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期二版 孝字指南集解(之八)

【人生指南孝字集解】將忤逆心換個孝心

原文:蕭大宗師昌明夫子
集解:阮護憉


(續84期二版86期二版87期一版89期三版90期二版91期二版92期二版

【原文】
         (二)曰衣服。凡富貴之家,固不難採辦錦繡,若寒素之子,即平常布服,祇需冷暖合宜,換洗周密,亦可以安慰父母。古人有以磚炙熱,布包置於足後者有以錫造壺,熱水置於被內者,因年老人火氣不足,遂以他物溫之,亦曲禮冬溫之意也。漢黃香,年方九歲,夏則以扇拂其父母之床,冬則以身煖其父母之被,太守劉護表而異之,彼以年小行孝,年長而不知乎,此衣服之不可不調理者也。

【主旨】
        此言養身之目二。

【集解】
        何謂曲禮冬溫之意?曲禮,禮記篇名,謂禮節之多,細微曲折也。曲禮曰,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①,昏定而晨省。謂冬冷,當設法溫煖其床褥;夏熱,則清其暑氣、凉其枕席、驅其蚊蚋之類;日暮,則安其寢處;晨早,則問其安否何如,此人子居家事親之常禮也。
黃香者,東漢江夏安陸人,字文彊。從幼,孝事父母,夏月,扇枕席,冬則以身溫被,九歲,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喪,鄉人稱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劉護,聞而召之,署門下孝子,甚見愛敬。香家貧,內無僕妾,躬執苦勤,事父盡心奉養,遂博學經典,究精道術,能文章。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官至尚書令。

【原文】
         (三)曰起居。為人子者,必需時時關注,凡江湖風浪、危橋險岸、雨雪霜霧、清晨黑夜,不可令父母輕往;喪祭、訟、憂愁及勞心費力之事,不可令父母去行;若為喜慶、安逸、快樂之事,則多勸行之;父母之所喜者,如念佛談禪、招飲、閒遊之類,則亦多勸為之。其行坐臥,必需顧料扶持,使父母安閒自在,快活度日,即為人子盡心之處。至於美宮室,則令父母居之美器物則令父母用之,凡父母之所好者,則張羅以致之;父母之所惡者,則自受而用之,此起居之不得不調理者也。


【主旨】
        此言養身之目三。

【集解】
        起居。即日常寢息與活動之事,原文已甚明白。大要為人子者,總在處處當心,務令父母身安快慰,乃為養親之道,曾子曰: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孝子之身終,終身也者,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②。是故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於犬馬盡然,而况于人乎?與此大旨相同,然今有習異邦之俗者,難可與語此,教化不可謂不重也。
        念佛者,持名持號,如念南無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又大悲心陀羅尼等,作用在去邪思妄念,使心性歸於清靜;談禪者,謂談論禪理,如參究經偈,定心、靜慮、尋玄、悟空,觀照性理之類,皆有益心靈,可除煩惱,而得自在,故宜多勸為之。孝子得親順親,故用物亦視其好惡,餘事可知矣。

【原文】
        ( 四)曰疾病。父母年老氣衰,容易受病,病則加意調攝,小心奉侍,左右相隨,不可稍離時刻;飲食藥餌,親自為之,不可委諸奴婢。昔漢文帝,母后有病,湯藥必親嘗之,何士庶③之賤耶?父母在病中,有污床褥,為子者必勤勤拭換,不可稍有嫌惡之心。試思彼在懷抱時,便溺糞污,父母何曾嫌惡耶?昔黔婁為親嘗糞,人皆以孝稱之,何况拭換之勞,尤為易易④乎!古有因父母之病,衣不解帶、食不甘味者。噫,彼亦人子也,我亦人子也,彼能是,而我豈不能是乎?此疾病之不得不調理者也。

【主旨】
        此言養身之目四。

【集解】
        孝經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⑤故父母病,為子者不可稍離時刻,蓋其年老有病,或時有緩急,或時有需求,或時有吩咐,或時有變態⑥,所苦堪憂,不一而足,此不能放心,稍離左右者也,况等閒視之乎?
        漢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仁慈恭儉,以德化民,多善政,母后薄氏,病三年,帝侍疾,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之,而後進。
        黔婁,姓庾,字子貞,南齊新野人,為孱陵令,到任未旬日,忽心驚汗流,遂棄官歸,其父則病痢也。醫者曰:欲知瘥劇⑦,但嘗其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憂之,每夕祈於北斗,願代父死。父卒,居喪過禮。
        古人侍父母病,衣不解帶,食不甘味者,漢文帝之外,有漢蔡邕,性篤孝,母滯病三年,自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孝武時,殷仲堪,父病積年,衣不解帶,躬學醫術。晉王祥,侍父母疾,衣不解帶。梁昭明太子,侍母疾,衣不解帶。唐竇抗,侍父疾,束帶⑧五旬⑨不弛⑩。夫⑪衣不解帶者,不敢安寢也,故食亦不甘味,憂勤之至也。

【原文】
       上列四端,如調理飲食,所以報乳哺之恩也;調理衣服,所以報襁褓之恩也;調理起居,所以報提攜⑫顧復⑬之恩也;調理疾病,所以報痘痲醫救之恩也。父母種之於前,而獲之於後;子女受之於前,而還之於後,投桃報李,友誼且然,何父母非朋友之比耶!養身之大如此。

【主旨】
        總束養身四端,至此作一段落。

【集解】
        所示養身之道,祇是大畧,如件件做到,猶是人子報恩分內事,父母原非不勞而獲。白過分於子女,是以父母之恩言;投桃報李,是以普通人情言,父母非朋友之比,即其恩德,更非桃李之比,理至顯明,彼且以報,此何以不報?
        襁,負小兒之帶。褓,覆小兒之被也。顧復,言父母養育小兒,旋視回顧,頻頻不捨,愛而篤慎之情也。詩小雅,蓼莪之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⑭」投桃報李,言人情贈答,善來善往之意。詩大雅:「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注釋:
1. 冬溫夏凊:在寒冬裡為父母溫暖被褥,在盛夏中為父母搧涼床蓆。凊,音ㄐㄧㄥˋ。
2. 孝子之身終……終其身也:孝子之身終,並非指事奉父母親之孝心至父母親身終去世就停止了;「終其身也」,「其」是指稱孝子,是指孝子之終身,不是終竟父母之身,也就是說即使父母親去世了,孝子仍懷抱孝心,直至孝子本身生命終了為止。
3. 士庶:士人和百姓,亦泛指人民。
4. 易易:非常容易。
5. 孝子之事親也……然後能事親:一個孝子侍奉雙親,對父母日常生活飲食起居,能竭盡自己的恭敬心;以歡喜心供養父母,使父母心情愉快;父母有病,及時提供治療,表現自己的憂思日夜侍候不輕易離開;父母去世時,盡己哀慟之情,依禮用心地辦好喪事;父母去世以後,每年祭祀要嚴肅認真,飲水思源,時時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這五樣具備了,才能稱得上是事奉雙親。
6. 變態:意外變化。
7. 瘥劇:病的猛烈。瘥,音ㄘㄨㄛˊ,病。
8. 束帶:腰帶。
9. 五旬:五十天。一旬十天。
10. 弛:鬆懈、怠緩。
11. 夫:音ㄈㄨˊ,發語詞,無義。
12. 提攜:牽著手走路。
13. 顧復:一再的回頭看。比喻父母養育的恩德。
14.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父母雙親生下我、養育我,撫育我、餵哺我,養活我、教導我,庇護我、呵護我,不厭其煩地進進出出始終回望我、懷抱我,父母如此的恩德,像蒼天一般的廣大無邊,我如何能報答得了這樣廣大的恩德。鞠,音ㄐㄩˊ,養育、撫育。拊,音ㄈㄨˇ,通「撫」,撫育。畜,音ㄒㄩˋ,養育。長,音ㄓㄤˇ,養育。腹,懷抱。昊天罔極,蒼天無窮,比喻父母恩德如蒼天廣大,無以回報。昊,音ㄏㄠˋ。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882225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