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期二版 紅塵俗世盡是幻 何故迷夢醉難醒
                文  南山耕田

        大道本從先天自然而來,「無言」、「無色無相」,至公無私,任何生靈都可依德修行,遵善奉持,達到參化道境,並循境界修養登上天梯,返歸自然之天人合一。然而大道無言,以聖人之言為教化,所以天生聖人,教導人民移風易俗,由惡濁之氣轉向淨善之氣,扭轉乾坤同歸大同、同登極樂。因此聖賢仙佛累劫倒裝臨凡,奔波勞苦教化民風,以自身「內德外功」作為表率,披荊斬棘開創「道路」,使無知而有知,使覺者更上精進,藉助有形返歸無形,保護靈性命脈永續不絕。
        我天德聖教師尊 一炁宗主,正是應世界大劫,自眾香妙國佛王至尊倒裝臨凡而來,以神聖、聖人之教化,倡行廿字代天宣化;以至公無私之願,而有天德教傳教弘法於人間。
        師尊明言「吾道純屬維繫人心,納民軌物」。天地無心,以人為心,人居處天地之間,代天行化,而能因凝聚善氣回轉惡劣世運,所以廿字每一字至理,都是要教育人心明白至理,去除偏見、邪見,將人民萬物納入常軌,遵行正道以化解三期劫運。只是廿字教化人間,阻難重重,使我師深深嘆息,不得不發言告誡,苦口婆心再三勸導,期盼皈依弟子自俗世的迷夢中醒覺,救人救己、自度度人,共挽三期。

未能體念師慈悲救世,深嘆置勸導於罔聞

        師尊批示第一件不得不言的事:感嘆雖有弟子能體察師慈悲濟世的苦心,而遵行效法師的勸言行止,但是多數卻沉醉迷夢之中不能醒覺,甚至將師的多番勸導當作沒聽到一般不加理會。 師尊的悲嘆令人同感,身為皈依弟子不能珍惜因緣、不能感懷師恩、不能遵奉師的諫言,不是無知便是狂妄;三界仙佛無不崇敬我師,同挽三期聽令遵行,過去聖賢亦以皈依我師為榮幸,我們仍在俗世的凡人竟不知惜取與師的因緣,心繫法脈,公而無私推行廿字,那麼皈依師又所為何來? 天德三寶:皈奉道、天、師(一炁宗主、無形古佛),尊崇道統,體行上天好生之德,忠傳正宗。沒有我師 一炁宗主創教,以肉身化現廿字,又那有弟子可依教聚會,奉道而推行人間之事,更有誰循循善導,提攜我重返原鄉,登天人合一之境?師愛弟子不惜捨棄金身日夜奔馳,弟子愛俗世虛幻不了解師的用心勞累,教道不能產生弘揚的力量,並非我師的德養不足,是弟子背道而馳,不聽師訓,自己毀棄自己。

發心容易恆持難,知過犯法敗道自毀

        師尊不得不發言規勸的第二件事:所有皈依弟子初皈依之時,都能認定二字發心修持,可是時間一久,受到俗世酒、色、財、氣的迷誤,又交雜貪、瞋、愛惑亂心性,役使人的形體在各類的俗事裡奔忙,不能專注於道的精進,使得入道的初發心完全喪失;更有可悲者,名稱上雖然加入教社,實際的涵養只是空有職銜,不遵守廿字修行,知過犯法,自己的修持不足,也未能生起勸化他人的力量,所以無法感召外界信仰廿字。不論是民國二十五年 師尊有感而發的教誨,或是近年教道宏揚的趨勢,都經歷盛衰起伏,興盛時弟子眾多遵行有序,衰微時弟子漸漸稀疏。
        造成衰微的原因,今日與過去都是一般,頂著職銜的人被職銜的名相迷惑,自視過高,一切都瞧不起,唯有自己是對的,聽不進勸諫,喜歡做俗世的大事彰顯己聲己名,輕視含藏默養、韜光養晦,致使爭鬥不休互傷互毀,又因為高傲自以為身分不同凡俗,不能放低身段,以無色相之慈悲心與各類大眾互動往來,導人入善,以致教化有限;再者,此時是「人物共處」的時代,因果循環相報,物類轉入人寰,人類的秉性不整齊,好壞雜居,容易產生人我不同的知見而互損,君子不與人爭,退轉自修,小人反而假道從中獲利;另有以道招搖撞騙者損傷道名,賢能的弟子因隱惡之情不能撥亂反正,愚昧頑固的人卻當成口實將愚癡者的惡行向外宣傳,使得吾師的道無法令人十分信仰,這些過錯都不是別人來毀傷我們,全是皈依弟子貪戀俗世名欲、利欲,不能敬謹修養謙和自毀自棄。

辦道本是救世救人,無官僚式之權力

        師尊不得不發言規勸的第三件事:道的本旨純粹是救世救人,修行在改過遷善,可嘆沽名釣譽的份子雜處教道之內,追逐名利,竟不能用心推行廿字,只是勉強守成,不以挽救民命為己任,因此無法進取。 師尊傳道是普度大法,教化有形無形,對物類不分山精水怪,對人類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有緣皆可度化。可惜具有職銜的人,追求名利,以利為重,不顧念貧窮者的窘境,未能救援貧者度其入善道之門,反而因窮而遠拒,如此色相偏差,致使德教名聲不能遠播,不能遠播德聲,則是官僚式的弟子未能體察道的本旨,將便利推展事務共宏道務的職銜,當成是俗世官銜,仗著一點職銜展權勢、擺威風,自尊自大,使團體難以圓融一氣,使教外之大眾難以親近,道不能宏大,是自己阻礙了自己。

不修人道,圖求法寶只是枯坐

        師尊不得不發言規勸的第四件事:入道之門行持的要點,需要先修培「人道」,從做人的德性修養起,實行廿字、守五倫,人道成就完滿,天道自然建立。我師以無私之至公,指出修坐玄關大道給靜心修坐的同道九轉丹成的機會,然而貪坐的同道圖求速成天道,竟荒廢人道,本末倒置,不過緣木求魚。道功要長進,必須多多培養外功,有力量者佈施財物,協助教、道宏揚;有空閒時間的人,隨處救人治病;在家也可以宣傳引導感化眾生,甚且力量不足的,多到佛堂服務,參與法會度陰度陽,都能累積外功,如此內德外功兼具,修坐自然漸進佳境,否則人道不修,也是枯坐、死坐,白費光陰。
        綜觀過去現在, 師尊與仙佛賜下的各類寶物、法寶,難計其數,但是「無德受之也徒勞......有德受之隨心法」(1)具有無形妙用的法寶傳授給人,是期望人人發願力行廿字,救世度人,挽回劫運,並非讓人一意孤行,自炫神通,所以無德之人,即使接受法寶,也沒有作用;有德性修養的人,則能隨心用法,妙用無窮。總之,不躬行實踐廿字,教、道難以弘揚,個人企望的天道亦難成就。
        天理循環,陰功絲毫不差,唯有從做中得,才有行劫時化險為夷的機緣。德教植基蓬萊數十年,曾花開遍地,今時冷清,數十年間 師尊不厭其煩時時教誨,提醒富貴如雲煙,早醒黃粱夢,人爵易得天爵難得,專著返天的機緣,可惜人還是迷失在俗世種種的幻象中,跌得重、跌得痛,甚有到老糊塗,晚節不保,前功損棄,皈空後才後悔不已。
        「佛法年遠離真相,宗教日久生變異」(2),佛陀一入涅盤不久,小乘佛法已無人知道,佛法傳至東方,受時、地、語言差異,而有多層隔膜,經、律、論三種真偽混雜,難以辨識,再加上各以色相自認自己見解為是,因種種變異,想要修行佛法見道者,著實困難。民國四十年 師尊降諭開示,感嘆還宮未久,名存實亡者已經不少,更怕年久日長,弟子失去 師之願力,而偏離救世度人的真相。

秉願來世,是天之志工

        師尊多番提示我等,都是立願挽災救世,到此娑婆世界,既是自己發願而來,即是天之志工,不存功德相,不貪享俗世名利,若要願力圓滿返天本位,旅費是奉守廿字的多寡,而不是俗世職銜的高低。數十年來迷亂在職銜誰高誰低的爭持下,內耗凝聚力、外損道信,加上「道賊」私心竊道外傳,以假亂真、藉機混淆,德教遭逢「道劫」之磨難,法脈能接續至今,全賴先賢前輩勇於苦撐、無形顯化。我們不能不自我檢省,實踐廿字做到多少?濟世救人做到多少?人道又修到多少?是否誤把便利分工合作的職銜官僚化,自是自大?皈依師竟不遵師之諫言,又為何皈依?不能矢志不移為我們的 師尊分憂解勞,不能為道相互敬重,使我們的 師尊減少憂慮,又那堪言稱弟子?
        「道,乃方便後學行道、參悟,非是個人獨佔之權。」(3),師尊慨歎皈依者信心不定,離不去私慾之心,爭權、奪利、圖名,不知道潔身靜修,反而掩飾錯誤、玩弄心機,不過是徒具虛名罷了!自修無道,那能修度他人?阻礙莫不是自己招來。
        師尊長居世間時,口吐經文、著作經典,皈空後又時時以光訓天人交通,教誨大眾,研讀德教經典、聖訓,自能貼近 師尊的正道教法,若是誤信道賊外傳之法,將迷失更深,或是將外道內傳,則更添罪過。
        學道無高低、貧富貴賤之分,先進者、後進者、未來將進者,都是 師尊的弟子,開導師或一般弟子,不論何人都能依循廿字遵道修持,各得功果,各返本來。因此紅塵俗世無色相可迷,無權仗可剛愎自是,能醒迷夢則得宏大我佛廿字大道。

附註:
1. 參見天德叢林,頁298。
2. 參見天德叢林,頁324。
3. 參見天德叢林,頁232。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73066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