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特訓班開訓致詞:
談「師資道合」、「說聽究竟」與「身、口、意、戒、見、利六和」 秦淑德 師
各位同道新春快樂:
今天我們在此齊聚一堂,處處充滿法喜,同時要感謝無形庇佑,「凌雄寶殿」硬體部份已近完成,回想各位初發心蓋寶殿時,興建經費毫無著落,如今已可窺見雄偉、莊嚴之貌,這就如同 宗主所言:「從無而有,有而至有」,現在我們有了總成教化的道場,要如何使其達到至有呢?各位同道回想一下,我們的 開山祖師從民國四十二年來台弘道、傳播廿字,迄今將近五十年,遍設道壇、處處開闢福田,讓我們乾坤播種、廣植善因,期望我們能將各地道壇從有而達至有。但由於同道們不能破執、破相,至今未達「至有」之境,這次由德藏學苑辦理的師資研習,期望是達到至有的起步,因此對這一次的研習,我以「師資道合、說聽究竟」八個字送給大家,做為一個標的。
何謂師資道合呢?就是上講壇研經論法、佈施法雨給我們的,我我們應尊其為「師」;而「資」就是學生、弟子的意思,可以資助這個講師完成這一堂課的內容,並且能與其所講的道理來契合,即所謂「師資道合」。「說聽究竟」是什麼呢?就是老師講授,我們來聽,他講一部「廿字真經」,我們就聽一部「廿字真經」,從老師講的理來證我們的悟,共行共覺,達圓滿境,這就是「說聽究竟」。
其次,我們共聚「凌雄寶殿」,一起來研習經論、儀規,總稱之為「眾」,這個「眾」就是「和合眾」,所謂「和合眾」,其意包括了理和、事和。什麼是「理和」呢?我們今天來此參加研習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要讓自己對教義、道理能有所精進,得般若智慧,以備他日為宏道教化的先行,一起為研究、追求無為之理,證無為之理為目的,這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和」,即所謂「和而不爭」的意思,這是理和。
那麼「事和」是什麼呢?是指事相上的和,含有六種和,就是身、口、意、戒、見、利這六種事相要和。
一、 身和同住:
大家在行、住、坐、臥都要遵守主辦單位的規矩,該起床就一齊起床,上課、吃飯、休息都遵守一定的時間,身體的行動都是一致的,這就是「身和同住」。
二、 口和無諍:
大家來這裡的目的是研習經典、教義,講的一切話都不可偏離經典、教義,不懂的大家一起來討論,不要有任何的爭吵,這就是「口和無諍」。
三、 意和同悅:
在研經中彼此雖沒起口角,但是心中若起嗔念、生嫉妒心,我不喜歡你,你不高興我,這叫「意不和」。心意不和就會生不歡喜心,彼此見面就瞪眼,臉拉的好長,大家都不歡悅,這叫沒煩惱找煩惱,所以要「意和同悅」。大家都是 宗主的弟子都是為了道好,在這三期延康浩劫將屆之際,能有緣在一起研究 宗主的挽劫之法,非常難得,因此大家都要彼此尊重、彼此相愛,歡歡喜喜的來學習。有何嫉妒、有何名利好爭?因此要「意和同悅」。
四、 戒和同修:
大家都是 宗主的弟子,都是九六手足,都知道廿字戒律,還有 宗主所訂的十六條戒律,都明白 開山祖師的告誡,應該持戒精修,一起修持,這叫「戒和同修」。
五、 見和同解:
這見是「知見」,就是正知正見,要學廿字道理,研究無為之理,目的一樣,大家就依本教的經、律、論、行品來研究,那麼這「知見」是一致的、相和的,解釋佛理也是一致無諍的,沒有兩樣的,如果解釋有兩樣就不是佛理,這叫「見和同解」。
六、 利和同均:
大家一起研究經典教義,都能歡喜沐浴法雨,都可以蒙獲利生,但智慧高低賢愚不等,應相互扶持,不可有貢高我慢心,瞭解悟明的要幫助不瞭解、未悟明的同道,同霑法雨,這叫「利和同均」。
以上八個字及六點要求,是這次研習對大家的期許,希望大家能遵行,各得善知識,陀羅尼,為日後本教之「師」,祝大家法喜廣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