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聖訓】
入世之慈悲而覺世之心,實為修道學道一大原理;
必具堅忍之心恆毅之力,始能達般若波羅之智慧。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歲次庚辰國曆四月卅日(農曆三月廿六日)
無形古佛 諭乾坤諸生:
春祈邀太平,處處誦經文,廿字誠濟世,挽災神佛靈;
香雲篆卍字,蓮花朵朵馨,魯殿神光閃,護國又福民;
法施三千界,十方咸安寧,人物同受惠,乾坤皆延齡;
風和雨露馨,潤澤啟萬靈,有無成一體,挽劫救災星;
仙佛共護法,老幼皆沾恩,乾坤抱慈悲,道性正一品;
功德懸上庭,龍華會有名,希子勤修力,救人救己度蒼生……
藉此功德過半之期,以諭諸子以敘:吾教廿字的修持與作為,用於利世、利人而利己,乃入世之慈悲而覺世之心,實為子等修道學道一大原理也。有形無形之事體與言論,欲成一事,欲完一事,必須具有堅忍之心,恆毅之力,然後始可有所得也。近聞子等恆心毅力而欠缺,以致道務、會務與道性搖擺而不定,欲續欲斷而波折起伏不定,此乃少誠心毅力之因,未能達到般若波羅(1)之智慧也,清濁而混淆。今此,希子等秉其願抱悲心,駕寶筏而普渡蒼生,為教道盡其責、誠其心,大道弘揚於今,今此寥寥數言,以勉乾坤,示己畢。
注釋:
1. 般若波羅:般若波羅即般若波羅密,「般若」意為「智慧」,指無上、無比,無等的智慧,能如實了解一切事物,與一般的智慧不同。「波羅密」意為「到彼岸」、「度」、「渡彼岸」等,即認識諸法實相的智慧,能度生死之此岸,達到盤涅解脫之彼岸,猶如船筏,可渡大河。佛家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現象,都是由因緣而生,沒有獨立自在的自性,人們所看到的都是虛幻不實的假象,就是通常所說的「諸法性空」,修習者如能認識到「諸法性空」,就能擺脫世俗認識,得到般若智慧,瞭解真如實相。
智慧波羅密,般若波羅密,是六度波羅密之一,指以「緣起性空」的佛教真理 去觀察認識一切事物,在般若類經典中被說成是一切菩薩之父,一切諸佛之母,是一切佛法的最終本源,所以,在六波羅蜜中,處於最高的地位,是諸種波羅密的核心。般若,因ㄅㄛ ㄖㄜˇ 。六度波羅密分別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波羅密(參自佛教三百題)
般若妙智慧的特色,般若妙智慧是由自性中本具的一種無漏智,完全由真心流露出來的,是離過絕非、正常、真實、純淨無染、唯正無邪的,並且沒有窮盡。人們運用它,非但能令自己斷惑證真,離苦得樂,且能普渡眾生同超生死苦海,同登安樂彼岸。
般若智慧的意釋:明白真理,認識事實,叫做智慧。通達有為之事相為智, 通達無為之空理為慧;智有照了的功能,惠有鑑別的作用;智能明了諸法,慧能斷惑證真。又智明外鏡,慧明自心:所以能堪破世間諸有為法,內而自己四大色身,外而一切萬有,皆是緣起幻相,沒有實法實我,謂之智;了悟心、佛、眾生之無差別之妙理,證同人人本具的不生不滅之常住真心佛性,謂之慧。
總之,對於世出世間的一切諸法都能徹底明了,於中無染無邪,而無障礙者,謂之般若妙智慧。般若是誅法菩薩親證諸法實相的一種圓明本覺智;是離一切迷情妄相的一種清靜無分別智;也是通達一切法自性本空,而無所得的一種真空無相智。
波羅密(到彼岸),就如過渡者,必須乘舟筏從此岸渡過中流到達彼岸,比喻眾生的沉迷,應當仰仗般若妙智慧以度脫之。此岸比喻生死,中流比喻煩惱,般若比喻盤涅,眾生被三惑煩惱所迷,以致沉倫生死苦海,如果想求度脫的話,就必須依仗般若的功力去滅除煩惱,而了脫生死的痛苦,獲得究竟盤涅的安樂。(福慧二嚴做到圓滿無缺是圓,三惑煩惱徹底清除,二種生死完全度脫是寂,永達不再煩惱生死所困擾,回復圓明寂照的本有心體,而獲得一種純善純美的莊嚴解脫,即是盤涅境界。一切功德智慧,無不復歸圓滿,一切煩惱生死,無不畢竟空寂,便是究竟盤涅) 【參自般若密多心經要釋,華嚴出版社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