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宗教哲學研討會2004年12/24 ~26)
文 ‧ 胡福林
蕭大宗師昌明夫子乃眾香妙國佛王分靈借體應世下凡,七歲離鄉度眾(註1);以「忠孝仁慈」四字教化普度挽災救苦,「假如有人病了,你診好了他的時候,你要對醫愈的人說務須實行忠孝仁慈四個字,這四個字就是天地間大道。」(註2)四出奔走,勸諭世人,回心向善,以正天心,消弭浩劫。
蕭大宗師之遺囑特別指出「望我同仁,提倡道德,正己化人,祇要身體力行,自多善果」,在大同真經序言揭示「豈知聖人留經原不在於誦讀,純係欲人存好心、行好事、造好人;好人者一心向善,以群聖之心為心,以群經之法為法,刻勵深求,不失前人之意旨。」一代宗師終其一生呼籲身體力行的重要。
在民國廿四年由道友王若虛、周一民侍錄的「宗教大同推進問答」,針對廿字行道原理可窺一般,加上德藏經經典,充分闡示大宗師的行道妙理。民國二十五年 宗主在明道聖經序文中指出「道者非難,所患不明,所患不行,是故修道之士,斬盡七情六慾以養其性,性通則道通,性明則道明,然後聖境可入,天仙可成,此明道聖經所由而作也」。尤其在妙法蓮華經中「非佛度我,乃我度我,眾生皆係自度,我佛亦係自度,自度度人,則見自性蓮華,以廣大願力心而度己,以大慈大悲心而度人,更以大慈大悲心而度大眾。」;在天德教主聖誥中揭示「天德者以天之德,而為己之德,以己之德,而為天德。」,在在顯示念字行道精要在修己化人。
天德教諸大經文已早開覺路,指引念字同道修道行道的明路。惟黃山日遠,歲月不居,時有以訛傳訛,略知念字一二,即自以為得 宗主真傳護佑,唸上千遍萬遍念字,但不去體行念字義理,即妄想成仙成佛;甚至妄加闡示,甚有略知廿字哲理,掌光無形針奧妙,即曲解大道,玄妙異常;與宗主以科學論證日偏,時至廿一世紀,實須返求本性,回歸正道,發揮慈航普度,方不失為我天德門人。茲就下列數端 宗主解經說道資料加以彙整,引證妙義與我同道共勉。
一. 明心見性
辛卯(民國四十年)二月廿五日光訓訓示誦經即是明心見性:「經者徑也,徑者境也,誦經就是知道道徑,並能知道本人之功德。故誦經愈慢愈真,口必誦而心必印。既明其理,守之勿違。而已往之罪及未來之災,自可消化。倘不虔誠口誦心印,不但不能得到功德,及解脫自己罪孽,反而遭致神譴,後禍無已。」「所有各經,皆是教人遷善去非,改惡從正,使惡者善,善者智,智者明,愚者哲,頑者慧之言也。欲講聖經,必須洞明經中本原,深明至理,方可講經,否則難達真正經義,恐有其誤。」;「講經,本身代聖佛仙真說法,普化度人,盤膝上坐,作獅子吼,詳析講經,如開江河之水,大濟百川之流,利群物以生生是也。」
執見破見不住心 圓融無礙似水平 隨時隨現三寶法 一滴一點一世尊
願將此法度大眾 不背如來大德音 有緣無緣皆心度 接引眾生滅轉輪
(註3)
來往塵凡中 色相總不同 胎胎或卵卵 生生復空空
濕濕或化化 相相又宗宗 因此入苦趣 輪迴各西東
人或易為獸 獸或變為虫 長此無解脫 往來復何窮
父或轉為子 業債總相逢 冤業總糾纏 業境常跟蹤
但願諸眾者 止心運回風 不住是與非 度己澈底空
己度人亦度 萬靈發願宏 皆以慈悲行 我化人自從
大眾如此修 盡可立大雄 無有色相界 與佛一樣功
解脫三千界 不住五行中 入我大自在 妙化本無窮
(註4)
空而不空其相具 不空而空其相真 如此常觀大自在 隨物妙化念不生
寶月光明是我體 大日如來身外身 尋聲赴感頻度化 不著色相自流行
(註5)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一滴一佛性光白 無礙身心破層浪 圓融任住極樂國
尋聲赴感水月光 急難救苦永作則 波羅蜜中多自在 聲聲相應盡貫澈
(註6)
行道著重於不住心,種因不著因,方能解脫生死。宗主在無生聖母明覺經句解時曾以偈語醒世:
學得白雲法 往來不住心 此心既不見 即可見光明
既然見光明 即可逃法輪 逃脫三千界 此法無比倫
不著是非相 處處報好音 皆是如來體 豈云有眾生
眾生相已了 佛現金色身 金色不著相 一片好孤清
(註7)
解脫生死不住心 跳出四大免劫塵 無有色兮無有相 妙哉無為無乾坤
欲男而男欲女女 隨心所欲妙無倫 清心寡慾尚自在 不沾世間秋與春
出世入世皆一體 化作太上總忘情 一點一滴一個佛 一樹枇杷一樹金
而今養成金剛體 不懷是色色是身 因為慈悲重現相 慈悲不已度來人
來人有色我有相 因相度相不住因 花開結果果自熟 道根深處即通神
神通不著神通相 遊戲神通化眾生 通明慧外一片白 不知不覺道自尊
(註8)
二. 佛法平等
「我們無所為宗,所宗者;即各教之成法,與各教之精神。如儒家的忠恕,釋教的慈悲,道教的感應,耶教的博愛,回教的清真,合為二十字。」(註9)「所宗者,惟過去的大聖大賢,即一切豐功偉業者。」(註10)「我們所宗者,並不複雜,凡各教主以及各聖人的意思,不過慈悲救人,教人為善而已;明哲聖賢,即是我們的方式,因為他所行為事體,處處皆足使我們崇拜,其行為好的人,即人格偉大的人,我們就要好好的學他。」(註10)
「此身即是佛,何必口念之?來時亦不掛,去時亦何知,本無是與非,便是念佛時,但願大千眾,都現這個姿,拈花不帶笑,何容飾粉脂,如如能不動,念茲復在茲,究竟無研竟,莊嚴是真癡,普現福德相,大德是法施。」(註11)
「我佛如來一切平等,色相不住,我人兩忘,惟有慈悲,慈悲不著,離開因果,所以得究竟涅槃,涅盤不已,所以現三十二相,凡修道者放下我人,即是我佛如來。」
無我無人色相非 是是非非總非仁 若能跳出是非網 便是慈悲一樣心
慈悲不著慈悲相 如來是我又何云 一切有形皆同化 三千大千亦無形
(註12)
「我佛如來曾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舉一切而歸之於無;但一切皆無,我佛有否?我佛是佛,因眾生而云佛,因眾生而有佛;無眾生者佛自忘,無眾生者佛自無。所以云眾生度佛,而非佛度眾生;眾生是佛而非佛,眾生況且度佛,佛非欲眾生度,眾生自度而佛亦度。何以自度?心佛行佛、自佛見佛。何謂心佛,心佛之心。何謂行佛?行佛之行。何謂自佛?自度於佛。何謂見佛?所見一切佛,所見一切相,皆云是佛;於所見聞,悉皆恭敬,悉皆隨順;則無非相,既無非相,即無非色;既無非色,即無人我;既無人我,貪嗔乃滅;貪嗔既滅,色相何存?色相既無,殺盜淫妄烏有?殺盜淫妄既無,是非即止;是非既止,孽海何來?孽海既平,輪迴即停;輪迴既停,因果何生?」(註13)
三. 慈悲為懷
民國廿四年春長沙彌羅法會揭示『我之法會,非所以禱天息災,乃禱人挽劫也。』我們這次修建挽劫法會,也是主張一貫的,這法會並不是專向上帝祈禱求免災劫的,是要向我們這無量數的同胞祈禱,求大眾回心向善,借人心以挽天心的,果若大眾的人心都能向善,都能遵守五教聖人的教義,都能實行這二十個字,或二十個字裏面兩個字,大眾不自己造劫,那天心沒有不可回的,災劫沒有不可挽的。有人說:勸人遵這二十個字行善便夠了,何必要建法會,這又似是而非了,改造人心,首重懺悔,這是那教都重的,我們一面要大眾同歸於善,便要大眾先行深切的懺悔。這次法會便是使大眾得到一個很好懺悔的機會,同時是我們替大眾懺悔的場所,所以必要修建法會的道理,換一句話,我們這法會不是專靠唸經拜懺挽劫的法會,是要挽救人心使大眾向善的法會。
「廣發慈悲,隨地隨慈悲,隨地隨極樂,所以我佛如來云地獄即是慈悲,既是慈悲,即是極樂國土,極樂地獄,在此而不在彼,樂耶苦耶,惟我自知。」
地獄即是清靜土 無有上下無古今 胎卵濕化皆咸具 天地草木與四生
知此便是微妙法 切實修之性海明 無內無外無男女 老少咸宜裝成金
個個皆成金剛體 瓣瓣蓮花擁至人 不分色相無界限 管他聖哲物與禽
一樣心地一樣性 得個性天大智成 普天花雨覺眾性 烈焰化為清涼城
(註14)
菩提宜廣種,火宅化蓮池。我們治病,乃是引人入勝,一種法門,挽救今日社會之流毒。(註15)我們治病,並不要報酬,更不求功德,但求無愧於心。(註16)
堯舜之道惟精一 極樂連翻貝葉經 如是而已天地靜 自在圓融宇宙清
世法佛法皆一樣 無內無外三界平 敢將極樂移斯地 遍飛花雨到處春
明媚春光大歡喜 眾生皆是如來心 慈悲不斷亦不續 道德不減亦不增
但願都成現代佛 獅子座上現金身 琉璃莊嚴清靜體 龍華開放無死生
(註17)
四. 科學根據
在「宗教大同推進問答」答客問敘述科學時代如何以廿字為法,如何要診病來答覆科學為據;「況今科學時代,處處皆要證據;若無證據,即詬之為迷信。以念字治病者,即所以證明正氣之不假。孟子云:『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可以塞乎天地。』;此念字治病,不但可以治人身經絡之病,且能治人心裡之病。…至當今之病者,惟在針砭一心。…本社發明此法,原不專於醫病,實欲正世道人心。吾輩悲天憫人,由治天下人之病,進而治天下人之心。人心即天心,人心正,則天心順;縱是浩劫,亦力可以挽也。」(註18)
宗主於民國廿三年在武漢宗教哲學研究社講解「宗教與人生」中提到「我們講究宗教之人,以人道為主體,並非迷信,亦非神道,乃教人為人之道。」;又言「宗教不迷信,因為宗教是講正信的,是講智信的;宗教及與人生國家有極重要即密切關係的。宗者有其所宗,何有所宗?即是宗其道德以及人格也。」;「我們提倡宗教哲學,乃維持人格,維持道德,維持各教真理。」;「我們宗教哲學研究社是講道的,不是迷信世的求福的;所以我們宗教哲學研究社,不特不是迷信的,並且還是極科學的。所講述的均是最高原理原則,所驗證的亦是最深最新現象。」「因為現在是科學時代,講宗教講道是需要有證據的,所以在宗教哲學中研究出來一種精神治療法,治人疾病,並進而醫治人心;使我們人人性靈中有所寄託。」(註19)
在「鈞天上帝明覺經句解」談到拜神一節,提到「又見一般無知之人,見神則拜,而求神之保佑;未拜神之先妄念已起。試問拜神之人,神要爾拜,於神又有何益處?不拜,又有何損處?神不得因拜而佑之,不得因不拜而不佑之;神本來無神,乃是人之自作。今日廟內之神,泥塑木雕,果係神耶。余曰非也,廟內之神,乃是前人追念其事,而欲眾生依神之行為而為而行,以免違法犯科,而補教育之不足也。然而拜神,又有靈者,是何以故?余曰非也,非神之靈,乃己之靈。又何以故?乃己之自性之所致;己性至誠,己神己明,不作為非之事,便是自己之呵護;非神之呵護者也。又非自己之呵護,乃己之兢兢業業。如在其左右,非事不作,不得呵護,而自呵護矣。」(註20)
在鈞天上帝明覺經句解第24頁談到求神一節,「一般人祀神者,不是求父母之康健,即是求己身之安樂,或則求兒孫之壽命。若此者,而非迷信而何?是何以故?昔日立祠立廟,即是含有教育之意義,在於其中。而非保佑安康以及長命之事。試問神果能保護其安康者乎,余曰非也,保護安康,乃細小之事,人盡可以為之。…孔子則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者,即是教人學其神祇而已。何以能可以格思?即是以神之行為而為行為,神之行為光明磊落,人能行之,是為可格也。…世有一般祀者,更可笑焉,不求升官,便求發財;好事不作,惡事勇為;若此求神,果然神可以佑其升官發財乎。果然佑其升官發財,是神決非正神;斯謂之迷信也。」(註21)
鈞天上帝明覺經句解又謂「試問君輩經何益哉,亦不過我佛如來教愚為賢之義。唸經之人,經是經人是人;唸亦如是,不唸亦如是;不但於我佛如來無補,而於自己有損。果然我佛如來,要汝經,如來以經何用,亦是教汝誠心懺悔。而汝不懺悔,唸經洩氣,氣洩傷神,傷神致病,非如來之不靈,乃己之不靈。願一般唸經拜懺者,與經懺所言而行;念亦可,不念亦可。拜亦可,不拜亦可;不念不拜,實行經懺,而為行事,己身如來,又何待言哉。拜念而不行,罪無可逭,是何以故?之過而犯。所以唸經拜懺之人,而不行經懺之事,罪過尤有甚焉者也。所以一般唸經拜懺之人,莫不犯此惡病。」(註22)
宗主要道友們「此後望君輩洗心滌慮,不思若此妄心,以身作則;不得升官,而自升官;不得發財,而自發財。」(註23),在在顯示 宗主以科學義理取代迷信與怪力亂神,凡我同道行道濟世不可不慎思篤行。
五. 入世行道
在局外禪音第十九節提到「我今之道,惟有慈悲,身體力行。上知之人,以身為道,以行為丹,就以身作則,普利大眾。中知之人,以心為道,以身為丹,心為萬君之主,身為百脈之君,廣利天下,普濟人民。下知之人,以性為道,以命為丹,此乃專修自己,得道之後,九族超生」。(註24)「語乎其小,匹夫匹婦之所能,語乎其大,雖聖人有所不能盡也。」,「中庸大道,五教之所共宗,聖凡之所同具;願我志君子,以此為入德之門焉。」(註25)
「佛國在哪個地方?並不遠,就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我們世界上的人,多是行佛道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化為佛國了。個個都是行這二十個字,那麼個個都成了佛,所以我們個個都含有佛性的。凡我們這些人入了這個社,通通都要作這二十個字的工夫,未入社的我們都要喚他來,不管他是什麼人,只要可以實行這二十個字,就是好人了;好人就是佛菩薩。」(註26)
入世法須能在規矩上著手,一人如是,天下如是,三界十方盡皆如是,又有何極樂地獄之分?「千江映月影,處處現佛身,高深原非法,普徧無假真,自在法門廣,念念入孤清,不著法與相,隨緣好流行。」(註27)
民國八十七年歲次戊寅二月二十七日午刻春祈法會光訓 一炁宗主諭乾坤各弟子「修道者 則深而化之 漸入精微而達彼岸 三教五家皆一貫之 萬法而歸宗 吾教廿字 以無為而入世 以出世之法而入世 希吾子等 精研細琢 勤研而究之 自得慧開三花 五元而朝宗…爾等皆是抱宏願而挽三期延康 前後來臨 皆以廿字建築身心 心存祥和之氣 寬恕而包容事事物物 應以互信互諒 共完重責而還本位 希吾子等 靜思而意堅性定 縱有己見不一 應以溫和協調而溝通 切莫有嗔恨之心 暴怒之氣 引火而自焚功德林... ...」
民國八十七年歲次戊寅二月十八日午刻光訓 一炁宗主諭乾坤各弟子「上界三十三天聚會 諸大仙佛聖賢 已籌挽救之方 不惜塵苦而來寰間 公推吾廿字寶筏 同撐共挽 法雨而共施 三教五家 各盡其責 以挽濁世於當今 惟吾廿字弟子 重責一肩 擔負挽延康於三期 前後來凡 深願恢弘 慈悲而不斷 希吾乾坤各弟子 各盡其責 盡忠職守 以挽斯劫矣 仙佛群真而護法 吾乃隨示左右 宏天德 揚道化 挽斯劫於既倒 起疾解痾掃邪魔 期達人物安泰 宇宙明光 為願是囑 」
民國八十七年歲次戊寅季冬月上浣之八日午刻光訓 一炁宗主 諭乾坤各弟子「子等 秉願來凡 願力恢弘 婆心一片 引蒼生而登覺路 廿字推行而精進 挽諸劫而惠陰陽 朝氣蓬勃 華輝而靄靄 蓮花處處 內外馨香 展顯祥和一片而佈穹蒼 希吾乾坤 秉廿字 喚迷津而導末俗 寶筏共駕 普度三才 化濁世而清涼 」
一無而成天地間 天地盛我我撐天 我如無天天無我 天如無我天無天
天地與我一循環 我與天地一周旋 互相相輔無障礙 普育三千復大千
(註28)
深山修持最難得 不如塵世鍊頑鐵 無聲無臭毫無見 光明閃鑠一片白
自在無為大千中 舉手方便行功德 方便門中無二法 不動其心是原則
(註29)
出家在家皆如一 華嚴會上是一家 平心見性含三寶 慈悲無住開妙花
龍樹化為性中海 獅座化為寶銀槎 不有色相不有身 此法便是法中法
(註29)
覺而明之謂之佛 明而覺之謂之中 一覺一明無內外 大空無形色相同
胎卵濕化咸具此 仙佛聖哲本此宗 願將三界都度盡 但問眾生空不空
(註30)
悟透真實義 遍開菩提花 菩提花既開 即得菩提果
菩提果不著 便是如來身 眾生得此法 唯曰最上乘
(註31)
六. 法會普度
『吾師所吐各經,超凡入聖,陰陽兩度,普覺性靈,解冤解孽,逐邪治病,感應無邊,希世上諸人,咸體經義而行,自身得度,福德長綿於後代。惟經貴誠行,唸誦次之,即果唸誦,務要心領神會,不可輕心,須知口吐經言正氣,化成朵朵白蓮精光,病人得此,可以怯疾康身,幽魂性靈得此,可以超昇極樂天堂,不明陰陽者,不知此理玄奧微深,必須日行四勿三省之功,修真悟性,有恆,方能大明玄真妙理也。』
民國廿四年秋衢州宗教哲學研究會普度法會一炁宗主諭『普度法會』:『普度云何哉,普博也大也,一切皆可度也。何有先靈,何有冤孽,先靈亦何嘗不是冤孽,冤孽亦何嘗不是先靈,不是冤家不聚頭,不盡是冤也,怨緣亦冤也,冤亦怨緣也。何有色相,何有人我,佛法平等,亦博也大也,故謂之博大,亦謂之普。在今日欲度盡眾生同歸金盤,普也。惟普乃忠,忠於一切眾生,使同證也;惟普乃恕,推己及人,推人及物,推而至于一切冤怨緣也;惟普乃廉,非廉于金錢,廉于一切冤怨緣,使皆潔以淨也;惟普乃明,明其人我鬼物之關係與利害也;惟普乃德,得其所得,一切皆受度而有得於心也;惟普乃正,不偏不黨,一切皆無色相也;惟普乃義,正其所宜也;惟普乃信,言普度而行普度也;惟普乃忍,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憫於沉淪之苦厄也;惟普乃公,無此無彼無所私也;惟普乃博,一切皆得度也;惟普乃孝,孝於歷劫中之父母,而現在心目中所認為無祀孤魂也;惟普乃仁,本真心以普救仁也;惟普乃慈,慈悲救度也;惟普乃覺,覺其為同一金盤種子,而願其普度後仍歸於金盤也;惟普乃節,以節其受苦厄,使以超生于金盤也;惟普乃儉,不使其在塵土為物慾所纏擾也;惟普乃真,本我真心,以救度一切使復其真也;惟普乃禮,休休有容,攜手其同盤種子也;惟普乃和,和和睦睦,從此同處于金盤,永消滅其一切冤怨緣也;但願諸生秉此決心,博施宏濟,毋以先靈存心,庶乎乃合于普度之義也。』
七. 力行至上
不持咒、不貫相,即身體力行二十字。「對於皈依,別的法門,念佛數萬聲,固然有之,吾社則不然,只求其履躬實踐,非不念之,乃至念之也。既發慈悲猛勇精進心,將念佛時間,拿來救人;能於一念以救人者,即是一念慈悲也;既是一念慈悲,即是佛也。此身即是佛,何必口念之。」(註32)
辛卯(民國四十年)二月廿五日光訓『皈依即是入聖之道:既入聖道,既往一切過犯,自當時時懺悔。實行聖賢之法,學聖賢之道。不可與未皈依時,同樣妄行;處處留意,刻刻驚心。皈依時,認定之二字,應該確實力行,終身不懈。倘有違反,護法神自當奏達天宮,嚴加譴責。乾坤常子,對於廿字,望各凜遵。』
辛卯(民國四十年)三月八日光訓『在此浩劫之下,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真所謂前生作而今生受,今生作而來世現,天理昭然,報應不爽,欲知皈道,應即行道,皈而不行,亦宜守道,既不行而又不守,皈與不皈,有何分別?』
宗主在「宗教與人生」講解中以「五教經典,所紀何事,不過是嘉言懿行,教人奉行而已。」說明實行的重要。(註19)
念經必須實行經 若行便是如來身
念而不行誠可痛 此境便是地獄門
但願君輩從此改 懺悟前愆作善人
六道四生皆一樣 度人度己一樣心
心心相印如來法 如來門中廣種因
種因不種因與相 蓮花開花遍體馨
遍體馨香遍體佛 自在無為一念春
彌陀聲中觀自在 見人便發獅子音
(註33)
但願我念字同道,早日悟透正己化人要義;在修持的過程,莫忘道之本;在化人的時候,惦記廿字真實義;將廿字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踐廿字。體會 宗主「普慈蓮花大生大化」玄妙奧理,早日悟得「黃山妙果壽世壽人」;方不失吾等秉願而來,體妙義,修妙果,植菩提,造慈船。
參考資料:
(註1) 「大同真經」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挽劫真經:「今逢三期浩劫群仙列聖倒裝營救,尊亦不忍坐視,出而參加顯化,助一炁宗主引度一切坤生,自辛丑(1901年)天命降下,收盡一切惡人。」及一炁宗主談經「入塵章」。
(註2) 「局外禪音」第六節。
(註3) 「無極道祖明覺經」句解頁23;「無極道祖明覺經」句解係民國二十八年大宗師息養於四川青城山,句解明覺經,由周一民記錄。
(註4) 「玄皇道祖明覺經」句解頁27;「玄皇道祖明覺經」句解係民國二十八年大宗師息養於四川青城山,句解明覺經,由周一民記錄。
(註5) 「玄皇道祖明覺經」句解頁26。
(註6) 「無極道祖明覺經」句解頁7。
(註7) 「無生聖母明覺經」句解頁11;民國二十七年宗主於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講解明覺經,由佘子諴侍錄。
(註8) 「鈞天上帝明覺經」句解頁23;民國二十六年農5月大宗師於黃山啟建彌羅法會祈禱世界和平,完成十大願力詞句解及鈞天上帝明覺經句解,由焦子文侍錄。
(註9) 「宗教大同推進問答」頁10;民國二十四年講述,王若虛、周一民筆錄。
(註10) 「宗教大同推進問答」頁24。
(註11) 「宗教大同推進問答」頁17。
(註12) 「玄皇道祖明覺經」句解頁15。
(註13) 「無生聖母明覺經」句解頁9。
(註14) 「無極道祖明覺經」句解頁4。
(註15) 「宗教大同推進問答」頁22。
(註16) 「宗教大同推進問答」頁23。
(註17) 「鈞天上帝明覺經」句解頁77。
(註18) 「宗教大同推進問答」頁13。
(註19) 「宗教與人生」;宗主於民國廿三年在武漢宗教哲學研究社講解。
(註20) 「鈞天上帝明覺經」句解頁25。
(註21) 「鈞天上帝明覺經」句解頁24。
(註22) 「鈞天上帝明覺經」句解頁59。
(註23) 「鈞天上帝明覺經」句解頁26。
(註24) 「局外禪音第十九節」;民國三十一年 宗主在黃山講述,由鄧協池筆錄。
(註25) 「人生指南」『德』字解;民國十九年在南京發刊。
(註26) 「人間火宅」- 眾生皆有我佛性解。
(註27) 「宗教大同推進問答」頁16。
(註28) 「無極道祖明覺經」句解頁4。
(註29) 「鈞天上帝明覺經」句解頁47。
(註30) 「玄皇道祖明覺經」句解頁47。
(註31) 「無生聖母明覺經」句解頁13。
(註32) 「宗教大同推進問答」頁17。
(註33) 「鈞天上帝明覺經」句解頁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