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期一版 秦道監淑德導師生平事略
秦道監閨字淑德,道號大覺,生於民國十三年八月三日,祖籍安徽省臨泉縣,為地方望族啟雲公之長女,夙嫻女訓、溫馴善良、德行兼備。
民國二十七年滿腔愛國熱忱,毅然加入戰爭幹部團之行列,其后離鄉別親,於三十八年隻身來台,於翌年于歸胡公笑塵先生,定居於高雄市新興區,伉儷情深,相夫教子,克勤克儉,一向待人誠懇,鄰里戚友莫不稱揚。
秦道監素有善根佛緣,早遇明師,親近善知識,民國四十九年於高雄市皈依天德教台灣開山祖師王公笛卿夫子門下,成為德門正式弟子。此後勤修道業,精進不懈,求法虔誠,勵行廿字。於此期間兼顧家庭與道務,從無怨悔。民國五十六年笑塵公不幸歸空,享年五十六歲,道監從此母兼父職,倍感艱辛。同年奉天命接任開導師之重任,又於民國五十九年奉無形旨意,隻身來台南開壇辦道,獨自攜年幼子女,至陌生環境開創道業,期間之艱辛可見一斑。
初期以「中國精神療養研究會台南市支會」名稱申請立案獲准,隨即展開積極擘畫,竭誠宏道揚教,傳播廿字福音,並熱心參與慈善公益,年年獲政府評選為績優社團,此後奉持廿字同道日增,歷經三次搬遷,直至目前念字聖堂現址,設立佛堂,迄今已三十四年,教務、道務蒸蒸日上,一方面宏揚廿字大道,一方面進行人才培育訓練。民國六十一年起三年內,相繼籌備台南、台中、屏東、彰化、台北市、台北縣、苗栗縣支會,至此北、中、南均已設立道壇,一致推行精神療養及宏揚廿字至理,濟世度人,脈絡一貫,全省各地普遍獲致迴響。天德教在台基礎於焉奠定。
民國六十四年五月初八日開山祖師返歸本位,道監承繼開山祖師道業,更覺責任重大,夙夜匪懈,終生奉獻,不遺餘力,戮力於道業發展。
更於民國七十年至八十二年間,積極推動教育訓練外,對經典儀規亦著手整理編輯,強化組織功能,完成德教立案,十年內真可謂成效卓著。計完成開山祖師紀念文物館、圖書館、創刊發行覺明雜誌,發揮文宣宏化的功效。
並於七十八年天德教奉准立案,成立天德教總會,又費時兩年整理經典,計分經、律、論、行品,四類八部二十八卷德藏經。道監同時更發大宏願力,完成籌建「凌雄寶殿」的盛大工程,為道務及教務的中心,以完成開山祖師的遺命。凌雄寶殿落成至今已有十年,舉辦無數次文教及訓練活動,成效卓著。
總會成立之時,因不能有總開導師之銜,眾弟子對秦老師致以最高崇敬,即以「道監」之名稱之,尊為本教最高領導人,也是天德教所有乾坤弟子的精神導師。
近四十年光景,秦道監秉承師命,設壇宏道,廣推廿字及推行精神療養,真所謂功深道高。道監菩薩心腸、慈悲為懷、遇貧賑濟、見善勇為、捨身不吝、度陰度陽,當仁不讓,領導教會,即使年高體衰亦經常南北奔波,不辭辛勞、不負眾望,擁護德門,功實難忘,誠為德門之最佳典範。
道監畢生於宗教、對國家社會之犧牲奉獻,其功至偉。為人慈悲仁厚,眾望四方,唯道唯貴、唯德為尊,人天一炁、毋忽所崇,而今功成圓滿,自在解脫,永証無生矣。
道監八十有五,福壽全歸,道範長存,一生行誼殊堪崇頌,爰述事略,用彰聖德,藉表哀思。
天德教秦道監淑德導師治喪委員會 謹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