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期四版 人類的可能老祖先── 海口蟲
文 ‧ 吳怡靜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代表全世界科學研究的權威雜誌之一的自然雜誌(Nature),登刊了一篇描述海口蟲的文章,引起了全世界的共同矚目,這是海峽兩岸的科學家聯手發現的研究成果。海口蟲會成為大家討論焦點的原因是――它可能是人類最早的祖先。
海口蟲外行呈披針狀,體長約2.5~3.5公分。身體分為頭部、驅幹和尾部。身體內部有一條幾乎縱貫全身的細長神經索,在頭部膨大為腦,頭的兩側各有一個眼睛,口腔內有濾食用的短鬚。水由口進入,在鰓絲作氣體交換。水中的食物由口鬚過濾後,經牙齒咀嚼,通過食道經腸道消化,最後由肛門排出。軀幹的兩側各有25條肌肉,加上小巧的尾部,海口蟲可波浪狀的扭曲身體,悠游於海底。
在五億多年前,發生了寒武紀大爆發,許多動物從這個時候開始快速演化出來,一直到後來演變成三十五個種類體制不同的門。在動物界的三十五個門當中,三十四門是屬於無脊椎動物,而人是屬於第三十五個――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找出人的祖先是什麼?
要找出脊椎動物的祖先,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脊椎動物的特點。脊椎動物的第一個特徵是:有明顯的「頭化」現象。「頭化」現象指的是頭的演化,動物在最初分化的時候應該都是沒有頭的,但很多門的動物在後來都演化出了「頭」,有「頭」有什麼好處呢?有頭的動物在發育的過程中,會將大量的神經索聚集在頭部,而形成了腦,同時還演化出視覺和嗅覺的器官。如此一來,能更快速的感覺出周遭環境的變化,以做出更敏捷有效的反應。
脊椎動物的第二個特徵是有了骨骼化的頭顱和脊柱,藉以保護柔軟的腦和脊髓。海口蟲縱貫牠全身的神經索,在頭部膨大形成腦,因此牠跟脊椎動物一樣有頭,但海口蟲沒有骨骼來保護腦和神經索,所以它是介於無脊椎的脊索動物和脊椎動物之間,也可以說是脊椎動物的祖先。
多年來生物學家熱衷於尋找最早的脊椎動物,每一次有新的關鍵化石出土,都會成為學術界流行的話題,新聞媒體也會大幅報導,在追尋的過程當中,爭辯連連,每一次都有新的發現都必須頻頻修正原本的理論。人們花這麼多心思在尋找脊椎動物的祖先,或許是源於內心一股尋根的動力而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