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期三版 廿字生活化˙生活廿字化(之二) (續48期四版)

                   
  文   曾力裴

       對朋友呢?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直」就似乎很難做到,當朋友無理抱怨時,是附和他?是沉默不語?或是指出他的錯誤?極可能我們怕說真心話,怕自己說話不得體得罪了朋友,俗話說:「忠言逆耳」,為什麼要冒這個險呢?也許我們只把那種討好別人所表現出的虛情假意稱為虛偽;對朋友之間的不誠實,稱為善意的謊言。但是不管出發點是善意的或惡意的,「虛偽不實」仍是「虛偽不實」,「虛偽不實」與其怕得罪人而昧著良心說話,不如學著如何誠懇又婉轉的把意見表達出來。在「二十年之目睹怪象」一書裡,作者藉堂姊的口,指證主人翁說:「精明到了家,就能有什麼說什麼。」他所謂「精明到了家」,也就是實實在在的「忠」,由「巧」轉到「無巧」霸了。舉個例子說吧!朋友的所作所為冒犯了自己,與其想些巧計去報復他,不如平平靜靜的和他說清楚自己的感受,這朋友是否再交往下去,則聽其自然。在自己來說,第一,不發脾氣,磨鍊了涵養。第二,讓別人知道了自己的感覺,情緒更可紓解。第三,不必勾心鬥角,再造惡業。所以真正聰明的人不會枉道而行。

「懺悔爭奪殺伐不恕之罪」:

       不恕是這世間上所以會有爭奪殺伐的一大原因。看別人過於貪,大家通常會竊竊恥笑,不值他們所為,但是臨到自己身上,卻總想多得一些,不但不知足,還認為屬於別人的都是好的。所以在不平之氣的引導下,去爭去奪;不平之氣愈大,所用的手段也愈毒。拿耶路撒冷這聖城來說,猶太教、耶教、回教三教人的佔領,歐洲十字軍的東征,現在以色列人的獨霸,哪裡還顯出一絲恕道來?其實懷有一顆寬大容忍的心,最受益的還是自己。
       佛洛依德開創了近代心理學,尤其他的心理分析法,是現代心理學家的利器之ㄧ。不過分析歸分析,佛氏本身卻沒有藉分析本身的心理,而使心胸開闊;當然他是一位很堅毅的人,在他活著的最後十六年中,飽受口腔癌的折磨,動了三十三次手術,最後在醫生及他女兒的同意下,以三針嗎啡結束了他的生命。但是堅毅不能使他愉快,在他的學術理論中充滿了悲觀的色彩,尤其是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後來納粹黨的崛起和反猶太的恐怖殺戮,他認為人簡直大部分是「渣滓」。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執著於自己的理論,有名的後起心理學家阿德勒與榮格,都是他的弟子,但兩人都各自發展出自己的較平實的理論,也成為一代大師。可是他們是佛洛依德的大痛,他攻擊他們的理論,也完全與他們斷絕了往來,可以想見他心理上的痛楚不亞於身體上的痛楚。我們從恕的觀點來看,實在為他不值,想想我們是他,該怎麼做?
        其實行恕道就是讓自己心安,首先原諒自己而不再有無所謂的追悔;其次原諒別人,讓自己從憤恨的泥沼中掙脫出來,把自己的心化成一片清涼,還會有什麼爭奪殺伐嗎?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72871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