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宗教哲學研討會2001年1/5 ~ 1/7)
文 ‧ 吳鳳凰
當今之人,時常對災劫議論紛紛,或對﹁末日﹂說戒慎恐懼,無神論者,嗤之以鼻,有神論者又消極悲觀,似乎只能及時享樂,坐以待斃。
究竟劫由何來?什麼是劫,劫能不能避免,可不可以大化小,小化無?
宗主言:「天地有生萬物之德,而人若無正氣協助於天,則天必降之以災劫,然災劫雖降之於天,乃人之惡氣相感召。但災劫釀成,天原有好生之德,亦必憐而憫之,三才既判,善惡既分,惡勝於善,災害隨至。」(註1)一切有形的色相,皆是無形化育而生,無形生天、生地、天地生養萬物,人為萬物之一,又得天地正氣以生,假設人的正氣,不能夠用禮扶持,必定會漸漸走向偏邪,時間久了,那份得來不易的正氣,就會被各種物欲所偷,最後落得轉生為物的下場。
由此看來,人會在六道輪迴之中,顛顛倒倒,是人自己被物欲蒙蔽造來的;由此可見,人遭災劫的侵害,也是不能體察天地的好生之德,任意為所欲為自己招來的。天覆於上,地載於下,人生於天地之中。以最淺顯的義理來說,陽光、空氣、水,人體缺一不可,此活命必備的三要素,全是自然布施給萬物滋長的無言恩賜。因為天有好生之德,所以無相無私的付出,不曾以言語暗示要求回報,然而,為人者卻是如何無情的回報生育我們的天父地母呢?空氣來自於植物,我們貪圖利益方便,任意砍伐,大肆破壞;水源是我們的命泉,我們竟也放縱穢物,極盡隨便地污染;大氣是我們脆弱生命的保護膜,可是各類損害,導致臭氣層破洞,溫室效應使得陽光的節候不能調和。
節候不調,地、水、火、風的天然災害,我們已領教多了。俗語說:﹁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生命之要素的不調和,那一樣不是作人的無知或者貪得無厭,自己造下的惡孽。
生活中一切物質的欲望,即是色、聲、香、味、觸、法(註2),眼要看好色,耳要聽好聲,鼻要嗅香氣,舌要嚐美味,身要接觸舒適自認優美的外物,意念則存在著對事事物物執著的看法,種種造作,使人不能安於清淡心靈,滿足了保養生命體份內的需求,又貪圖份外的妄想,把一個生死兩手皆空的我,弄得惡業深重,負債累累,非得墮入物類的惡道,不能還清罪孽。
綜觀現代,財利物欲橫流,時有親子為財罔顧人倫,反目成仇,更甚者,還有人子謀害父母生命,不僅無孝道之禮扶持,更是殘虐寡情。當今色情氾濫,男女有別之禮日益淪喪,兩情相悅,不再發乎情、止乎禮,竟是放縱肉體奔逐聲色,不知愛惜健康身體,而是暴露身體在病毒伺機侵害的危境之中,無知的貪慾,任意威脅自己的健康,無明的慾火,又是如何的焚身,讓自己的靈魂墜向黑暗深淵。
報載香港一位富商,到大陸經商,追隨流行,學著別人包養二奶,金屋藏嬌,好不得意。不久,他發現年輕貌美的同居人,似乎利用他的金錢,偷養小白臉,在一次突襲檢查,撞見了事實,也引爆衝突,同居人夥同男友,謀殺富商,並且將他支解剁碎,一部分沖入馬桶,一部分丟棄野外。富商妻子追查失蹤丈夫的下落,駭人聽聞的事件才被揭舉開來,一對謀害富商性命的男女,也難逃法律制裁。
佛法說明,人體死亡之後,在八小時中,靈魂會緩緩離開肉體,此時肉體雖然不能動彈,但意識的知覺卻極度敏銳。可憐的富商,死亡後魂尚未離體,意識承受支離破碎的痛苦,是多麼的悲慘!
肉慾的貪歡能停留多久呢?不就像山珍海味入口一般嗎?一旦嚥下食道,口中的香味也就淡了;坐擁美色,惹人欣羨的得意能保留多久呢?你利用美色,滿足驕傲的狂態,別人不也是利用你的財物滿足他自己的欲望嗎?在這相互利用之中,又那有什麼情義,只是聲色的自我麻痺,沈淪靈性罷了,一旦災禍上身,歡樂早是過眼雲煙,而無止境痛苦才真正上演。這種自招禍害的災厄,是人自作孽不可活啊!
宗主言:「止欲,以何為止,須先止念,念消而欲自息,欲息而四劫崩潰,苦海即可化為蓮台矣。」(註3)止劫之道必先止欲,因為劫來自於人貪欲無窮。酒色財氣,是謂四劫,酒後亂性的惡例不勝枚舉,幾年前KTV店裡,醉酒男子強暴女性公關,聳動一時;還有一位丈夫,半夜酒醉回家,吵醒妻子為他下廚煮麵,妻子下廚時,他不省人事在沙發上睡著了,妻子無意叫醒他,將麵擱著,回房去睡,丈夫醒來發現麵已涼了,怒氣油生,叫醒妻子大吵一頓,混亂中手握菜刀,刺死了妻子。無緣不成夫妻,好端端的一對親人,卻結下這樣的惡業,戾氣能夠不重嗎?一點不如意,便大發雷霆的怒氣,損害人有多深呢!
俗言:鳥為食亡,人為財死。人為貪財,偷、騙、拐、搶、謀殺、綁架、恐嚇、貪贓枉法、砍人手掌、毀人身體,種種劣徑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人本具有正氣,可是當物欲偷走正氣之後,惡念漸漸多過善念,當惡念多、善念少時,災害就隨著來了。當社會的惡念勝過善念時,彼此的爭奪多、禮讓少,結果是結怨深、祥和乏,彼此爭殺演成戾氣瀰天,天沒有人的正氣予以協助,即會降下水、火、刀、兵、瘟疫等等災劫,了緣收道。
恐懼災劫,不如挽救災劫;坐以待斃,不如力圖自救。宗主、諸佛已指出一條明路給予我們,以停止貪欲而停止四劫,四劫止息即無善惡,既然沒有善惡,當然沒有爭奪殺伐,刀兵水火瘟疫,也可轉化為極樂蓮花了。
度人先要度己,人如不能滌盡貪欲,先求自救,是無法救度他人的。末法時代,危機重重的我,要如何才能救己度人呢?但聽 宗主的教誨:「劫從何挽,人從何救,殊不知挽劫之人,猶在劫中,猶在造劫之中。蓋自命挽劫者,多祇知言而不行,自造其劫,而不自知,真挽劫者,決非造劫之人。吾人挽劫,希望勿造劫,己不造劫,便可以身作則,欲作則以身,須先懺悔,將我心洗滌盡淨,而不居於己身之中,無一毫人欲之念,便可止劫。」(註4)愚者爭財,賢者爭名,人的意識太執著著一個﹁我﹂,雖然有心向道修行,卻放不下名位的我,以為要有一個名,才能擁有受人尊崇的身份,因為執著名相,於是起了分別心,把你、我劃分得十分清楚,而衍生嫉妒,明爭暗奪,又狹窄心胸,怨氣填膺,搞得與人不和、與事不和,搞得驕傲自大,目無他人,弄得處處障礙、時時造劫。人不就常常為了爭一口莫名其妙的氣,使得修行的路途很坎坷嗎?記功還不如記過得多,永遠原地踏步在凡夫習氣的境界。自己斷不了名相煩惱的怨氣,又如何以身作則誇言要來挽劫,豈不知,那個障礙重重、煩惱處處,沈溺在造劫裡的我,正需要別人來挽救呢?
爭一口氣,爭一口名相的氣,也是一種欲念,先懺悔自己的貪吧!既不做愚者爭利,又何苦做了賢者爭名呢!
業由人結,劫由人造,天秉好生之德,憐憫萬物,於無辦法之中,商救挽救的方法,然而天助自助者,惟有人先停止愚癡的貪欲,悔過遷善,使世間的善氣勝過惡氣,自己不再造劫,水火刀兵也可以大化小、小化無。 諸佛何其多情,念念不忘沈淪的眾生,眾生怎不學學諸佛的多情,憐憫天地,愛惜草木山川自然、愛惜人倫禮節,愛惜自己孕育自天地正氣的靈性,改革自己冷酷無情偏邪的一切色相,挽救自己於此時,停止未來之災劫。等待末日時的救贖,不如終止末日的來臨。
註:
1.參德教經藏一 宗主談經 混元章,頁23。
2.參佛教三百題。色指事物的形體、顏色等方面的特徵;聲指外在的聲音;香指外界事物的香氣;味指外界事物的氣味,觸指身體所接觸到的外物;法則泛指外界的一切萬物,被認為是意的認識對象。
3.參見一炁宗主談經 混元章,頁38。
4.參見一炁宗主談經 混元章,頁38。
參考書籍:
1. 德教經藏一炁宗主談經
2. 佛說解冤往生經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