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期四版 了脫今生惡業 往生來世福報
八府巡案前世來生之一大因緣
整理:茲心
某年盂蘭法會,菩薩光諭中提到「證蘭因」三字,道友們都覺得應該是「證佛因」,論討非常熱烈,道監先後五次上佛殿請示菩薩加以求證,但是道友仍舊爭論不休,後經黃達公將光諭仔細看完後說是「證蘭因」比較恰當,因為當時正值盂蘭法會,菩薩依此因緣,而下此光諭,這場論爭才平息下來。
本來那天達公並不想來佛堂的,臨時起意,想到佛堂禮佛祭拜祖先,菩薩冥冥中請達公來解論爭。有些道長們的先祖,因前世因果關係,雖然今生在佛堂禮懺誦經、做佛事,修了很多功德,卻未得到很明顯的福報,而認為未來世將有很好的成就,道監就說了「蘭因絮果」這個故事。
以前有一位屠夫,以宰殺為業,中年喪失了唯一的兒子,老年妻子也往生,離他而去,剩下他孤苦伶仃一個人,鄉里中都說因他殺孽過重,才遭此下場。屠夫心灰意冷下,感到人生乏味,它變賣了家中財產,到浙江雞鳴寺出家,老方丈見其殺孽太重,不肯收留,他跪在寺外三天三夜,老方丈受了感動,而勉強予以留下,但說不能給予正式剃度,僅可在寺內做挑水打柴的雜工,他也很高興,就在雞鳴寺安頓下來。
北京有兩位綢緞莊的富商,每年都來雞鳴寺拜佛燒香,見寺內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就建議老方丈整修寺廟,老方丈說整修一事談何容易?要花上萬兩的銀子,寺內香火並不興旺,財力有限,二位富商聽罷也就不言說了。此時這位挑水的雜工,剛剛從外面回來,光著一雙腳,褲管還是捲著的,而且濕漉漉的,聽到他們的談話,就說:「我有錢,我來修,我有三千兩。」二位富商很不屑的說:「你有三千兩,你要拿三千兩出來,我們一人出六千兩。」挑水夫說:「你們等著,我去去就來。」他急忙回到後面禪房取錢,果然拿出三千兩銀子,二位富商無話可說,信守諾言,每人各出六千兩。寺廟很快整修完畢,香火大旺,香客眾多,無形中挑水打柴的工作更加繁重。有一天,這位挑水夫在挑水時,掉到河裡淹死了,他這一死,雞鳴寺的香火一落千丈,大家都說這麼好的一個人,出錢出力,天天拜佛,菩薩卻不保佑,反而讓他淹死了,那裡還有天理?菩薩根本不靈。
其實這位挑水夫往生後,立刻投胎到蘇州一位富有的員外家,從小聰慧過人,才華出眾,二十歲就高中狀元,皇帝冊封為八府巡案,派赴浙江上任。啟程前,夢到觀音大士要他去雞鳴寺一趟,告訴他「這所寺廟與你前生有很深的淵源」,一連三個晚上,都做相同的夢,不由他不信,就決定上任前先去雞鳴寺拜訪,去時寺裡大小和尚及老方丈都列隊迎接,他前前後後參觀,總覺得這寺裡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事實上他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來雞鳴寺呀!
青年才俊的八府巡案,向方丈要求夜宿寺內,晚上又夢到迦爾藍佛告訴他「去參觀觀音殿,那裡有你的前生之謎」。第二日,他到觀音殿,看見觀音像旁邊有一個小罈子,老方丈跟他說起小罈子的來龍去脈,他問方丈挑水夫何時往生的,老方丈說出日期,竟然就是他出生的年月日,他了解了那個罈子就是他的前生。老方丈告訴他:「感恩觀音大士大慈大悲,因他在世殺孽太重,雖然整日辛勞、虔誠禮懺拜佛,但仍然無法在那一世裡得到轉化的現世福報,所以溺死水裡是要他了業,早日解脫惡業,去得來世的福報。」八府巡案將自己的親身經驗記下,並向人宣說,讓人明白因果報應不爽,雞鳴寺因此香火又興旺起來。
聽完這個故事,感想人生在世,一定要相信因果。「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一定要看淡、看破,放下執著,保持一清靜心去禮佛拜懺,經文裡有無限的智慧寶藏,生生世世都受用無窮,尤其是天德門的弟子,福報非同一般,不能只是想要看眼前的現世福報,來論斷菩薩的靈驗或不靈驗。
平時我們看光諭常以自己的意思來解釋,分析裡面的涵義,殊不知菩薩之用詞用心良苦,廿字真經說到「仙佛聖賢,編訂經文」,我們是普通的凡夫,不論多有學問、多聰慧、多有才智,相信也比不上菩薩的千萬分之一;無形道祖聖誥經文裡有句「官貴不足以迷我」,以我們世俗人的眼光來看,有些人以為是經文錯誤,認為不是「官貴」,而是「富貴」,師尊臨壇時親自解釋「官貴者,寬闊誘俗而力達;富貴者,窄小顯達之貴也。有自命不凡者,自認學問高,移研添枝,希子等靈敏清正,不被所搖移。」思之、畏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