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公住世行道濟眾見證】
文 ‧ 劉彥
每年春祈法會後,都要去新竹德光山天德堂側為 師公(王笛卿夫子)掃墓,我已有兩年未曾參加了!
在法會時就登記要去的人數,以便包車及準備餐點。於三月三日(即青年節)早晨七點半,由台南市念字聖堂前出發;車子滿載著大人與小孩,行駛在嘉南平原的高速公路上,我看到那一畦一畦的稻田,鋪著綠油油的秧苗,微風從它身上拂過,越是顯得無限的嬌柔可愛;那一架一架的葡萄,正在爭先吐出嫩綠的新芽。真有說不出的舒坦。
也許是年紀大了!也許是這兩年國內政客的蜂起;政治的紊亂;盜賊的猖獗及公權力的衰頹,使人感到萬分的憂慮與無奈。因而對人類社會產生極度的厭煩,而對自然景物的寧靜就特別嚮往了!
十一點多到達目的地,在天德堂前的廣場下車,大家紛紛穿上道袍,有的拿貢果,有的拿鮮花,有的拿香燭紙錢,由老師主禮,弟子們排列左右,跪拜叩首,上香獻果,鳴炮,焚化紙錢,完畢!還有很多弟子,拜了又拜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我站在墓園的一角,目送大家步下石級,墓園回復了寧靜,只有我的思念隨著那焚紙的餘煙,在空中慢漫的盪漾!
我常認為自己的佛緣淺,無法於 師公在世時進入師門,得親獲活佛教益而引為憾事。因而在老師及諸先進們談及 師公時,我總是傾耳恭聽。於是我了解一位真正證道的聖者,並不是看來有仙風道骨的氣質,更不是道貌昂然的外表;而是有超凡的肚量,無我的心懷,大智若愚的涵養。記得有位先進在惋惜浪費幾年時光時說:「都是 師公害的,我本來早幾年前就認識 師公,我看祂那土老頭相,一點也不起眼,那裡像個得道的活佛?於是我掉頭走了,一誤就是幾年,現在想起來好可惜啊!」
但另一位先進,一提到 師公,就掉著眼淚,他說:「我在今世就從來沒有見過像 師公這樣慈祥的老人,他把每個弟子當作子女,把每個病者當作親人;尤其是住堂的弟子。祂自己的生活非常節儉樸素,有了東西,都分給大家吃,貧困的弟子,更是多方照顧。十幾年前,我陽壽已盡, 師公為著救我,把我的姓名、八字寫著藏在帽子裡,日夜不離地戴了四十九天,才使我躲過死關。我只不過是祂老一個無用的弟子而已!」
在大家的言談中,我相信 師公對眾生的愛護是無偏私的,而弟子們對祂老的尊敬更是至誠的,所以他們去看望 師公,都是隨地以三跪九叩首之大禮來表示敬愛之情。這不但是 師公仁慈道德的感召,更須要道與法的懾伏,然而此懾伏實非懾伏,乃是出於自然,所以可以惟持久遠而不衰。故老子說:「聖人所以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真是有道理,我們又何必處心積慮去貪去爭,而害人害己呢?
(錄自覺明雜誌24期,頁61,79年7月1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