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期二版 一介不取守公德,心術端正本清廉
【廉字心花故事集】 將貪污心換個廉心。
文 ‧ 南山耕田
晉朝陶侃少年的時候,做管理魚塘的小官。有一天曾派人送一小甕醃魚乾給母親,母親打開看過之後,將醃魚封好交給使者帶回去,並回一封信責罵陶侃說:「你做一名小官,用自己所管理的公家東西贈送給我,這是一種貪污的行為,不但對我沒有好處,反而讓我替你擔心,增加我的憂慮煩惱。」
劉向新序載錄,曾經有人送魚給鄭相,鄭相不接受。有人告訴鄭相說:「你喜愛吃魚,什麼原因不接受別人送給你的魚呢?」鄭相回答:「我正因為喜愛吃魚,所以不接受贈魚。如果接受贈魚,犯了貪污而失去祿位,將來就沒有薪俸可吃魚了;不接受贈魚不犯貪污,能獲得俸祿,一輩子都可以吃得到魚。」
漢代羊續,因為是功臣之後,官仕太守,他為官清廉,一介不取,府丞(輔佐府尹的官)曾經獻上新鮮的生魚,羊續接下之後將生魚掛吊著,府丞後來又進獻生魚,羊續把之前送來的魚拿出來給他看,以杜絕府丞的心意,既不傷府丞的感情,又表明自己守廉的立場。
廉潔是尊崇節儉的根本,是樹立節操、端正心性的開端,在貨物的買賣上,不貪暴利,可以價美物廉,服務民生,有益社會;在品德的操守上,不符合公正合理的義理,一點點也不去貪取,可以不亂心性,不管捨棄或依從,都憑公道去做,就不會有狂妄異端的想法,使靈性被物欲蒙昧,變得低下污濁。
陶侃身為管理魚塘的小官,要獲得一小甕醃魚乾是容易的事,況且又是奉養母親的一片孝心,只是良母的思慮比他更有遠見,懂得防微杜漸,在大的惡習沒有養成之前,決然阻斷小的偏差,不願兒子沾上任何貪污的行徑,防範兒子一時的不察。
貪污會敗壞德性,貪污會招來刑罰,不論自有形或無形去看,都是一種傷害,而且為官如果貪小便宜,或是搜刮無度,必定不能秉持公道處理政事,再者貪欲大開,奢華糜爛,儉德、節操跟著喪失,人品將愈趨下流,甚至為貪取而反目成仇,興起殺機、悖亂,種種造惡,無不害人又害己。
羊續固然是功臣之後,卻沒有因功驕貪,為官以清廉自持,府丞送來的魚,也許只是一分人情的酬答,羊續不便傷人感情,勉強收下,卻掛而不食,府丞再來,他把魚拿出來表明心跡,使府丞知所進退,既不苛刻人情,也堅定自己清廉自持的節操。
凡人都有自己喜愛的物品或嗜好,如果懂得清簡不貪求,還可以修養品德,不損害靈性,但是一旦陷入只專注物慾的滿足,人將變得貪婪,心術就會崩壞,貨物的買賣會因為貪得而哄抬物價,謀取暴利;工程會因為貪得利益而偷工減料,人謀不贓;為官貪得,便會私心自用,損民利己,敗壞國政,種種惡行惡徑,傷害別人的利益,也耗弱自己的正氣福德,可說是損人不利己。
鄭相雖然愛吃魚,但他懂得自我節制,不敢在貪念上滿足口腹之慾,而犯下貪污之過,並且有分遠見,知道守戒不貪,以得源源流長,一生安定,而一生有魚可吃。
所以,念字義理,環環相扣,互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廉潔修持得好,儉德、節操、正心、公道跟著端立。選擇二字修身,何止二種德性而已,一字成,二字成,二十個字的修持,都可以成就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