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期二版 蜻蜓的生態 屬於不完全變態   
  
蜻蜓羽化照片
(照片由大村鄉劍門花果園園主賴仲由先生所熱忱提供,並感謝賴先生提供蜻蜓羽化生態的諮詢,協助做正確更正。)

                文 ‧ 吳鳳凰

       72期天德通訊「試解偈語」,在「黃華靜點蜻」一句中,對蜻蜓生態的解釋,誤將「不完全變態」寫成「完全變態」,更正如下:
       動物們為了生存,用不一樣的生命形式來適應不同的環境,就叫做 「變態現象」。蝴蝶的變態現象分成卵、幼蟲、蛹和成蟲等四個階段,稱為「完全變態」,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任務,而蜻蜓的生活史則包括卵期、稚蟲期、成蟲期,沒有經過蛹期,是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當蜻蜓羽化時,為了避免遭遇天敵攻擊,羽化時間通常都在夜晚、清晨時段,牠們先從胸部背面裂開細縫,然後再由頭、胸、腳部陸續拔出,等到全身及翅膀都變乾、變硬,即可振翅高飛。
       透過對蜻蜓生態更進一步的了解,蜻蜓的羽化過程沒有經過蛹期,是由成蟲期的水蠆樣子,自胸部背面裂開細縫,然後再由頭、胸、腳部陸續拔出,等到全身及翅膀都變乾、變硬,即可振翅高飛,展開全新的生命旅程。
       自暗無天日的水底爬出,飛躍上光明的天空,這蛻化的過程當然不是一蹴可幾,從卵的孵化,幼蟲到成蟲的成長,形態上會發生幾次重大的改變,十至十五、六次的脫皮,讓水蠆變得愈來愈成熟,等到水蠆老熟時,才有機會爬出水面,在水生植物或岩石上羽化為蜻蜓。
       人一生的誕生與成長,由卵形的胚胎發育雛形,再由一個嬰孩到成年的成長,其中也歷經種種的改變與蛻化,嬰幼兒期、青少年期、壯年期、老年期,雖然是同樣的身軀,但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樣貌與成熟度。以一個入道修行的人來說,從對道的懵懂無知,到悟道過程的一層一層蛻變,也相似水蠆一次一次脫皮之後的成長。
       廿字大道,廣而深博,由淺入深,由深而超越,有一次的領悟與實踐,捨去一些世俗的汙染與偏見,就如同脫去一層皮,又使自己邁向更成熟的層次,一回一回的考驗,一回一回的通過歷練,直到功果成熟,才到達羽化的時機,當靈魂離竅時,登入仙境,便擁有不同於拘束肉身的自在自適。
        蜻蜓羽化,由老熟的水蠆本體變化而出,樣貌與水蠆大大不同,卻是同一個生命。人的境界鍛鍊,由對廿字的無知,到對廿字的領悟與實踐,就是一種蛻變,比如不明事理走入歧途的人,能覺悟過錯,重見光明良善,並做有益社會大眾的事,那麼在這明覺的過程裡,他已脫掉一層世俗的染著,獲得一次成熟境界的提升;又如貪污不廉的人,在領悟廉字義理之後,能實踐廉字修身,淡泊為懷,不貪取一切財物名利,同樣是脫去一層世俗的染著,有一次成熟境界的提升。相似這種蛻化的種種情境歷練,在於一種捨得的功夫,能捨棄違背廿字至理的種種偏行,才脫得去世俗染著的外殼,在靈性不斷的淨化中,獲得清靜的法身。
       不受迷惑的定力,由靜中培養,靜能沉思,靜能自我覺察,靜能不起波瀾。「寧靜致遠」,修行証果是一條長遠的路,要是少了守住寧靜的功夫,極可能走向偏徑,或是半途而廢、功虧一簣。對於有「來歷」的人而言,每一次輪迴都是修行,都有重要的課題要磨練,完成這些課題,才有精進一層的道功,品第的層次,才有上升的機會。
       修行是這樣的一條遠路,在奉行廿字而靜處的生活裡,一層一層脫去種種偏執的外殼,成就一個羽化的時機,最後清淨之靈離竅而去,飛昇虛無的光明太空,便享有不同於拘束肉身的自在。
       丈六法身不同於人的肉身,靈光不同於人的形體,差異雖大,但法身卻是人身修行而成。蜻蜓「不完全變態」的生態特性,更相似人的修行,同一個個體層層蛻化,最後由自己的個體羽化而出。我們的靈藉由一個生命體,在生活、在做事、在修行,靈性到某一個時機與程度,這個靈脫離寄生的生命體,幻化不同於凡軀的形貌,重大的改變有玄妙之處。
        「大道藏於糞土」,自然是人的大教室,啟示我們許多心領神會的道理。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73092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