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期二版 賢母教信子成賢 商人失信命歸陰 【信字心花故事集】 將騙謊心換個信心

                     南山耕田

        孟子小時候讀書,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中途突然停止,接著繼續下去,他的母親知道他是遺忘了,大聲的問他說:「你為什麼中途停止呢?」孟子回答:「我忘記了,後來又想起來了。」他的母親拿起刀來,把正在織的布割斷,警誡他必須專心,從此之後,孟子不再遺忘了。
        孟子小時後,東邊的鄰家殺豬,孟子問母親說:「東邊的鄰家殺豬做什麼?」母親答:「是要給你吃的。」說完,他的母親自己懊悔說:「我懷孕這個孩子的時候,坐席不正不坐,切的肉不正不吃,爲的是在胎內就教育他。現在他有一點知識,就欺騙他,這是教他不信實啊。」於是買了東家的豬肉給他吃,表明不是欺騙他。詩經上說:「教導你的孩子,要謹慎小心啊!」是說賢母使兒子成為賢人。
        在濟水南邊的一個商人,有一次渡河時,船覆沒了,他停留在水面的苴草上大喊救命,有一個漁人搖者船去救他。船還沒到,商人就著急的叫喊道:「我是濟水岸上的富翁,能夠救上我,就給你百兩銀子。」
        漁人載著他上了岸,商人卻只給漁人十兩銀子。漁人說:「剛才你答應要給百兩銀子,可是現在只給十兩,只怕是不可以吧!」商人生氣地變了臉色說:「你是捕魚的人,一天所得能有多少;而現在突然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人只得失望地走了。後來又有一天,這個商人從呂梁乘船順流而下,船碰上礁石又覆沒了,而這時那個漁人也在那裡,有人對漁人說:「你為什麼不去救他呢?」漁人說:「他是答應給錢而不兌現的人。」說完,站在旁邊束手觀看,商人終於淹死了。
        信,是樹立國家的基石,也是樹立人格的根本。人說話有信,具備真實,才能成個有為的人,如果說話無信,信口雌黃,虛偽不真,即是自欺欺人。自欺欺人言行不一,無能教導自己的人格,也更別提如何服務人群了,因為他言行一致的人格無從樹立,服務的取向必定偏向私心。
        孟子的母親雖然是一介女子,卻頗有見識與智慧,她的學歷可能不太高,在古代,女子能有多少讀書的機會呢?當然沒有高等文憑,更沒有放洋留學。然而織布維持家計的平凡孟母,卻有守信立身處世的大智慧,她可以機會教育,割斷織布告訴孟子必須專心一意,不可前功盡棄,也能及時省悟小玩笑的不當,回想胎教時的用心,更需要在孩子知識漸長時,以身作則,教育孩子信實,儘管經濟拮据,仍舊守住原本脫口而出的玩笑,買了東家的豬肉給他吃。
        這等的賢母,這等謹慎小心的教育,孟子不負賢母苦心教育的期望,成就為亞聖賢人。立身處世是否值得人景仰尊重,不在學歷的高低,為人能否服務人群,也不在文憑的耀眼與否,孟母只是個平凡寡婦,充其量就是個獨立持家的家庭主婦,然而她的見識卻很不平凡。君子必重然諾,孟母也有如君子一般的風采,她三遷住所、斷機教子、東家買豚,以智慧將一個活潑調皮的小孟子引向正軌,教成大賢人。不得已而好辯真理的孟子,對各家思想有撥亂反正的智慧,服務人群廣泛,孟子的成就等於是孟母的成就,孟母之真實無欺,是樹立孩子人格最好的模型,孟子成功的背後,正因為有一個信實不欺的賢良母親。
        一個人說話和行事不相符,是不值得信賴的,善於欺騙的人,是教人厭棄的。落水的商人,遭遇危難時,信誓旦旦的央求救命,等到安全上岸了,又翻臉不認帳,並且強詞奪理來掩飾自己的虛言詐語,他太會說話了,理不直卻氣壯的贏得口頭上的勝利,實際上卻已輸掉千金不易可貴的信實,漁夫固然辯不過他,卻也看輕他的為人。
        一次失信,已足夠使人輕賤,當商人再度落水時,漁夫寧可袖手旁觀,冷看無信的商人溺斃河水。
        一命歸陰的商人,可以怨天尤人嗎?曾經死裡逃生,並未使他醒覺,仍然把金錢看的比生命重要,而反覆言詞,以後再要說理求人,誰還信他呢?漁夫似乎不仁,但商人自賤自棄的無信言行,正是他自取滅亡的要因阿!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6392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