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期三版 轉難化之人 為自救之人

                 文 ‧ 翔荷


        師公笛卿夫子曾慨嘆:「人太難度了」,宗主也曾感嘆:「豈知人心愈挽愈壞。」是啊!人真的很不容易度化,因為在被世俗的各種物欲蒙蔽之後,已經不認識自己本來的良心了,只是嘴裡說良心,可是心裡又昧良心而假裝不知,人前頭頭是道,人後是另一個樣子,張眼全是別人的錯,論道理都偏袒自己對,一個人本來純潔真實的人格,卻因虛偽弄得逐日分裂,爾後墮落越深,一分再分,還能存有多少靈性呢?自省的知覺遲鈍昏昧,當然是難以度化了。
        其實世間所有的友情眾生,不論動、植、飛、潛,都是由一炁化生,皆是同一個來源,因此所有眾生都具有靈性,都應該與佛有緣,然而為何還有度化不了的人呢?度化不了,不在佛菩薩不慈悲,而在人不知設想自己墮落的苦,不肯慈悲自己。
        被公認為影響東、西方深遠,為人類精神導師的四大聖哲──孔子、釋迦牟尼佛、耶穌、蘇格拉底,有都有他們各自難以感化的人。孔子風塵僕僕同遊列國,勸導諸侯實行仁政,卻沒有那位諸侯領悟忠恕之道,切行仁政,依舊爭鬥不休。孔子的學生不少,其中有七十二位賢才留名青史,但有一位宰我在大白天無所事事的睡覺,被孔子評為:「腐朽的木頭不可雕刻,骯髒的土牆不可以粉飾,對於宰我不值得責備啊!」對宰我失望透頂的孔子,連責備都懶的說了,並且改變以前聽到人家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而變成聽到人家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想必宰我平時可能話說得很動聽,而實際卻不是那麼回事,所以給了孔子一個「聽其言而觀其行」的機會教育。
        孔子是極偉大的教育家,但也有「朽木不可雕」面是背非的學生。豈是孔子藏私沒有用心教導他呢,應當是宰我不用心吧!佛陀一生度化人無數,卻偏有一個堂兄弟提婆達多,生生世世老要和他做對,提婆達多曾昄依為僧團的一分子,但領袖慾很強,極具野心又不安分,為了沽名釣譽、顯異惑眾,常受到佛陀的訓斥,心量狹小的提婆達多懷恨在心,想盡辦法要破壞佛陀的僧團,謀害佛陀的性命,最後竟然勾結阿闍世王,發動獸群、人力,企圖害死佛陀,種種造惡不斷。後來,提婆達多先佛而死,因他曾為加害佛陀,而犯下出佛身血的五逆重罪,自己招感惡果,墮落地獄受苦。
        提婆達多是佛陀的堂親,也是佛陀的弟子,然而權力慾望的野心,使他迷亂狂妄,對佛陀極盡毀謗、加害之能事,而佛陀常於有形中以理與他辯論,論而不化呢?便讓他「將於無形,納于因果,歸於報應。」總不能自己心存殘忍,以解氣質的暴戾。
        佛陀寬懷無私,善惡盡度,提婆達多不能受度,是他不能慈悲他人以慈悲自己,墮落地獄受苦,是自作自受。仁慈的佛陀遭遇提婆達多種種迫害,尚且為他設想,發願將來還是要度化他,聖佛的大愛悲願,總是這麼不念舊惡。
        耶穌一生受苦,扛起世人的罪死於十字架上,他宣揚博愛正道的思想,替世人開啟一扇善門,傳播無數福音。追隨耶穌的十二使徒中,有一位猶大,他因為精於計算,受耶穌委託掌管金錢,可是猶大為人貪婪,報復心又很強,經常抱怨東、抱怨西。一次,猶大責備馬利亞不該將香膏淋在耶穌頂上,獻給耶穌,被耶穌善意平靜地規勸了,猶大竟惡解成被老師輕蔑,以為耶穌看重加利利人,而看輕他是十二使徒中唯一猶大區的籍貫,因此猶大心裡頓生不平衡,又因為貪心,受到大筆酬賞的引誘,他背叛老師,向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密告,帶著祭司的部下和士兵,走近耶穌身旁,親吻耶穌,使來者認出耶穌而順利將他逮捕。
        耶穌忍受極大痛創垂死於十字架前,仍力持知覺清醒,祈禱上帝寬恕他的敵人和他所做的事,他所祈求的應該是一分和平,因為正當逮捕時,他制止弟子動刀反抗,他說:「收刀入鞘吧!凡是動刀的人,都會死在刀下。」耶穌受難死後,猶大不久便上吊自殺了,出賣老師的三十塊銀幣被他丟入聖殿的奉獻箱,沒有受用到什麼。猶大與聖人如此有緣,是十二使徒之一,可是他良心已昧的時候,又顯得那麼無緣,背師忘義,何其無情。
        蘇格拉底崇尚真、善、美的世界,推展民主政治,生長在思想、道德觀紛歧,戰亂不停的雅典時代,但他卻能保崇高的哲學素養與精神,並且與其他聖者一般,將美好的修持宣揚於世。雖然蘇格拉底是這樣優秀與受到多數人崇敬,然而指責他「培養叛逆者的人」,也不乏蘇格拉底的朋友和弟子。他有高材生柏拉圖,但也有背逆他難受勸教的優西德摩斯。
        在監獄中等待被處決的蘇格拉底,沒有哀傷的神態,而以極平靜、喜悅的心情迎接死亡,他堅守當時的法律,不願逃亡,喝盡毒藥嚥下最後一口氣時的遺言是這樣:「克利多呀,我還欠了阿斯克里皮爾斯一隻雄雞,請別忘了幫我還他!」即時受冤將要告別人世,蘇格拉底仍沒忘記要守信,答謝阿斯克里皮爾斯的醫病之恩。
        看看聖哲度人的磨難,更清楚人的難度,無生聖母都不免要說:只怕倒裝降凡,子不認母。①可見受迷障遮蔽知覺時,有多昏昧了吧,就連降凡來要度人的仙真,有的反被世俗的欲念度走了,欲念度人偏離正軌的力量不容小覷。亂世有聖賢宣揚正信以撥亂反正,那麼盛世時便完全天下太平嗎?
        唐堯是仁慈愛民的君主,在位末年時,洪水忽然氾濫全國,五穀全被沖走,水底龍蛇趁機流竄害人,任命鯀負責治水,奔波九年,卻有勞無功,洪水並未消退。舜攝天子之政後,繼據治水,起用賢德的禹,勞苦十六年,才暢通洪水,而後繼舜之位,攝政天下。
        堯、舜豈有不善呢?為何仍有災異「堯之時,有十日之慶,九年之水旱;湯之時,起三烈之變、七載亢暘,堯仁湯德,不失其位,而災異迭出。是何以故?此為人類物物相爭,惡氣所激,而現此像,陰陽於是變矣,妖魔於是出焉,明萬年劫運之始端,而人類之慘劇,實不堪言。」②二期紅羊劫(刀兵劫),黃帝征戰蚩尤,首開刀兵殺伐,已種下冤冤相纏的惡因,人類受貪嗔癡物物相爭之後,惡氣招感災異,陷入慘狀之中,因而天降聖人,出世拯救慘狀,聖人用心化濁為清,所以能夠轉厄為安,化大災為小災。
        聖人往往降世於混亂之世,堯、舜、禹、湯、孔子、佛陀、耶穌、蘇格拉底、一炁宗主等等,他們竭盡心力,願望力挽狂瀾,能收得一些教化之功,但之前所留下的餘毒,並非一時半刻便能掃除淨化,有時聖哲在行道之時,仍不免備嚐艱苦,況且在行道之時,還有自絕於緣份之外不肯入道者,但求爭逐名利為先,致使惡氣難以如數化清,使得人心愈趨下流,戾氣再感災異,致使聖人在世也愛莫能救,這種應劫受災,慘狀的悲哀,不怪自己,還敢怨天尤人嗎?
        聖人出世,原為拯救蒼生而來吃苦,所以在他們至公無私的心裡,不為權力名位與人爭鬥不休,即使遭遇性命危難時,還以平和的心禱告,祈求寬恕與赦免。可是聖人之後不明君道的人,喪失天人之德,驕肆淫奢,不重民命,將天下視為私人所有,征戰殺伐爭鬥天下大權,惡劣手段,城府權謀,無所不用其極,既失人君之度,又無倫常之體,弄得世界,顛顛倒倒,讓彼此都陷入痛苦之中。
        雖然今日已是民主社會,但那種「家天下」的思想餘毒,仍未清平,彷彿把國家當成是私人所有,動不動就高喊要怎樣奪回來,這天下,難道是你私人的天下,或是我私人的天下嗎?奪來奪去的權謀,把百姓置身何處?指責來、指責去的結果,又真的那麼為百姓好嗎?
        今日地球已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好壞都會互相牽連在一起,危機已在浮現,為何還不自覺。如果我的靈魂不能修到超脫輪迴,我必然還在輪迴裡流蕩,我把地球搞得很爛,搞得人類都活不下去,到那個時候,已輪迴為未來子孫的我,只有應劫受苦罷了!離開家鄉,可以移民到他國;沒有了地球這個生存體,短視近利的我,還能逃到哪裡去?
        佛示:延無可延是謂延康,康無可康將化為烏有。我要那麼執迷地做一位難化之人嗎?讓佛只能憐憫我而垂淚,卻救不了我;佛已盡力度我而問心無愧了,我還貪戀什麼,竟不知救度自己呢?於惶惶不安的危境裡,冷靜自己察覺聖訓真理,可別再自錯自誤了。

附註:
1. 參見一炁宗主談經
2. 參見德教明道聖經,頁31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73016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