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期三版 白淨女施毯沐恩 (之二)

續22期三版

                文 鳳舞翔荷

        當比丘回到毗婆尸佛前,出示這份虔信的布施,佛親自以雙手恭謹接受。這件毯子非常的污穢髒臭,在一般人的眼光看來,實在很難看得入眼,當時法會中在座的國王、王后、諸位大長者都在會場聽講,看見了這件骯髒的物品,心中都認為佛不應該親手去接受如此不潔的穢物。眾多人在心上暗做分別計較的時候,佛已經知道明白了,便和眾人說明:「我觀看這次盛會清淨的大布施裏,心意最誠懇真摯的,應當以布施這件毯子的夫婦稱為第一」。佛並進一步在眾人面前,說明布施者生活十分困難的苦狀,以及踴躍捐獻誠意的情況。
        在會中諸眾聞言,王后首先受到感動,立刻脫下身上穿戴的華麗飾物和寶衣,要送給那位婦人;國王也非常的歡喜高興,除下自己身上的衣服,要送與那位丈夫,並將這些物品派人送去給那對夫婦,並且請他們夫婦來參加盛會。那對夫婦來到會場之後,毗婆尸佛廣為大眾演說微妙之法:「大凡不存任何私心,以至誠之心所布施的微小善因,往後將收穫無限量的善果,就好像一粒微小的穀子播種在土地上,經過幾次生長發育,不久就可以累積穀米成為一座小山。」當時盛會中有多眾生,因佛藉機闡釋妙法而心領神會,聞法領悟了智慧,都獲得脫度。
        釋迦牟尼佛為阿難等詳答之後,重覆對阿難說明:「昔日毗婆尸佛時代的那位貧婦檀尼伽,就是今日的白淨比丘尼,因為當時她以清淨無私至誠的心,布施毯子作了布施功德,因此九十一劫所投生的地方,常有妙衣跟隨在她的身上,一切幸福,沒有少許缺乏,隨意所到都可自在享受。因緣際會得遇毗婆尸佛,聽聞了深刻微妙之法,很快地獲得解脫,所以今日有善緣得以遇見我,更能快速地獲得羅漢道。因此你們應該專一勤勉進德修業,更需要至誠無私無我地去做布施。」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如果我們能真切懂得這句話的意涵,就更能徹底明白何者為因果,禍是自己做惡招來的,福是自己行善修來的;種惡因得惡果,播善因得善果。檀尼伽夫婦過去因為不懂得布施為自己植福,而窮困貧賤到衣食具無,幸得有一善因緣,巧遇毗婆尸佛出世,大開盛會,廣化天下,又幸而有勸化比丘,來到門前化一份善緣,為她詳說因果、布施之法,更慶幸檀尼伽本人能對說法心領神會,即刻把握當下,做出虔誠無二的布施,終於乘著這份彌足珍貴的善因緣,不僅由此脫離貧苦,享有九十一劫的幸福如意,更能在久遠之後的未來世,得遇釋迦牟尼佛出世,成為佛陀弟子,速得羅漢道。
        檀尼伽的貧苦是自己招來的,福亦是憑自己修來,好或壞全是自己一點心念在轉動,所以說「萬法唯心造」,心存善念就往善路上走,向福門邁進;心存惡念便往惡路上走,向禍門跨入。而心念可由人轉的可貴,更在於我們為人覺悟到「昔非今是」時,當下便可轉動心念,懺悔往昔的過錯,禮敬今日的正確,即刻將「誤」轉為「悟」,在終止惡路、精勤善道時,我們為人的也就度自己往生佛之彼岸了。
        也許有人不免還會想著,檀尼伽所布施的不過是塊破舊污穢的毯子罷了,如何得以回收那麼令人驚奇的廣大善果呢?在一般的常人眼中,穢舊的毯子毫無價值,但對檀尼伽夫婦而言,那毯子卻是他們僅有的物品、所有的家產,更必須仰賴它,才得以遮身外出,去乞討活命的食物,一旦布施出去,也等於是將自己的生命都布施出去了。在會場上的王公貴族,雖然有豐富的供養,但對他們而言,付出的或許只是財富中的九牛一毛,不僅對生命無所影響,對自身的財富也減損不大,因此毗婆尸佛對檀尼伽以生命為至誠布施出去的毯子,讚嘆是在清淨大布施中居第一。
        我們凡人也常會脫口道出「金錢有價,誠意無價。」有價的金錢可以衡量,無價的誠意無法去秤,可是我們常人只會說誠意無價,卻又不真的珍愛那份無法衡秤的誠意,因而有善緣但不一定會結出善果,很多時候反而因自設門檻,與大布施錯身而過了。
        (待續)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73060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