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期三版 孝字指南集解(之四) 【人生指南孝字集解】將忤逆心換個孝心

(續84期二版86二版87期一版

原文:蕭大宗師昌明夫子
集解:阮護憉


【原文】
        噫,試思十四歲以前,何曾有妻,何曾有子?試思二、三歲以內,何事非父,何事非母?俗語云:「飲水記前情」,不有父母,安有我身;不有我身,安有妻子?水有源,木有本,仔細思念,則前此之生育我者,父母也;撫字我者,父母也;教誨我者,父母也;婚配我者,父母也。父母非馬非牛,而為我勞苦一世,父母非奴非僕,而為我經營一生,父母之於我,有如此大德深恩,而我反謂父母為造人之機械,反謂父母之生養教誨,本其分所當為,是真禽獸之不若矣!

【主旨】
        此據案論斷,與上文豈非禽獸不若一節相叫應,以見仇孝之邪說,出於忘恩悖性,違反天理,禽獸不如,願人勿受其迷惑也。

【集解】
撫,猶存恤安慰之之意。字者,禮,女子十五而笄①,男子二十而冠,父為之命字②,表成年之禮也。

【原文】
        吾觀天下不孝之人,父母或需一物,生慳吝之心,殊不知我之身體,原為父母所生成,何況身外之物耶?父母吩咐一事,生推諉之心,殊不知君欲臣死,不得不死,父欲子亡,不得不亡,死亡尚且不避,何勞苦易為之事耶!

【主旨】
        此緊貼不孝而申說之,欲天下之不以孝道為然者,於此等處,認明其理也。

【集解】
        父母或需一物,即生慳吝心者,或恐消耗其金錢,或恐損壞其物件,所謂父借鋤耰,慮有德色,何尚望其奉養?不知與父母為一體,薄俗大抵如是也。
        君欲臣死,不得不死,父欲子亡,不得不亡,吾意世人腹誹③,而嗤為封建之謬者,有之矣,獨不思夫④欲其死亡者,非無端也,大義所在,又何所謂封建民主。當今壯烈之士,為國家民族犧牲者不少,昔蘇武嘗謂李陵曰: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梁武帝時,侯景作亂,梁王命尚書羊侃,督軍禦之,賊逼臺城,侃長子鷟,先為侯景所獲,執來城下示侃,侃謂曰:我傾宗報主,猶恨不足,豈復計此一子,幸早殺之。數日,復持來,侃謂鷟曰:久以汝為死,猶在耶,吾以身許國,誓死行陣,終不以爾生進退心,因引弓射之。景以其忠義,亦不加害。此古人言行,正氣凜然,豈妄也哉!今言民主,正好學習之。

注釋:
1. 女子十五而笄:古代女子年滿十五歲,行束髮插簪的儀式稱為「笄禮」。
2. 男子二十而冠:古代男子年滿二十歲加冠,稱為「弱冠」。二十歲成年禮後,父親為兒子另取字號。孔穎達<正義>:「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
3. 腹誹:口不言而心非議之。誹,音ㄈㄟˇ。
4. 夫:文言文中用於句中,無義。因ㄈㄨˊ。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64092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