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聖堂痛失良弼__悼念邵協理開導師玉璽先生
文 ‧ 曾美陵
酷熱的夏天,正值各種病媒孳生繁衍之際,病魔亦趁隙逐步侵吞了邵協理開導師玉璽之肉軀,目覩他愈益瘦弱的身影,元氣一天天的消失,真有說不出的心急與惶惑。卲公皈依德門十多年來沒有大的病痛,身體硬朗,天天風雨無阻的來佛堂為患者治病療養,三餐定時定量,有規律的運動,菸酒不沾,起居至為正常,怎會得此少有的病症──「類澱粉汎積症」呢?
真令人不解,醫生亦束手無策,妻女更是哀痛與不甘,心急的四處尋覓名醫,希望能度過這個大劫數、大危難、大關口。半年多反反覆覆的變化,全家疲憊不堪,並無好轉跡象。曾多次建議暫住佛堂避此大難,總以怕拖累了大家為理由而婉拒,僅服布丹與佛水;病魔是何等凶猛啊!邵協理開導師怎能長期在元氣不足下來對抗呢?嗟乎!終因各器官無法正常運作而告失靈,於民國八十五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凌晨病逝於台中榮總加護病房。
噩耗傳來,佛堂同道皆無比的悲傷、惋惜且無奈。卲公是位滿懷正氣、救人不自救的好道長,遠離大家而去,無不涕淚俱下,悲痛之情難以形容。關開導師更有痛失良弼的難過,十多年來忠心護道、為教盡瘁、個性耿率、奉獻良多,是昌明聖堂樑柱的邵協理開導師玉璽公,如此早逝,怎不令關開導師傷心呢?還有多少事要與他計議討論?要他來協助道務拓展、宏揚教義?
關開導師曾天天在佛殿為邵協理開導師祈求渡過大關口;同道們也多次申表,懇求留壇為道服務,然終未如願。要知道人之存亡皆由天決定,命之長短,本乎陰陽造化,此非 宗主不慈悲也;我們應無怨無尤、止悲忍痛,學習卲公生前之衛道精神,來奮發努力、宏揚廿字,使天德聖教之光芒照耀於全球,如此可告慰邵公,而超乎悲傷無可憾矣!
為追念邵公一生衛道不二,特以天德教之禮儀,由關開導師率全體道友,依本教之規範,舉行莊嚴隆重的祭禮與大殮,隨後安葬於彰化國軍忠靈塔,待凌雄寶殿靈山殿落成後移厝。
七七忌期,邵師母率四女虔誦超度經三日,台中及彰化道友均撥冗參與誦經,一為悼念邵公平時為道盡瘁之精神,再則因其為人處世平和有禮,穩重耿率,藉此表敬重追悼之至意,更祈禱早登蓮京,入化仙班。
邵協理開導師年幼參加軍旅,從初級軍官逐升上校團長要職,在抗日、剿匪、反共諸戰役中出生入死,盡忠國是,勞怨不計,是位好長官。其入道以來個性溫文儒雅,默默耕耘、勤修問道,是位相當有涵養的道長。
十多年前他因腰椎長骨刺,直不起腰、不良於行,四處求醫而未見成功,經壽明山道長介紹進入台中昌明聖堂療養,經過數月得以痊癒,為達謝佛堂遂皈依德門,同時立願有生之年為道服務,並從第二天起風雨無阻,寒暑不避,十多年如一日,非特別重要事故,從未間斷,堅守信諾,為同道所稱頌。
皈依後虔修聖道,致力精神療養之研究,學習無形神功,治療有形的各種疾病,佛光強烈、著手成春,病患很快就痊癒。又親身參與佛堂之道務,發現壇務繁雜,欠規範可循,就著手彙整諸多平日應處理的大大小小道務,逐一繕著成冊,半年多完成初稿,先呈道監核閱,再親呈佛桌求佛賜名,定為「壇務紀要」,以印製成書,供各壇參考。
可見其平日對佛堂療養及壇務事宜都非常專心體驗,並將心得提出研討而定結論,是位相當正義好學且不偏私的道長,所以是位台中佛堂同道尊敬的協理開導師,他的仙逝是佛堂同道及其家人的最大損失,無奈年壽已盡,實無法強留,僅將此傷痛之情借筆墨化為無限的追思與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