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文 ‧文 芬
王老,四川人,十八歲離家跑碼頭,初學與人相交處事之則。後來投軍從戎,幾經戰火、死裡逃生,卻因腰部脊椎骨受子彈穿傷,醫術無策,成了終生殘廢;四、五十年來,腰部疼痛未曾止過,身體無法平躺,更罔言和正常人一般安穩睡覺。
隨軍來台,先駐於北部,當時雖然尚年輕有為,却因病痛無法勝任高升職務,於是由軍中退伍而南遷。民國五十九年經友人介紹皈依德教,投身德門。民國六十年由秦老師引薦到台北,追隨開山祖師在佛堂服務,從廚房伙伕做起,到打掃清潔、接待客人、病人等工作,都細心周到。
因其自身有病,故能深深感受到別人病痛之苦,於是他學習為人治病,開山祖師時時在旁俟機教誨,常示道:「想學佛,其實佛家無奧妙,佛在心中坐。我們要學的是佛的慈悲心、同情心,不可有貪念;要放開一切,心存『空心』與『靜心』,如此,自然能明心見性,每天要以愉悅的笑容誠心為人治病。」說也奇怪,當時病人很多,痊癒者不計其數,無形的感應真是奇妙呀!
王老一方面為人治病,也積極研究有形配合無形看病的方法,積數年來親身的歷鍊與對病理的研究,自撰「無形經穴實用概要」一書,自己影印、裝訂一○、○○四本,分送給有心的道友作參考,他說這是他這生最大的心願。
年邁八十的王老,目前宿居於僅僅二坪多的軍屬單身宿舍中養老、養病,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房內設有小佛案,每天不忘禮佛。他在道服務多年,常不忘對教的關心,他懇切的給我們提了幾點愛心的建言:
一、關心病人、態度溫和,對於病人的求治,要先了解病因。
二、對「皈依」要以慎重的態度處理,要了解求皈依的人的背景、人品。
三、要有服務的精神,以教義、教條、戒規教育道友們,不能隨便,才不致成為一盤散沙。
四、要「敦親睦鄰」,走入社區。
五、希望我教能配合政府培育青年學子、菁英人才,走入社會發揮服務社會的功能。
行筆至此,不由感傷哽咽,但也十分欣悅,畢竟老道長們見識廣,體諒年輕,愛惜年小;人生,也惟有愛,才真正活得有意義。衷心祝福王老,一切平安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