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字心花故事集】 將騙謊心換個信心
文 ‧ 南山耕田
春秋時吳國季札奉命出始魯國,經過吳國北面的徐國,徐君聽說季札為人賢明,對他謙讓守節的精神非常敬佩,因此季札到訪,徐君感到很榮幸,招待的很周到。
徐君本身是一個愛劍的人,看見季札身上佩帶的寶劍,心裡非常喜愛,可是卻不敢開口明講。季札生性機警,早已看穿徐君的心事,只是還要出使他國,在未來的艱苦旅程中,仍需要一件得力的防身武器,所以沒有將佩劍獻給徐君,以答謝他的禮遇。
等到季札完成出使各國的任務,在返國的途中,又經過徐國,準備把寶劍獻給徐君時,徐君已經逝世了。季札為了完成心願,帶領隨從前往徐君的墓前弔祭,弔祭完,季札解下隨身佩帶的寶劍,掛在徐君墳前的樹上後才離開。
季札的隨從人員覺得很奇怪,詢問季札︰「徐君已經死了,你還把寶劍掛在樹上給誰呢?」隨從們都覺得已死的徐君已得不到寶劍,這樣做為免有點不値得。季札回答說︰「話不能這這講,當時我心裡已許下心願,要將寶劍送給他,雖然他已經逝世,我也不能為了愛惜寶劍而違背良心的承諾啊!如果依你們的話去做,那是不忠、不信、不義。」
隨從人員聞言,都敬佩他崇尚信義、不欺己心的精神。
漢朝初年,楚國有位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很講信用,又肯助人,凡是他答應過的事,不論有多麼困難,他都一定會辦到,因此在楚國非常有名氣,受到很多人的稱讚。
當季布在項羽部下帶兵時,曾打敗劉邦好幾次,後來項羽被圍自殺了,劉邦成了漢高祖,懸賞緝拿季布,朱家說服夏侯嬰轉請劉邦撤銷對季布的通緝令,並召見他封為郎中官,不久又改做河東守。
那時有位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借以誇耀自己,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特地請竇長君居中介紹,曹邱生一見季布,便彎腰拱手行禮驚喜地說︰「我聽說楚國有句俗話︰『即使得到黃金百斤,也抵不上季布一諾。』」。
侯嬴是戰國時代魏國的隱士,年高七十,家境很貧窮,為了生活,在大梁的夷門當守城的監門。禮賢下士,門下賓客有三千人之多的信陵君親自去請他,並且送他很貴重的禮物,都被侯嬴拒絕。侯嬴的理由是︰自己潔身自處、修養品德,已經有幾十年了,不能因為家貧,只做一名守門的小官,便接受財物而前功盡棄。
幾天後,信陵君擺設筵席,大會賓客,在大家都入席之後,信陵君親自駕駛馬車,留出左邊的上位,到夷門迎接侯嬴。侯嬴穿著沒有更換的破舊衣冠,登上馬車,毫不客氣的坐在上位,信陵君則恭敬而小心的駕著車子經過街市。
回到家後,信陵君陪侯嬴走到上座,一一向賓客介紹,在座賓客都感到十分吃驚,侯嬴雖然做了信陵君的上客,仍然在宴會結束後,回到夷門,繼續做監門的工作。
魏安釐王二十年時,秦昭王派兵攻趙國都城邯鄲。信陵君的姐姐是趙國平原君的夫人,她派人送信向魏王求救,魏王害怕秦國強大的軍隊攻下趙國之後,又移兵消滅魏國,因此命令將軍晉鄙把軍隊駐留在鄴,觀望情勢。
信陵君對這樣的局勢感到非常擔心,決定組織一支敢死隊去跟秦兵做一次死拚,準備與趙國共存亡,當他路經夷門時,特地探望侯嬴,向侯嬴辭別。侯嬴為信陵君籌畫計策,暗取魏王兵符,再奪得晉鄙的軍隊,北救趙國,西退秦兵。信陵君依照侯嬴的謀略進行,準備妥當之後,將要前往趙國,侯嬴向信陵君說明︰「我本來應當和公子前去的,但是我老了,不能追隨在公子的後面,我會計算公子的行程,當你們到達晉鄙的営地時,我將面向北方自刎,替公子送行。」侯嬴話語中顯露忠義之氣,信陵君慰勸他幾句,立即趕路出發了。
當信陵君到達鄴時,侯嬴果然面向北方自刎而死。
季札掛劍,為了守信,寶劍可掛予亡人;侯嬴自刎,為了守信,生命可以血餞行。有人油口滑舌把誠信利用成愚弄的工具,有人一諾千金,把誠信看待成性命一樣重要。君子重然諾,不輕易許應別人,因為擔心做不到而毀壞信用,季札需要寶劍防身,所以沒有輕易許諾,一旦可以實踐承諾時,即使對方已經不存在了,他仍然堅持信守自己的承諾,這是看重誠信心性、重情重義的可貴。
以世俗的眼光看待侯嬴,可能會嘲笑侯贏太愚蠢了,何必自刎送行,妄失性命,然而以侯贏不肯負心食言的用心,他把守信看的比性命更重要。
為何劉邦願意赦免經常困窘他的季布,還封他做郎中官,只因為季布為人耿直,很講信用,受到楚國人的稱讚敬重,一位受人敬重的人,當然也值得赦免重用。
人必懂得自愛,而後得到別人的敬愛。季札、季布、侯贏都是在信字修身上,懂得自重自愛的人,他們愛惜信實,而獲得別人的肯定敬愛。
日以信出信入,南北有極,月以信生信死,朔望有常;人效法天地作為辦事的原理原則,能效法天地的信實,當作為人的信實,將不愧成為三才之一。由 宗師的訓勉看來,一言一語的信字修養,是極為重要的,言行相顧是做人立身的根本,守住了信字的修行,即能保全靈性而保全天道,所以季札信守承諾可敬,侯贏自刎送行,也不算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