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期三版 無形古佛孝經淺讀
                文 翔荷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倫常的至理,師尊說:只要倫常有一日存在,天理就有一日不亡。倫常承載著天地至理,是天地正氣的運行。
        師尊 蕭昌明大宗師著作≪人生指南≫,解釋廿字義理,為大眾指引人生治身修齊的正確方向,其中解說孝字,從各個層面詳加闡述,在≪人生指南≫所居的篇幅最大,可見 師尊對孝道極為看重。「德藏經」之「無形古佛孝經」,更精要點出以孝悌治理身心,即能獲得自在菩提的勝果,明確指正世人:道不遠求,而在正身正心奉守孝道。
        一個人能稱心如意,獲得生命的綿長,叫做長壽;不違逆父母,稱為孝,為人子女能適當盡孝,則能如願身心感到安恬適意。心又無所住相,舉止行事在內不見知有能度他人之我,往外不執見有受度之他人與眾生,心中也不見察有涅槃証果之壽者相,無過去、現在、未來等等一切色相,唯有純然清淨持守孝道,如此而得實相妙理,純孝之心自在無礙,徹底圓融彰顯出來,精神足以証得菩提之果,自開無量壽花。
        因為有誕生才有久長的生命,為何要有盡孝,因為有我的存在,我是誰呢?我是父母所生養;父母的生命又來自何處?是先天一炁無始所降生而來。如何回報父母的生養恩德呢,只有不離棄父母生養的生命,不背離父母良好的榜樣,不遺忘父母的訓勉,身心喜樂飛揚的供奉父母飲食、衣服、起居、疾病等等,而可以回報父母的恩澤。
        父母的恩德稱做天,稱做地,如天覆地載的廣量;稱做水,稱做木,清水潤澤萬物,生養萬類,高木廣蔭蔽護無盡。父母恩德如天、地、水、木,不僅不輕易毀傷髮膚是孝順的行為,盡心奉養稱為孝,能可以不離別父母,則是孝道的真理,如果能可以離別父母,在生命良能的發揮上,爭取生命生存的有益價值,與建樹生命意義的最高境界,而顯揚父母的恩德,也可以說是盡孝。
        父母恩德的浩大如同「自在」,「自」是發育萬物的自然,「在」是誕生我之生命,父母生養我之生命,有如自然生養萬物,生生不息、浩大無邊。回想我的身家生命承受自父母而來,父母的身家生命承受自天地無形造化而來,我不違逆天地自然之道,就不違逆父母,不違逆父母,盡孝而為,就是不違背天地良知。
        盡心行孝若是遭遇逆境卻不能忍受屈辱,使父母不安就是不孝,不有悲憫慈善之心也是不孝,不能對苦難者施捨而行善積德也是不孝,不能慈愛他人也是不孝,不憐憫孤獨、伶仃、寡婦、貧苦之人等等是不孝,不珍惜其他物命是不孝,不忠誠、不友愛兄弟姐妹、不仁慈、不博愛也是不孝,孝道的法則與遵行天地自然的法則一致,自然法則仁慈博愛、順天應人,能彰顯一切慈善的都是孝的修行,反之,則背離孝道。
        為人可以護守父母生養的健全身體,奉守父母期勉的良善行為,稱做孝;能可以體察父母的恩澤叫做孝,天下的廣大人類眾多,正確的父母固然很多,然而不對的父母也不少,遭遇不對的父母,要能可以忍耐父母不慈所感受的屈辱,仍然盡起為人子女的責任而不離孝道,此父母不慈的屈辱應當承受,不是刻意忍耐屈辱,而是能夠可以感化不對的父母,轉換為正確的父母。如此自己本身成為修行境高的聖者,已經轉為正確的父母,也能成為修正行為境界高超的聖者。
        就像虞舜的父母,昏昧不慈,何曾是對的,但是舜忍受種種磨難、屈辱,而能以至孝感化愚頑的父母,所以舜是個純孝的孝子,守孝既無目的,又無私心,且破除一切相。但願天底下學習修行孝道的人,要以舜為榜樣,向他學習看齊,那麼天底下眾多的人們,全都是像舜這樣純孝的人了。以舜這樣的仁君,而轉換為今日全世界的人民,都能以純孝之心,感化全世界的父母盡成聖者,全世界的人民全部像舜一樣的孝子,如此天下大治,天下既然能清明大治,又何況是國家的治理呢,國家當然能治理的很好,國家既然能治理的很好,國家之中的個人也可修養的很好,個人的身心性命之學又何用說?身心既已純然無雜,人天已經合一,窮究秉性天賦的要義,已在孝道的實踐裡獲得了。既能獲得身心性命的至理,難道不是天上、天下兩大之間,因孝而能有極佳的治理,用孝莊嚴天上、人間?夏堯、虞舜太平天下的治理之道,只有孝悌德風推行極致而已,在於今日移轉古時堯、舜仁治的孝悌之道,做為眾生修身、齊家、端身正心的修行之道,大眾全部運用孝弟精神來治理自己的修身與心靈,就能獲得自在無染的菩堤之果。
        迷昧的人是凡夫,覺悟澄澈的人是佛。如何而稱為佛呢?是因為純孝、至孝而成就大覺者的聖位;極樂世界是清靜無染的境界,如何稱之為極樂?是用孝弟的實踐去莊嚴而成極樂世界。凡人窮究身心修養及秉性天賦反本歸一的哲學研究,必須先由孝弟義理的奉守入門,個體生命的誕生由父母所生養,人類生命由「無生」自然發育而來,如果不談孝道、不說友愛親人,將如何論說要怎樣養身修心?孝悌是修心養身的根本,以孝弟之道和樂家庭、和睦社會、平治國家、大化天下,則世界和平,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長壽無疆,人人安恬自適,喜樂無邊,長命恆久。
        為何孝弟使世界壽長無疆,可以免除一切痛苦災難,為何人們獲得安恬自在的長命,可以免除一切眾多的災劫厄運,為何能免除一切等等的苦難災厄,是因為孝道的修行與實踐。孝道的奉守為何有這樣免除種種苦厄的奧妙?因為孝心孝行療治一個人的身心,由偏差而趨向正確,符合天地的正氣。人由天地無生所生,凡人的身心是天地的根本,是日月的菁華,天地無心,以人為心,人心之善與天地仁心相應,天地則運化祥和。
        孝是大道的法則,背離孝道就不能論說道,世間所有的良善男子與女子們,要各自遵守孝道、奉行孝道,既能端正身心,當然就不會逾越常理,超出禮貌的範圍,在言行舉止、衣食居處之中,都不能違背良心。違背良心則是違背孝道,廣大宇宙的三千大千世界,盡涵蓋孝道精神的發揚,捨離孝道就不能談道。
        孝道是眾佛如來的母親,誕生眾佛如來,諸佛如來都是因為修持孝道,而成就佛位。孝是廿字至理的本根,極樂的黃金世界是以孝弟莊嚴而成,凡人能純孝到達至正境界,則與如來相等齊美,也與不受業力拘束得以自由舒適同行,但願天下廣多的良善男子及良善女人們,都以修持孝道之純然,各自獲得三多九如綿長永續的長壽無疆,而後並能實證菩提之果,盛開永不凋謝之花,都可獲得自在圓融明覺。
        期待世界永續無止,開無量壽花,結無量壽果,依循天道而闡揚人道,是壽人壽世的正軌,探究性命、人天合一悟道的論理,不能離開道之根本的孝,人既是由自然發育而生,就當以盡責回報父母之人道而回報天道,在互為父母子女之間,也有以善度惡的慈悲之孝,所以有舜的大孝,而感化不善的父母,有舜的弟道精神,度化頑劣的弟弟象,然而此孝此弟又純然無雜,所以沒有生命受害時的怨懟,沒有父母與弟弟聯合交相迫害的苦厄知覺,無所住其心且不自覺自己有何異於他人的不平凡,而以平等心、無相心感化他人於自自然然之中。
        聖人由凡人修成,不著相才能破相,無壽者、眾生相,無一切等等相,三輪體空,人子由此善盡孝道,道則不離人身,身心居正,靈性之命由此壽長。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73210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