這階段就得到了「慧」。這就終於達到了大澈悟。此時,他就是我,毫無分別心,即是返回了本性。
        由以上的說明,當可了解「覺而不覺,不覺而覺」的道理。又如明覺經句解中對「空而不空」的說辭,乃是:我生來自於無,而無中有物,此物曰仁,生生不息,就是眾生的原性。接下來說「不空而空」,乃是眾生的原性,要無一切色,無一切相,我所見一切色相,都如曇花泡影,頃刻消滅,心才可以明,性才可以見。
        從上舉的例子,可知道書中的文字看似簡單,卻又是一種複雜的遊戲。在研讀的過程中,不進入這種文字遊戲,就無法懂得其中的真意。而講它是遊戲,真正又是一種思考轉化訓練。第一個要求,就是要靜下心來慢慢的琢磨,慢慢體會。無形境界不是言語能形容的,但是 佛又不得不假借我們的文字來解說,只有由靜心體會與無形接近,才終能有一絲心得吧。
廿字真經
        廿字真經是我們基本該瞭解的經文,可是因為常念,反而囫圇吞棗。下得經來想仔細的讀通這篇經文,發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先天之炁,太極之根,至哉乾元,化育群生,正氣長存,大道不滅,不存之存,是謂真神,不滅之滅,是謂真性。』
        先天的炁,是太極陰陽二氣的本根。是本來的元陽,無形無名,也稱之為一。因為一是數的起始,萬物由此而生。(根據 師尊往生經句解:先天的 ,乃是純陽,純陽下臨,氣為純陰,純陰上浮,二氣上下相承相感,摩擦而成性,性為萬物生成根本。又據無形造化經析義說:混沌時,五行破碎而五行之精不碎,受自然摩擦而為 氣相調,有所謂一卵爆發,即是無生產出。 無生聖母乃取陰中之精成之,陰中之精必有至陽,一化而生,陰陽合一,此亦稱為由無極而太極,陰陽,四象,八卦等。)此 亦可稱為正氣,只要正氣長久存在,大道就不會消滅。『存』是什麼?不刻意不執著的『存』就是真神,所謂真是真實不虛,無可質疑的。『滅』是什麼?也是在意念中的執與不執而已。這種『滅』就是真性。或說:不滅的是道,不執著於不滅,是真性的「滅」。
『真神之神,乃曰剛正,真性之性,乃曰清明,剛正之正,是曰太上,清明之明,是曰太空。』
而真神的神這個字(無形造化經析義:神者道之化,化無其化,不化而化,是為大化。孔聖說:聖而不可知之者謂神。),可說是剛正,真性的性這個字,也可說是清明。剛正要再進一步解釋,『剛』容易會意成剛硬,但是在無形來說,不能用有形的意識來套用,『剛』應該指的是毫無偏頗、不可動搖的,這種剛正就是『太上』。講到清明的這種『明』的狀態,就是『太空』。太上、太空的『太』指的是極致,太上是至高無上,太空是無可比擬的空。
『究竟涅槃,乃曰圓覺,三世諸佛,齊見如來。』
究竟:佛果究竟至極。涅槃:圓寂滅度。一般說的究竟涅槃境界也就是如此,也稱之為圓覺,所謂圓滿的靈覺。於是過去未來現在的眾位三世佛都來迎見此如來。
『如來之體,貫乎廿字,廿字之心,上貫天神。』
如來乃是如所從來(從真如的道來),覺知本來之體。與廿字是完全一致的。廿字的本心與天神相融相合。
『天人合一,剛氣不泯,惟其至剛,乃存至性,至性不滅,即見真神。』
若能天人合一,則天地原始的剛氣不再泯滅。因為剛氣是最不可動搖的,才能穩住至高無上的性,性不滅,真神即現,這就是修道的過程。
『廿字主宰,萬緣之宗,洽乎四海,宇宙包容,誠以持之,涵養精神,慧覺真如,三我之身。』
廿字主宰是萬類萬緣的本來,放諸四海皆準,包羅宇宙之廣。誠心誠意的遵從實在實做,就能涵養精神。所謂精氣神是人之三寶,得慧能覺,真如(即如真,真實如常,自性清靜)不二,過去未來現在皆非我之累。
『是曰廿字,大哉其仁,誠以求之,即見至人,離乎是道,殃及鬼神。』
所以廿字同等於天地之大仁,誠誠懇懇的小心去學習,終於會修達到至人的境地,要是離開廿字大道,鬼神一同招到禍殃。因為天地人三才並列,人得天獨厚,唯獨擁有氣之正,當然負有維持天地正氣之責。
『靜明境界,無極宮中,仙佛聖賢,編定經文。』
在靜明境界之中,無極宮裡,仙佛聖賢編定了經文。
『廿字為體,忠恕為身,金科玉律,重振綱倫。』
以廿字作為本體,忠恕是基本架構,這些規則如金玉般珍貴,不可改變,終於使人倫綱紀重新展現出來。
『守之以廉,正大光明,滌濁揚清,則見至真。』
若是操守廉而不貪,必能直入正大光明。清除掉污濁習氣,發揚清新的風骨,就可發現本來至真的元性。
『無物不被,德化其純,正之以心,是曰至神,潤澤萬物,取義適中。』
事事物物,皆受真理的護持,純然是德的化身,心不偏不邪,堂堂正正,可高與神相連結,至不可思議的境界,義取中道,順體天心,因而惠澤加諸於萬物。
『人言為信,冠冕斯稱。』
人言二字合而為信,守信者處世無虛妄,尊之為領袖。
『忍於其心,不移其性,是曰至忍,圓覺乃成。』
忍自直指心上之刀,忍字難修,若性中有古時張百忍堅毅不移的功夫,可稱之為忍的最高境界,進而自性不動,由此成就圓覺。
『人無私欲,即見真空,真空之空,是曰至公。』
人沒有自私的慾望,心可以達到真空的地步,而真空的空,也就是真正的公平。所謂天無私覆,地無私載。
『動植飛潛,無有爾我,既無爾我,即見其博,博者大也,宇宙包羅,能達至性,乃見純孝。』
不管動物植物,飛鳥水族,與我沒有貴賤差別,既不分你我,當然就顯出廣博的特質,博同於大,無邊無際,包羅整個宇宙,如此達到不滅的至性,由至性也就知道純孝就是反本還原,還報父母之身,以父母之意為意,做到無我無身,所以萬種善行從孝起。
『自然之道,即具真仁,仁者神也,德溥群倫,孕育天地,靄如慈祥,慈祥之祥,氤氳芬芳,空色空相,即是真如,真如之身,是曰至覺。』
自然生生之道,蘊含大仁之真理,仁就是神,神普施恩德於眾性,生成天地,其中祥和靄靄,慈心相照,充滿芬芳氤氳之氣,色無其色,相無其相,就是真實本來,如果得本來,稱之為大覺悟。
『覺性不迷,必有介節,介節自持,真操自堅。』
覺悟本性,不再癡迷,即能做到品格有節,耿直不屈,而耿節有度靠的是自己把持,真實操守是堅定不移的。
『至性不失,必有清白,居濁不濁,乃見儉約,儉以約身,約以養性,身性全美,乃見至真。』
不失至性,一定清清白白,即使在惡濁的環境中,也不會受影響。亦足以顯現儉約的風度,以儉約束肢體行為,同時培養內在心性,如此外身內性皆全然美好,一切達到真實無虛的層次。
『一切色相,爽然貫通,不垢不淨,不生不滅,舍利晶瑩,是曰清真,清真之真,貫匯元神。』
世間所有色色相相,立即不成為其障礙,暢行無阻,心中沒有污垢或清靜的分別念,無所謂生無所謂滅,身心化為晶瑩,就是清真,清真的真境界,上貫元神。
『元神致化,方踏禮門,天地上下,規矩準繩,德行合一,是曰中和,和其剛柔,潤其萬物,增者減之,屈者伸之,和其心志,寶爾神明,神智不昏,其體自聰,聰明正直,則見真神。』
元神得入化境,進入禮教之門,上下天地之間,以禮為一切標竿,為一切規矩,品德與行為合一,就是所說的中和,剛柔相合並用,得以潤澤萬物,對一直增加的,設法減少,受屈壓的讓之伸展,心志走向和,如古人所說的: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對你自己的神明要珍視,神與智不昏沈,整個人自然聰明,得聰明與正直,就可見經文起始所說的『真神』(不可思議的真神)。
『守茲廿字,其意令心,令其心正,百魔不侵,魔不敢侵,是曰至剛。』
謹守廿字,廿字可以指導心,將心導向正途,沒有魔能侵擾,能與魔抗衡,或說能得到魔的尊重,就是至剛的境界。
『剛正之氣,包羅萬方,聖域賢關,惟精氣神,佛曰三寶,各教之宗,清靜境界,琉璃天宮,群仙護法,萬聖推崇,金蓮玉果,惠露和風。』
剛正之氣,廣大無邊,籠罩三界十方,是聖賢的境界,也是精氣神的絕高修為,佛家稱之為三寶,也是各教宗旨所在,是清靜境界,是琉璃天宮,群仙為之護法,為眾聖所推崇,其地處處金蓮玉果,甘露滋養,和風吹拂。
『挹清滌濁,掃蕩群氛,無災無劫,亦無沈淪,既無幽關,又無圍城,一切清靜,不墮迴輪,靈山燦爛,法界光明,三才合一,奠定其中。』
引清氣,洗濁氛,掃蕩一切。使無災劫,也無沈淪。幽關圍城解除,清清靜靜不再墮入輪迴之中。進入光輝燦爛的靈山,即佛說法之地。見法界明亮非常(法界一說為:法相之華嚴,真如之理性。)天地人三才合一,奠定了宇宙和諧的基礎。
『啟玄不玄,真實不空,無坎無震,無闕無宮,既無極樂,又無雲城,因何以故,天人其純,先天後天,貫匯其中,洞澈廿字,竅竅都通,既開靈性,自無迷濛,既無迷濛,爾我何分,既無爾我,何有假真,既無假真,何有虛空,既無虛空,得進大同,大同之境,返爾元神。』
據南無眾香妙國佛王解魔經:佛王駕臨啟玄靈宮說法。啟玄宮並無玄奇之妙,祂真實而不能看空。但是沒有方位(坎為北方,震為東方),也沒有宮闕,沒有極樂世界,也沒有『雲城大會』(雲城是諸佛群仙度緣之所。),原因何在?天人皆為純氣,先天後天融貫一體,透徹瞭解廿字,任何孔竅都通,靈性既開,當然沒有迷惑。沒有迷惑,也就分清楚你與我並無差別。不分你我之後,不去執著於真假之相,既然不去評斷真假,也就沒有所謂的虛空,無虛空(真空實有),進入大同境界,返回自己原神。
『不有廿字,難入此中,此中境界,似空非空,生無其生,人無其人,物非其物,真非其真,』
不實踐廿字,不可能達到此中境界,此境界中,好像是空,又不是人間觀念中的空,生存的狀態不是尋常所知,人不似人,物不是眼見之物,真也不是人意念之中的真實。
『一切幻相,充牣其中,似幻非幻,迷離浮沈,故有上下,而亂君臣,故有傳統,而敗五倫,故有宮室,而致不公,故有玉帛,縈懷其身,故有祿位,而生謏容,故有彼此,而巧經營,故有疆界,而併亡存,故有殺伐,而致喪身,故有詐偽,而昧本真,故有諂媚,而生迎逢,故有貪婪,利令智昏,故有姦淫,不倫不類,凡此現象,盡屬迷津。』
故而反看人世,充滿了幻相。可是當生活在其中,卻免不了迷迷糊糊的看他是幻又不是幻,不能有定性。見他有地位高下的分別,於是君臣之位產生搶奪,有了傳承習慣,於是五倫關係反而敗壞,有了富貴的宮室,就有了求利的私心,有了大家貪圖的珍寶,心心念念只想著聚集財物而不捨,有了官職,就生了貪誘之心,有了彼此你我的分別,就開始勾心鬥角,有了疆域的劃定,就起了兼併存亡之爭,有了殺戮戰爭,有了枉死,有了詐偽欺騙,而瞞昧了本性的原真,有了諂媚的念頭,開始迎奉拍馬,有貪婪之心,利益在前即刻失去理性,有姦淫的想法,就不顧倫理,毫無規範。凡所有這些現象,就是陷入迷津當中。
『孽台債壘,幾經輪迴,大災大劫,地水火風,可憐眾生,常此沈淪,萬劫不復,遂失本真。』
而孽台上的債務,累積越來越多。不清孽債,只有輪迴,誰知輪迴不能休止,冤怨之氣釀成大災大劫。地劫水劫火劫風劫,輪番而來,可憐世上眾生一直這樣沈淪下去,經歷萬劫而不能回頭,於是失去了原來真性。
『此次延康,劫運重逢,欲求挽救,組合雲城,創茲廿字,渡彼沈淪,提綱挈領,經緯其文,不有廿字,何由所宗,無有所宗,真理不純,若無其純,雜念歧分。』
此次三期延康劫運重來,想要挽救此劫,於是上天組成雲城大會,創此廿字,引渡世間沈淪眾靈,提出綱領,構築文字,除了廿字之外,沒有可以宗法的根源了,沒有根源就見不到純然真理,凡事失純失真,必定分出種種雜念,紛擾不堪。
『誥爾眾生,廿字必宗,精神合一,必見至真,至真之真,乃見其誠,誠而致化,即見至人。』
在此鄭重的告訴你們眾生,一定要宗法廿字,得到精神合一,重見至真,重新擁有此真,才可得到誠,誠可到化境,修得至人。
『毋得疑貳,至失天真,毋得怠惰,至無始終,毋得奸貪,至墮迴輪。』
不要懷疑,猜想還有其他的途徑,以致於失去天真,更不要怠惰,以致於有始無終,不要奸險貪得之心,以致墮入輪迴。
『毋得虛偽,至戕其神,保爾神智,勿搖爾精,即見圓覺,返諸太空。』
不可心懷虛偽,以致於傷害本身元神,保護自己的神智,穩固自己的原精,就可以達到圓滿覺悟,回到太空之起始點。
『人有過惡,願罪我身,人有災劫,願自承當,人有孽債,願自清償,人有痛苦,願自分嘗。』
人有過錯惡行,我願認錯,是我能力不足感化他。人有災劫,我願在此劫中出力挽劫(如一 宗主洗劫真經所言:在此劫中教以廿字真經,各守天理良心,還其天根佛性)。人有孽債,我願在世上行善化,使人人得沾善意仁愛。人有痛苦,人之苦如我之苦,我願在此塵世與其一起受苦,瞭解其苦,設法度化。
『常存是念,馥郁馨香,我入地獄,人上天堂,寶我廿字,守我至剛,至剛之氣,磅礡萬方,有何劫運,有何災殃,有何痛苦,有何悲傷,太上至寶,惟善惟祥,剛氣常存,瑞靄芬芳,莊嚴燦爛,極樂天邦。』
常存這樣的意念,處處馨香,我願入地獄,感動人上天堂,以廿字為寶,謹守至剛至正,如此得磅礡無比之氣,不會有劫運,不會有災殃,不會有痛苦悲傷,太上最寶貴的就是善是祥,剛氣常存不移,瑞雲遍佈,氣蘊芬芳,光明莊嚴,天界極樂國。
回上一頁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313422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