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期一版 廉字指南集解(之一) 【人生指南廉字集解】  將貪污心換個廉心

原文:蕭大宗師昌明夫子
集解:阮護憉


【原文】
        廉字有二義,如貨物之售,價錢不貴,名曰價廉;金錢之得,非義①不取,名曰廉潔。

【主旨】
        此先舉其大義。

【集解】
        觀價廉、廉潔兩層,可見廉字,具有節約、清簡、方正、不苟取②等函義。

注釋:
1. 義:義是公正合理的行為和道理。喜好道義的人利益別人,愛好私利的人利益自己。對事務的取用或捨棄,要以義的公正合理做準則,不合公正合理義理的財物,不去貪取,不合公正合理義理的事情不去做,符合道義的困難事,就算是犧牲生命都要赴難!符合道義的事,要勇往直前,不論成功或失敗,不管別人怎麼評論自己的榮辱得失。順著公正合理,就是正當正義的行為;合乎適當的義理,心就能安樂舒適,本著公正合理的行為和道理去做,就是修義。(參念字箴言釋義)
2. 苟取:隨便地取得。

【原文】
        故①廉為崇儉之本,不廉則奢,而儉德②從此失焉;廉為立節之原③,不廉則貪,而節操從此喪焉;廉為正心由④,不廉則亂,而心術從此壞焉;廉為公德之根,不廉則私,而公道從此破焉。

【主旨】
        此承上推演其於事理有如此者。

【集解】
        廉與崇儉、立節、正心、公道,是相因⑤而然,與奢、貪、亂(心多分歧)、私,是相反而致⑥。蓋廉者,胸中無介於物⑦,少恩寡慾,性情超逸⑧,意志清高,故能崇儉、立節、正心、公道;不廉者,介⑨懷於物,奢⑩更多物,貪則惟⑪物是務⑫,苟得⑬無厭⑭,性昧⑮卑污⑯,故心術壞,而德不立。
        且崇儉者,自奉儉約,作風必簡⑰;立節者,不苟取與,去就⑱以道;正心者,清簡貞靜⑲,無狂妄異想;公道者,既廉潔不苟,何有自私?反此者,不須說矣!一彼一此,莫非性質使然,一清一濁,不可同類而比。

注釋:
1. 故:因此。
2. 儉德:儉是節儉、節省、不豐盛,所以守持儉德就不會奢侈,可以不求名利,生活平靜。節儉是從約束身心、減少私欲做為惜福的本源,能節制、節約,用度簡單不紊亂,為人就不會陷溺在貪瞋痴愛,就不會放縱驕奢淫佚。可以省節財用,就不致於受到金錢的支配而紛亂;但是吝嗇、捨不得、苛薄也是道德的竊賊,社會上的罪人。所以節儉,會不會用錢,都是學問。為人懂得這分道理而去實行,實行得正當,就是修節。(參念字箴言釋義)
3. 原:根本。
4. 由:元由,開端。
5. 相因:陳陳相因。相依相就。
6. 致:招來,招致。
7. 無介於物:對於物欲,一介不取。
8. 超逸:超脫安閒。
9. 介:介意、介心。
10. 奢:奢貪、奢求。
11. 惟:只。
12. 務:專精。
13. 苟得:苟且求得。不合義理而求得。
14. 厭:滿足。通饜字。
15. 昧:蒙昧。
16. 卑污:低下污濁。
17. 簡:簡省。
18. 去就:捨棄或依從。
19. 貞靜:堅定沈默。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73166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