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期二版 以人為鏡明得失,犯言直諫稱忠臣

【忠字心花故事集】 將狡滑心換個忠心

                
 文  南山耕田


        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任命魏徵為諫議大夫,專司諷諫朝政得失。魏徵為人端直敢言,為公為國總是在太宗面前據理而爭,太宗對他可說是又敬又愛,在魏徵面前也特別謹慎小心。有一回,太宗把玩著一隻心愛的鷹鳥,突然魏徵來奏,太宗趕忙將鷹鳥藏在衣袖裡,等到魏徵奏完事情離去,那隻鷹鳥早已悶死。
        魏徵相貌平凡,卻深富膽略,身為諫議大夫,極為盡忠職守,有時正逢太宗動怒,群臣震懾的時候,魏徵仍舊不改本色,運用事理說服太宗。一次,太宗上朝令群臣議論封建諸侯的利弊,魏徵據理駁斥太宗,太宗十分惱怒,很不高興的退朝。
        滿懷怒火回到後宮的太宗,向長孫皇后抱怨魏徵犯言直諫的事,氣得說總有一天要殺死這個鄉下佬,魏徵當眾侮辱他,不殺他不甘心。長孫皇后聽罷微微一笑,默不作聲的退回房中,換上禮服後,盛裝地站在庭階前向太宗道賀,太宗問她什麼事?皇后回答:「我聽說國家有賢明的君主,然後才有正直不屈的臣子。夏桀、商紂這類不能雅納忠言的專斷獨夫,不能包容關龍逢、比甘這類直諫的忠臣,所以亡了國家。今天聽說魏徵抗顏直諫,他是知道陛下的聖明啊,我如何不恭喜陛下呢?太宗聽完長孫皇后的話,明白魏徵的直諫是怕亡國,因此滿腹的怒火,在皇后聰明機智溫言的忠告之下,煙消雲散。
        太宗曾在宴請近臣時說道:「魏徵往日侍奉建成,確實是我的仇人,但他忠心直諫,不許我為非,所以我才重用他。」唐太宗即位二十三年,締造貞觀之治的盛世,內外安定,四夷綏服,是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黃金時代,其中太宗學識淵博,領導才能卓越,用人無私,唯才是任,是廣獲人才、奠定國基的要素一,另外如魏徵這類公而不私,危身奉上的忠諫之臣,也是一面明鏡,時時照清太宗的利弊得失,能在繁重的國事上,處理得宜。
        歷史的洪流中,人才易得,明主難逢。有幸,太宗堪稱明主,又得良才,明主與忠臣融洽論政,是天下百姓之福。太宗曾經對侍臣說道:「以銅為鏡,可以端正衣冠;以歷史為鏡,可以知道興衰的道理;以人為鏡,可以看清自己的得失。現在魏徵去世,我於是失去了一面鏡子啊!」對於魏徵當眾駁斥的直諫,太宗曾氣惱的想殺他,在魏徵去世後,太宗又有許多不捨,君臣之間的情義,往往也需要許多情境的火煉,才能明見真章吧!
        廿字義理, 宗主將忠字擺在首位,言明生而為人,必定要在一切事物上,竭盡中正之心,才能稱之為人。然而人並非個個都徹底明白忠字的義理,往往受到慾望、色相的蠱惑,在人際間、在處世接物中,不能竭盡忠誠不二之心,而顯露奸巧與詭詐。
        古來,忠臣難為,在君權時代,天子自認秉持天命,代天行權,一人的勢位凌駕萬萬民之上,難免會有種自負,能放下身段察納雅言,實屬難能可貴,而身為臣子,能不顧身家性命的安危,敢危身奉上為國諫正,更是難能可貴中的難能可貴。太宗與魏徵在貞觀之治的聚合裡,為君的忠於以人為鏡,唯才適任;為臣的忠於端正之心,發抒諫言,他們在因緣聚合中,撞擊出亙古的一段佳話。貞觀之治的興盛,天下安定,百姓幸福,文化宏揚,這又何嘗不是各忠於職司的一番成就。
        忠之義理功用很廣,不止在國家的事體而已,也不止在君臣的職責而已,家庭、朋友、師生,各種人際的互動,都包含忠字修身廣泛的義理。家庭中夫妻之間,需要忠誠,父母子女間需要忠誠,兄弟手足間需要忠誠,惟有忠誠,負起本分責任,才能到達和諧,並呈現出人靈於萬物之上的特長,否則以詭詐、奸巧、寡情薄義,玩弄權術在事物之上,將只增添人間的混亂,反而不如草木禽獸能忠於四時、忠於哺育那份有始有終了。末世時代,倫理崩壞,正邪並存,諸多不正的理論言談似是而非,沒有明覺能力者,深陷在酒色財氣名利征逐的泥淖裡,難以自拔,色的誘惑、財的誘惑,情殺婚變、離棄父母、兄弟鬩牆,時有所聞,總總都增添陰陽兩界的戾氣,在惡性循環中,難以救度。
        一國之君,最怕位高權重,產生自負偏見,秦始皇因為欠缺雅納諫言的恢宏大度,又未能盡忠天子愛戴百姓的職守,落得盛極一世的國家早亡,靈體且罰入輪迴。反觀太宗,善用職權,提倡恭敬信義、嚴肅法紀、注重節儉、遣散宮女等幾件史事,希望消除腐敗之風的圖治決心,也是一種忠於為民造福的王者風範。
        人的遇合,是善終或是惡了,還得看人的理想是否投契。比干是商朝賢臣,忠心耿耿,時常為國為民向紂王勸諫,不料卻慘遭商紂王下命將他剖心處死,如此惡了,是比干不二的忠誠之心,卻是紂王的理想不能忠愛百姓的禍殃。
        君權時代,長孫皇后是位多麼仁賢的智者,她謹守內外分際,忠謹的做太宗的賢內助、內良佐,時時的勸諫太宗:寬容賢良大臣、杜絕外戚專權、崇尚節儉,對太宗行事方面有許多助益,以溫婉機智化解太宗的怒氣,使太宗回復理智,體察魏徵的忠直,使他們君臣融洽的相處有始有終。因為魏徵這面鏡子,太宗避開犯錯的機會,能以明君始,也得以明君終,彼此的理想,德業都歸入善終。結合為夫妻,為家庭、為社稷、為百姓,長孫皇后無疑地是位賢妻良母,威揚於四方「貞觀之治」的成就,正也包含了長孫皇后忠誠不二的一分努力。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736974
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