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宗教哲學研討會2003年1/11 ~ 1/12)
文 ‧ 吳鳳凰
一、 前言
世界自何而來?世界又往何而去?
如果世界已經逐漸分崩離析,人們將如何發揮能力,促進大同?最簡明的解釋,「世上所有不同的民族都和諧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是謂世界大同。今日的世界,各民族都和諧的生活在一起嗎?
因為種族的不同,因為信仰的不同,因為政權慾望的不同,因為利益未能均分的不同,世界在爭伐之中分崩離析,國與國對立而戰,種族與種族相殘,信仰與信仰衝突。為霸權做世界之尊,大國欺凌小國;為獲得經濟更強的利益,強者蠶食鯨吞弱者,世界因這種的紛爭殺伐,不僅不能各民族和諧幸福的共同生活在一起,反而因為戾氣沈濁,有步向毀滅的憂慮。
人類所依存的世界從何而來呢?世界生成時,就是今日這般的爭奪不休嗎?世界可以走向何方去呢?不能自毀滅的憂慮中,步向極樂大同嗎?如果人類懂得探究世界生成的源頭,了解萬物本來一家,又肯拋捨後天意識作崇的私見,將能體悟世界大同的真實意義,返回世界之初,純然無雜、渾厚無爭的本來世界,共處和諧、共享幸福。
二、 同源一炁本大同
「道源者,水晶一點,天地人三才之所由產也。水晶之布,護為太空,太空者,剛氣之所凝聚,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兩儀四象之原始,五行八卦之由來。迨夫太極有物,水晶成球,而無生有焉,此無形所以為有形之祖炁,而即為萬物之元神也。」(註1)
炁者,無顏無色,為氣中之無,可稱為精陰,乃根於般若(智慧)之氣而成,在陰陽未判之前,是一個「無」體,此太空無為之炁,東西飄蕩,時受無形的感動與五行的衝動,產生磨擦性,如電性之一往一復,發出一種光明之氣,碧色如電,斯謂「太華餘精」。
精陰而後產精陽,精陽之氣根於般若之氣而形成,屬於陽者,為陽化生,陽化生氣,與水相交,輕者為氣,重者為水,陰陽於是分別,陰陽未分時,是一「無」體,此先天,乃無形與五行相合,謂之混沌;陰陽分別之後,乃是「有」體,有體是名「無生」。無生乃由五行真精與無形真炁造化而成。「無生」自然實通極盤之氣時,此無氣,重者為水,陰陽於是分別,陰陽未分時,是一「無」體,此先天,乃無形與五行相合、謂之混沌;陰陽分別之後,乃是「有」體,有體是名「無生」。無生乃由五行真精與無形之其真炁造化而成。「無生」自然貫通極盤之氣時,此無之空氣,在空中鼓蕩,陰陽遞變,宇宙之端由從創造,五行分定五方(東為陽,乃甲乙木,名曰木公;西為陰,乃庚辛金,名曰金母,木公名上帝,金母稱王母。南方丙丁有精陰,火居於南;北方壬癸,有精陽,水居於北;中央戊己,有無生,土居於中央)五方生五色,五色生五音。由分闢金光法王佛(無形之炁受水火之磨擦而化)吹動五行金精之氣,分為五色(青紅白黑黃),發五色光,漸漸煆煉為大光明,左為日,右為月,造成天地日月。陽為日,陰為月,又為乾坤兩卦,精陽含熱性為乾,精陰含冷性為坤,陰陽變而萬物化生,三界既成,人物誕生。
所以,萬物起源於無,混沌之時,一無所有,無色無相,在先天之炁時,無一切思想與五方、五色、五音,只有一團太和之氣而已。此一團太和之氣,佛曰空,道曰無,儒曰中,耶曰上帝,回曰清真,雖然名相各有不同的稱呼,其實是同一個本源。
五方定位時,北方壬癸生,於是天一之火一化而為天一之水,火中有水,水中有火。水為真陽,火為真陰,陽極陰生,陰極陽從,既有陰陽而後道生。道生天地,天地生人,發育萬物。
未有宇宙時,一片荒荒了了,一物皆無,一物皆無謂之「炁」,炁氣相調謂之「精」。氣與炁相調,而後水精成晶,此水精之晶,乃金剛之體,金剛之體不壞,由金剛之中發大光明,是為「白氣」,天地萬物,三界十方全由此精白色造化而成。此未生天地之前的一片純白之光(本無名色),太上曰「道」,如來曰「性」。 在天地分闢,五行初定時,最先有者為水族,而後才有人類,人類以盤古氏為首,炁化成龍首,即是乾德光王佛。
處於今日的人類,只知道有現在,卻不知道有過去;只知道有父母的生育,卻不知道有無形祖炁的化育,以後天的識見分門別類,相欺相殘,卻不知本來同根而生,無是無非。在混沌未開時,萬物皆無,一片荒荒了了,一片昏昏沈沈,只有前世界五行餘精(五行金精),五行餘精經時間混合一氣而化為一炁,「炁」也可稱為「精陰」,精陰產精陽,此是先天之先的陰陽。
所謂混沌,乃是五行與無形互相融合,無形混沌以前,混沌在五行之中,無形、混沌都有五行。五行真精,得無形所化,陰陽分別後(精陰中屬陽者,化生為氣,與水相交,較者為氣,重者為水,陰陽於是分別),「有」體開始形成,名之為「無生」。此先天時,無生貫通極盤之氣,因先天五行而分定五方。五方分定中,北方壬癸生,天一之火(真陰)化為天一之水(真陽),陽極陰生,陰極陽從,此謂「天一生水,地六(陰極)成之。」,水中有精,精中有氣,氣中有火,無形具備,地六成,道生而萬物化生,先天一轉而變為後天。先天無形無相,後天有形有相。
無形、無生以無有磨滅(天地破碎,性靈不滅)的「先先天之餘精餘靈」創造十方。無形長者,運動混元以前的真氣,與元杰相撞,發生無量無邊之音,喚醒十方三界仙佛聖賢,貫澈始末,由無人我相,而成有人我相,此時無生再以「元精之氣」,化一個「無極之盤」,各現性天,各有靈苗。無生聖母,以「極盤之氣」,貫通精神,造成金盤種子,颺於十方三界,這些金盤種子造化快速者為人,緩慢者為塵。人得天地真陽之氣(正氣)而生,物得天地偏邪之氣而生,人稱為萬物之靈,是因為受之於天地正氣。
人,身外籠罩無形祖炁,身內居住無生祖炁,眼象日月,精氣神象三才,所以人是一個小天地。先天之氣一入母懷,以父精母血相媾而成,這是後天濁氣凝成,是有形有相「後天之先天」,不是無形無相之先天。靈入母懷時,先後天混合而成,無生而有生,無形而有形,無生居中,無形籠外,氣息調合而生太極,兩儀分判,四象成矣,後天五行金木水火土妙居其中。(木屬肝,旺於春;火屬心,旺於夏;土屬脾,旺於四季;金為肺,旺於秋;腎為水,旺於冬)
佛家說:萬物皆具有靈性。老子言:大道藏於糞土之中。天地人三才,三界十方,萬萬物物,都是自「無」中而來,人有陰陽,物也有陰陽,人、物同源一杰,本源相同,在無形無相混元之時,本來就是大同。在那時,既然荒荒了了,無色無相、無人無物、無你無我、無名無利,又有什麼可以爭殺不休,又有什麼可以固執不放的?
三、世界大同在中道
世界是同一個本源來的,在晶白一片先先天之時,無形無相,無五色無五音,本來就是一個大同。但先天落入後天之後,因為屬性不同,又分居各地,方言也不同,再加上重巒阻隔,以致少有往來,而缺乏了解;又因為名相分別,陷溺於物欲之中,爭伐、欺詐、侍強凌弱,這些種種分別,造成種種相殘,就此迷晶白一片時的無知無欲。
人尚未誕生之前,什麼都沒有,未散的先天元神受陰陽的感覺,而有人身。剛開始,混混沌沌,沒有是非好惡可言,等到情欲漸開之後,先天元神失去指揮的力量,後天的識神主事,於是捨本逐末,專尚物質的研究,卻不明白研究道學,以求返本還原。
在地球的這個世界上,人類、物類都面臨許多危境,種族敵視的衝突、宗教信仰迷信不明的對立、生化科技潛在引爆的毀滅、水資源短缺,自然生態惡化,種種危境,都有可能使得人種與物種,遭遇大規模的滅絕。
在危機四伏中,假使人類還有生存繁衍,追求更美好品質的決心,應當探究確切明白世界大同的真實意的人種改造成同一膚色,也不是將不同宗教的信仰,統一成一種宗教信仰,或是把不同的國別,強制歸化成一國。大同的實義,在一種精神的發揚,使人人都懷抱同一種精神而相親相愛,人人得以安居,物物得以安居,自然就沒有殺、盜、淫、妄等等傷害的事,也沒有造惡積累的戾氣,去感召難以抗拒的天災了。
天下大同的精神是什麼呢?蕭師昌明夫子解答:「全世界上的人,通通有公無私,天下大同還不能做到嗎?」「要挽當今的浩劫,就必需要如此修持,在於彼教的人,也就心平靜氣,不要說彼教高深,雖然彼教所云無上甚深微妙法,亦不過是一中道耳。假如是說彼教的高深,那麼已就違背了彼教的慈悲的意思了。」(註2)今日世界的亂源,小至社會有殺盜淫妄,大至國與國之間,也有殺盜淫盜妄,人們內心想要貪得,想要據為為己有,必會產生爭亂,如果人的內心懂得廿字的義理,並且付之實行,在仁愛上,都能慈悲他人,又怎麼會互相傷害呢?人人都能公正無私,使物產均勻公平的分配,不必私藏,便能平衡貧富不均的差別,每個人都不自私,有誠信有和睦,既親愛自己的親人,而且親愛他人,在一團祥和之中,詐謀不會發生,也不再有作亂的惡徒,如此,世界可以澄清,人類也可以大同。這份大同,相同在懷抱的慈心一樣,相同在有公益無私心,人人得以安居樂業。
宗教的信仰,原來聖人的立意,都是教人為善,教人護持本性的光潔,然而自我貢高之後,卻迷信在主觀的自我意識裡,只認為自己是對的,排斥別人不對,彼此無法平心靜氣的互相了解,反而為信仰而爭殺,以致逐漸背離宗教教化人心的本質。
五行分定時,無生居中,居於中可以直達上下左右四方而沒有阻礙,所以無生為中和之道。因此,言道者,不言高,言高就脫離了本旨。無生本著仁慈發育萬物,使萬物生生不息,五教同一個本源,都是從無生發源,必要合乎無生的中道,才不會偏離仁的本體,因此自我貢高實際已偏離宗教教人為善的本旨。
蕭師昌明夫子以為現在宗教的殺伐、糾紛,是受到分門別類影響來的,因為分門別類而起論爭,各自說自己的對,各自推崇自己的教主高得不得了,結果宗教只見到紛爭,卻沒有感化人的力量。如果宗教發揮各教主仁慈博愛的力量。感化一般眾生化除己見,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那麼社會與國際間的殺盜淫妄都會沒有了。
各教初興起時,各教主並未立什麼名目,後人分門別類,反而是離開了各教主的意思。「教主高,與我們學的人有什麼關係,在甲教的何不學教主為人,在乙教亦學教主為人,盡以愛人愛眾為本,以此做來,也就沒有是非了。既無是非,豈有高下,既無高下,豈有論爭,既無論爭,一切意義皆同,豈不是孔子說的大同,豈不是如來說的無邊際,皆是如來。如來志願功德,咸入虛空,盡然如是,極樂大同,天鄉天國不是演成一家了麼。」(註3)極樂大同是以愛人愛眾為本的,各教主宏揚宗旨時,也都是以愛人愛眾為本的,教主的境界高,是教主的修為,並非學的人的修為,所以教主再如何尊崇,與推崇者又有何關係,推崇者的境界又不與教主同樣,又何必自我貢高,傲慢他人。宗教信仰者,要是與教主同樣愛人愛眾,那麼也就有教主的境界,又怎會相互爭論、敵視、殺伐呢?
浩劫來之於人心崩壞,宗教如果能拾回中道精神,五教、萬教都以仁之中道為依歸,教導一切眾生向善,受己愛人,受己國也愛世界,推而泛愛眾生,人間將可以化為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中均勻平等,登入天下大同的無是無非,無爭無奪,浩劫又怎麼會來呢?屆時在這個人間,只有樂沒有苦,只有和平沒有爭伐,天鄉、天國都融合成一家了。
四、五教同一源,劃一得大同
末法時,萬教紛起,萬教不過是從五教分門別類而來,然而五教又是自無形、無生、無極之同一本源而來。
一者,道之本,混元以來,天一稟先天之炁而生水,由一而二、而三、而五,五炁秉承一炁,五炁、五球、五方、五行定矣。「無極之始,太極之初,皇極之變,無極者,以一而三;太極者,以三為五;皇極者,以五為一,一者萬象之本,論爾水精化而為儒,金精化而為釋,土精化而為道,木精化而為耶,火精化而為回。五教正而後五行生,五教合而後萬象生,各宜倒裝,各宜度之。」(註4)金盤種子颺於三界十方,落人後天時,稟性各有分別,語言各有不同,墮落塵濁,遭受四劫(酒色財氣)、四苦(貪嗔癡愛)纏繞,迷失了本性(本靈。不沾、不染、不垢、不潔、不明、不暗、無顏無色、無名無狀、無色無相、無善無惡,一片晶白之氣),而不知返本歸一。為度回眾性靈同返本覺,「於是金行尊者,降而為淨飯王之子;水精尊者,降而為素王者:土行尊者,降而為道祖;火行尊者,降而為回祖;木行長者;降而為景祖,此乃溯五教之源。」(註5)。五教始源,是為度化眾生而來的,不論是儒教的忠恕、釋教的慈悲、道教的感應、耶教的博愛、回教的清真,都是教化人為善,引導人返本還原。在混沌時,天元一性,一切皆無,惟有一炁,何嘗有五教之分,五教先聖不過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設教論道,令人為善的初心一樣,究竟是沒有分別的。
然而後天的流變,拘泥在國別、地域、種族、膚色、貧富、政黨種種的別類之中,人的本性遭遇蒙昧,不了解先聖教化的用心,反倒擎起宗教大旗,互相攻擊,捍衛後天識見自以為是的真理。憑藉發達的生化器學,一旦降入偏執的爭殺,這種大規模的毀滅性殺伐,足夠消亡人種,屆時不用天災毀人,人禍的自殺性行為,勢必釀造浩劫。
五教既然發源同一本根,猶如兄弟五人,雖分居五方,居處各異,但化人為善講求人道是一樣的,彼此有共同性,共同性是平等心、是公正心、是仁愛心,以此中道之心,劃一為善,各教之精髓,溶化一爐,消除彼此的門戶之見,運用中和(無我)之氣端正自己,再推立於人,澤及禽獸萬類,盡歸於仁,那麼如此精神劃一,就可獲得大同。
在大同世界裡,各人有各人的信仰,各人有各人的自由,彼此相親相愛共同居處在同一和平祥樂的境界之中,大同世界的真實面貌,雖然外形有所分別,但內在的本心卻是沒有差別。
五、仁慈推一、極樂大同
天性本仁,發育萬物而生生不息,人如果亡失禮義廉恥,就會失去仁德,殺盜淫妄無所不做。天地無心,以人為心,天地之心,仁;人之心,也是仁。天地失去仁時,風雲雷雨失常,水災、旱災到臨,草木枯槁,少有恩澤,浩劫由此而來;人心之善,可以正天心,所以教化人心同歸一善,便能挽救浩劫。想要挽劫,必要整肅綱紀,張顯禮義廉恥而移風易俗,風俗回歸於善,當天地有常,則四時有序,萬物受自然潤澤而生生不息,恩澤廣被,可同享如天一般長久的歡樂。
「吾人能體其慈悲,以佛之心為心,以天之心為心,我有天之德,我有佛之慈,是我即佛也,我即天也,我能如是,人亦我也,由己及人,由人及物,以此類推,而我為一,一力太數之母,由一而二,二而三,推及於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倘能如是,化五濁而成極樂,又何難哉!天人若斯,而草木金石、飛禽走歎、胎卵濕化,一切色,一切相,是皆以我如彼,被如他,相親相愛,廣如天,博如佛,天人禽獸,以及九幽十類,盡入極樂,豈大同不可預哉!」(註6)天地以「生」為仁,仁為中和之氣,人居天地間,需要護仁愛生,不可傷生害仁,否則背道而馳,則失天地之心。人我同源,人物同源、都是由杰氣所化生,就好像同一個身體的四肢與唇齒相依相顧,人若失去四肢,必定痛心,以恕心設想又怎能對同根同源的人,棄之不慈呢?因此必須秉慈悲之心,實行天之仁道,保養化育群生,那麼人可以化,物可以化,大同的境界也是可以預期的。
大同乃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由廿字居心築成的身,視、聽、言、動全合乎仁,此身此心,可做人群的模範,化育大眾同歸於仁,止於至善,那麼外象雖有不同,善道則是大同無貳。大同的境界要如何掌握呢?「大同者,乃無人無我,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種族,亦無畛域,是之謂大同者也。」(註7)想要追求大同,先要忘我,沒有人我的區別,才能沒有是非的對立,沒有善惡的執迷,因善有時是相對而立,自己所認為是對、是善的,不見得真是己對、己善,也不見得他人必定是錯、是惡。沒有是非、善惡的對立紛爭,而後沒有種族誰優誰劣的差異,種族既沒有偏見,也就沒有範圍、界限的僵持,在自然的共享極樂裡,我與十方同一仁德,一切色相與我一般無我無人,同為一心,以仁治理人、保養人、普愛人,草木春秋、胎卵濕化,盡在這分仁慈之中,世界便可以久享亨通,而登大同永亨。
六、止是非之爭,大同可及
先天時,無是無非,那有殺伐紛爭呢?然而後天輪迴已久,「盤古氏至今,輪迴正已過半,勉強云六千年」(註8)冤緣固結,靈性迷昧,胎卵濕化奪人正氣,轉入人叢,雖然身具人形,但心如巨蠍,刁頑成性,貪欲深重,人面雖然相同,心則各有差異,處於今日人、物同居的時代,因為固結的冤緣尋仇報怨,因為轉生人叢而佛性薄者的異類,難以相親愛,動不動就相殘相暴,相互鯨吞、相互欺詐,原來能相親相愛的原人,看見異類的惡形惡狀,又與對方相鄙相恥,因此演生互相摧殘,積聚戾氣又釀造浩劫,在惡性循環之中難以自拔。
人物的稟性固然各有不同(人得中和正氣以生,物得偏邪之氣以生),然而由杰氣化生而來,本源還是一樣的。天地涵善萬物,並不會獨厚人而捨棄物,因此,人物共居自然之中,命運有相互連結的地方,物類若不能生存繁衍,人類的生存繁衍也會走到盡頭,生物圈的食物鏈可做簡易的論證。
以愛己愛人之心,推及異類,化除相鄙相恥、相互摧殘的我見,不居善惡相裡,不分厚薄彼此,不分別人或胎卵濕化,一概以佛心為心,止分別之念為念,動靜都懷存正觀,將對方看作是自己的手足眼鼻,都以愛惜自己手足眼鼻的心而愛惜對方,如此不相互詆毀,也不以強凌弱,那麼可化刀山為淨土、火宅為清涼,身清靜,家清靜,天下國家皆清靜。「浩劫既無,是非何來,色相忘矣,此清靜而彼亦清淨,凡有色相,皆歸大同則成極樂矣。」(註9)清靜,是大同的境界,是幸福美滿共享的理想世界,止去人我是非的紛爭,不管人類、物類,都處於清靜無染的祥和裡,即使大道四生稟性各有不同,也可以統居在大同世界裡。
七、廿字治病在促進世界大同
「或有不明本社宗旨,而指診病為非者,殊不知此時天地病矣,四時失其序,風雨失其時,水旱迭乘,災劫未已。然而天地之病何來?乃其心病耳,天地無心,以人為心,人有何病?亦心病也。人之心病,乃病於爭、殺、淫、妄、驕、貪、詐、偽之間,不知自覺耳。本社之所以必須診病者,乃在挽救人心,遏止人慾橫流也,人心正則身無病,人無病則天地無病,天地無病,則四時有序,風雨有時,災害不聞,民康物阜。人之相處無驕、貪、詐、偽、爭、殺、淫、妄,則社會自安,國家自治,一國如此,推而及之於天下,則世界大同:永臻樂矣。」(註10)
現在人心不古,染著久了,靈性愈受環境的壓迫誘惑,心愈不能清靜,人稟無生中和而生的正氣逐漸散落,公正墮落為自私、仁慈墮落為殘虐。蕭師昌明夫子發明廿字治病,實欲藉醫人之身病,以端正世道人心,由治天下人的病,進而治天下人的心。天下人的心端正,天心則順,天地無病,與人的和氣相感,四時運行有序,風雨按時潤澤,世界都沐浴在民康物卓之中。人人有廿字的精神,沒有驕貪詐偽爭殺淫妄的事,那麼世界已經大同,極樂世界在人間誕生,此世界就是天堂,就是極樂西方。
廿字在建築後天迷失的人心由黑反白,「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每一個字的義理,都是以針砭現今人心不正的病態,並引導人心去除迷惘,返本歸一。以廿字治病所得的實證,足以證明正氣不假,正氣存在於人心,正氣存在於宇宙虛空,隨處可以感應,無所不在。
正氣永恆不減,混沌之前的世界雖已破碎,但前世界的正氣仍在混沌之中,經過時間發展,又能開啟另外一個世界。因此,廿字醫病,不僅符合蕭師初訪人間的時代需要,同樣符合現代與未來的需要。如今人心,仍舊陷溺在紛爭貪慾之中,病種繁多,只有增加沒有減少,人對環境生態的破壞,人對本性心靈的摧殘,在在都增強病態,即使今日醫學昌明,普救疾病以挽救人心,依然迫切需要。在倫理道德崩壞的紛亂時代,惟有證明正氣不假,使人在廿字正氣中修心養性,建立人生與世界的正確方向,才是治身病的根本良方,與驅逐心病的最好藥劑。
「亥年間,中外學士,推有慧星與地相觸,天崩地裂之浩劫,此劫中劫也,大劫必須十二萬年,天地同歸消滅,為時尚遠,姑置弗言。即以中劫言之,前所推查天案諸公,誰非道學數學超群者,其抱此憂,而發此言,當必確有所見,乃終未見斯劫,其理安在?以余思之,上天好生,而不好死,適有至人,抱捨身濟世之心,扭回天意,由是天從人願,從緩實施,閱今漸次將到矣。余恐浩劫重生,天地為之崩裂,故常抱杞人之憂。」(註11)
此次三期浩劫,名為延康劫,屬中劫。「現在午末未初,世運逢中,故云中劫,此劫甚於往昔。」(註12)上天本好生之德,不忍眾生多苦多難,總要在無辦法中設想極力挽救的辦法,度回靈性。慧星與地球相觸的劫數,未何沒有發生,因為上天不好死,正好有不畏環境壓迫,處污泥而不染的至人,懷抱慈心,扭回天意,上天隨從人的善願,劫運重緩實施。三期劫運,名曰「延康」,此時康樂的盛況,是為普度性靈暫緩行劫的一時太平,上天悲憫眾生,特別開創三期普度以「道」教導眾生,普利群生。縱觀今世,人類是把握了太平修性返本呢?或是沈淪慾海,孽債愈結愈深?霸權恃強欺弱、種族對立、宗教仇視、富者奢侈、窮者無禮、殘害自然,只知愛己不知愛人,上天賦予人相親相愛的本能泯沒不見,由此造孽加深,災劫愈演愈烈。「延康」並非無時限的延績,當人的正氣日益薄弱,無法輔助天的正氣時,共業的浩劫將會到臨,屆時已無康泰可言,勢必化為烏有。
劫運尚未到來,所以先知先覺者,明瞭研究預防,勃運如果到臨,人還能如何自洪流中救度自己7因此,德教 師尊蕭昌明夫子,彙集各教的真精神,融合成廿字,以廿字正氣做為度人的寶筏,教導眾生,以廿字醫人之病,憐恤眾生病苦,救度眾生離開生理的苦痛:以廿字建築心性,趕快彌補自己違背廿字所犯的過錯,立即懺悔改過,雜開心理病態,回復無染的本性,重返金盤。
廿字醫病治心,本就存在友愛的原理。當醫者為病者療養,是出自一分為他人拔除病痛的悲心,不求回報又是公正無私的修養,不分色相,人、物皆可醫療,博愛普及萬類,有病醫病,有孽解孽,其中更具恕道精神。人類如果在這分不求回報拔除病苦與心苦的友愛之中互動,必能減低暴戾之氣,增添祥和。如果人人友愛相待,明覺廿字的真義,盡除驕貪詐偽爭殺淫妄,那麼天下自然太平,世界大同的理想可以落實在人間。
八、結語
禮運大同篇裡,孔子說道:「五帝實行大同政治的時候,天子之位屬於人人所共有,選舉有德行、有能力的人主持國政;講求信用,敦修和睦。所以人們不只尊敬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慈愛自己的兒女,還要使老年人得到終養,以安享天年。」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嚮往大同治世的優美盛況,期待大同治世的推行,無奈世風失去中道反而偏向私心,孔子殷切的理想沒有實現。二千多年來,世人肯定世界大同的可貴,卻未能掌握實義,因著外相,有的以為不可行,有的以為可行但使不上力。禮運大同的理想,跟五教精義的宗旨沒有差別,天下為公,講信修睦,老者、壯者、幼者,矜、寡、孤、獨、廢、疾者,社會上各階層的人,都能有適當的發展和安養,在公正無私中,天下是所有人共同擁有的,可依自己的心願選舉君子為民服務,資源是人人共享的,不必據為一人私有,沒有詐謀,沒有惡徒,在善良互愛的風俗裡,庭外之門也不用關閉。
孔子對大同的仰慕,不就是天堂的境界、極樂的世界嗎?只有快樂,沒有痛苦,彼此都像是一家人般的相親相愛。然而二千多年來,世界的快樂仍然是不均勻的,貨源分配、糧食分配不夠平等,富者極盡豪奢,貪享一人的歡樂,未能憐憫貧者,共創分享,施加恩澤給等待救援的人,自私的富者,取之天地,卻據為己有:人言無信,為色失去和睦,真性消弱,博愛不足(未能推及不同信仰的人),慈悲有限(為貪圖口慾可以對物類殘暴的趕盡殺絕,為爭奪霸權,不惜發動核武),忠恕欠缺(未能將心比心設想,在意自身的感受,卻漠視他人的苦痛),時至今日,愈演愈烈,四時失序,災害時聞,地膽震動,大禍也許為時不遠,但遲鈍無知的人,卻毫無警覺。
人失去明澈的覺性,不了解排除色相而相互親愛的道理,思考不出生命意義的出口,主要來自不明白自性生命發源何處的本來。無始之始的本來,萬物皆無,那有國別的紛爭,那有族別的相鬥,那有膚色的歧異,那有富貴者奴役貧賤者,又那有政黨的鬥伐,也更別提有省分籍貫的不同了。一切萬物的發源,都是「無生」仁德所化生,三才正位之後,人尚且受天地自然的養育,天地無為而涵養萬物,不曾向萬物討取功勞,人卻不知以仁回報天地,矯揉造作的想突顯自己的偉大,處處傷害自然,或是同根相殘,全然不顧「無生」生養萬物的慈悲,自己毀去做人的正氣與善德。
今日,我們若能認得彼此都是同一靈根化生,知道彼此和睦親愛,捨下過去的冤怨孽緣,不願互相毒害,愈演愈烈的惡化狀況,可以在這一刻停止下來,和氣宜人,自然是天地咸春,人人立善培德,大眾共入廿字門中,同歸大道,同返本來。
在廿字淨化惡濁的大道裡,人人各存仁心端正根本,回復晶白一片時無染的原性,以平等互惠的原則,登入大同境界,人人皆大歡喜,人人皆大慈悲,共享無紛爭無殺盜的極樂妙境。在此世界大同的境界裡,有膚色的不同,有國別的不同,有種族的差異,有信仰的差異,但心地的光明是一樣的,彼此和祥共存於地球之上,此地球就化成世界大同的實體了,那麼孔子的願景貴現了,五教融合的精義也宏揚了,人類、物類都可以遠離滅絕的惡運,這個萬物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其是幸福美滿的極樂世界。
附註:
1:參德藏經,卷三,彿說大同其經,頁11。
2:參天德論藏宗教大同推進問答,頁35。中華民國七十七年歲次戊辰七月重印。
3:同上註。頁43。
4:參德藏經,一炁宗主談經,混元章,頁29。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孟春月重印。
5:同上註。天人合章,頁16
6:德藏經,佛說解冤往生經句解,頁33。中華民國丙辰年孟夏月印。
7:同上註,頁45。
8:德藏經,卷三,佛說大同經,一炁宗主洗劫其經,頁12。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仲夏月初版。
9:德藏經,一炁宗主談經,混元章,頁14。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孟春月重印。
10:德藏經,佛說解冤往生經句解,頁8。中華民國丙辰年孟夏月印。
11:德藏經,卷三。佛說大同經,一炁宗主洗劫真經,頁12。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仲夏月初版。
12:德藏經,佛說解冤往生經句解,頁42。中華民國丙辰年孟夏月印。
參考書目:
1.德藏經,卷三,佛說大同經,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仲夏月初版。
2.德藏經,一炁宗主談經,。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孟春月重印。
3.德藏經,佛說解冤往生經句解。中華民國丙辰年孟夏月印。
4.天德論藏,宗教大同推進問答。中華民國七十七年歲次戊辰七月重印。
5.德藏經,金光明真經。
6.德藏經,明覺經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