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期一版 身體力行而得廿字之正信(之一)
               文   吳鳳凰

       在自由的時代,信仰可以並存共榮,但是正信足以返本歸一、挽災救劫,迷信卻會誤導人生、加重劫難。如何處此塵濁卻不迷失,而可復返自己的本來,又能普渡眾生,當然必須具有廿字的正信力量。身為廿字弟子,對廿字的信仰不只是口誦而已,對佛菩薩的信仰也不能只是祈求罷了,更需要的是正信廿字與實踐廿字。實踐必要對廿字哲理有正確的體悟、施行,才不會落入迷信,自誤誤人;如何體悟,如何施行?惟有研究德藏經、師公圓明至聖佛撰述的著作、歷年諸佛菩薩聖賢仙佛諭示的光訓等,才能明澈廿字的義理,而於正軌上度己度大眾。
        擇選五篇 師尊與師公諭示的光訓,共同靜思詳究,如何修與做,才能具備廿字的正信正行,以保有自己的精神健康永固。

實踐廿字乃人生修齊之道,不行廿字教道難發揚

一炁宗主    降諭:
        一生萬物,炁化陰陽,宗開德教,主掌八方,人生修齊之道,莫如吾創之廿字,若果①躬行實踐,能消一切苦厄,能解一切灾難,運行逆轉順,否②轉泰③,有作必遂④,有行必成,前程無量,大放光明,福祿壽喜四字,不求而自至⑤也。諸生祗知廿字醫病功效者多,而知此大福利者少,希汝等正心誠意,言行合一,實行廿字,一年半載,試看是否如心,無形感應如何?吾之門人本多,實行廿字者,百難得一,因此教道未能發揚光大,從今彌羅法會⑥後,希諸子大醒南柯之夢⑦,覺今是知昨非,為身家勇猛立功、立德,作社會之楷模,為天德之賢才,精神健康永固,靈光雲遊上界,豈不美哉,此批。    (四十年辛卯三月廿一日)【註1】

注釋:
1. 若果:如果。
2. 否:壞、惡。
3. 泰:順適如意﹑命運亨通。
4. 遂:稱心、滿足。
5. 至:到。
6. 彌羅法會:青山天德聖教六屆彌羅法會。
7. 南柯之夢:廣陵人淳于棼在夢中被大槐國國王招為駙馬,當了南柯郡太守,歷盡人生窮通榮辱,醒來發現躺在大槐樹下,而一切的夢境均發生於樹旁之蟻穴。南柯一夢,比喻人生如夢,富貴得失無常。

違背廿字,神前祈福祈壽者,則是迷信

一炁宗主    降諭:
        彌綸①玉旨慰群心     羅天大醮可通神
        法船普度三千界      會集金盤九二靈
        大願菩提完六屆②  功圓果滿放光明
       告爾乾坤勤廿字       成全德業慶昇平
        夫③行道者,惟此廿字是遵,廿字之道,不但修身養性,且可免禍消災,獲福延壽,不過平日不自修持,違背廿字,而於神前祈福祈壽者,則是迷信。欲求免禍消灾,首宜實行忍和二字,若能行善立德,自可福集壽增,故本教破除迷信,而注重哲理研究,反之,即是貪妄,貪妄即陷入迷信。須知身體力行,得亦如是,不得亦如是,如是而已,無妄思,無煩惱,名曰自在,何以自在,具明覺故,不明而明,不覺而覺,即得大圓通,即說
偈曰:
        圓而圓兮通而通     妙而妙兮窮不窮
        孽海之中藏至寶     覺明之後見大同
        法會告圓在即,諸生不辭辛勞,挽劫救灾,誦經八十三日,上格蒼天,下拔幽魂,陰度陽化,災消劫減,余心大悅。我願乾坤,法會告圓返里,宜各遵守廿字,不問農工商學,除日常業務外,一切為人處世,弗越乎廿字範圍④,方不使予⑤失望,雖然無形無色,其中感應甚深,同道與非同道之間,亦宜和靄謙恭,正己正人,立仁立德。
        吾教以廿字為宗旨,并無其他異法,或有妄言妄行,切莫輕信,除廿字之外,一概都是虛妄,換言之,仙亦非仙,佛亦非佛,仙佛乃是金精純陽之體,成之於誠,至誠之志,如井泉不波,如鏡之光明,若貪若妄,邪魔乘機而入,欲仙則化仙應之,欲佛則化佛應之,佛與魔皆由心念而召⑥之,故金剛經有云,無人我眾生壽者相,此乃除魔之法。魔本無所魔,心即是魔,心何以魔,因不能除一切等等相,見色即動,見形即忘,便生嗔恨心、煩惱心、恐懼心、是非心,皆因不能破除色相而起,若無一切等等相者,便得自在心、清淨心。
        故信道切莫迷道,迷道反誤道,不但不成道,棄正行邪道;行道須守道,切莫行外道,外道教中傳,天譴最難逃。現大劫雖然減化,然亦隨人心善惡之轉變,希乾坤諸子,應各事生產,及常具慈善之心,宜節衣縮食,戒一切虛耗,節餘資財,廣行功德,利濟群生,續行余志,至誠不息,自然一念有感,今特剴切⑦訓示,各宜遵守勿違,此諭。
偈曰:
        皈依守道須行道 恪遵吾旨宏德教
        邪正分別概由心 莫把旁門作正道       (四十年辛卯五月初五日子刻)【註2】

注釋:
1. 彌綸:周遍包羅。
2. 六屆:青山天德聖教六屆彌羅法會。
3. 夫: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
4. 弗越乎廿字範圍:不要超出廿字的範圍規範。弗,不,音ㄈㄨˊ。
5. 予:我,音ㄩˊ。
6. 召:招致、引來。
7. 剴切:規過勸善。

堅定廿字至真信仰,不外問旁門免墮沉淪

清風古佛圓明至聖    降:
        至誠誦經典,願減前世愆①;大地皆清泰,仁道福增延;吾教乾坤子,共挽人地天;仙佛皆護法,道大裝地天。輕災減殃喜無邊……
        藉此春祈,乾坤秉願,余有數言乾坤諸等覽:既進教門,即是修身,誠立宏願,度己度人,蜚言②不聽,是非毋聞,誠秉廿字,矢③修矢行,莫貪名利,利養色身,色身是假,少有百春,大道不修,外問旁門,惡滿遭報,墮入沉淪,貪念無止,纍孽敗名,願我諸子,廿字至真,信仰堅定,天人合一,道化三清,有志奉行,代代康平,門第少災星,此賜諸乾坤。 (民國八十年歲次辛未二月初五日午刻)【註3】

注釋:
1. 愆:過失、罪過。音ㄑㄧㄢ。
2. 蜚言:沒有根據、不實的話。音ㄈㄟ。
3. 矢:立誓、發誓。

廿字拯世醒癡,度人度己度萬物;持正立德當先,禁戒肅嚴


一炁宗主    諭各壇諸乾坤:
        春祈邀天恩,各壇朗誦經,表文疊疊呈,息災求太平;啟迷仰德育,宏道廣施仁,廿字拯救世,喚醒眾愚癡;道傳無憂慮,諸子努力為,神佛皆護法,六合共清寧;秉德行慈願,仁術濟世人,善養皓然氣,氣正邪不侵;正乃天地本,正乃仙佛尊,乾坤功德守,教化廣三清;靜修內外定,世代保清寧,此行功德果,福德蔭後人。各子皆記功,添福又延春,乾坤明至性,至理花聚頂。慰哉乾坤子,喜哉,德籍列名,道岸同登……
        藉此各壇功德連延之際,以諭嘉勉諸乾坤:天案記功五百,果一朵①。諸子進道,修持有佳,願子等,勤以自檢②,雖有道基,明道性,處此斯世,依然有懵濁③不清之時,故④爾⑤吾以諭明點⑥,堅強信念、道性而不偏,虔修求專,持正立德當先、禁戒肅嚴,尤望乾坤,修為精進。苦嘆人生光陰之短,藉此三期會圓,良機難逢,希子等,抱慈懷仁,力挽狂瀾,建不朽之功,長結不謝之花,道證極品,上仙有何難?在此願吾門乾坤,宏教揚道,度人度己度萬物,宇宙清泰,時到共享堯天⑦,畢。
(中華民國八十年辛未年二月廿五日午刻)【註4】

注釋:
1. 一朵:一兩。
2. 檢:約束﹑節制。
3. 懵濁:糊塗不明事理而昏亂。
4. 故:所以。
5. 爾;語尾助詞,無義。
6. 點:點化、指示。
7. 堯天:比喻盛世。語本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道繼正統,不二法門;教規森嚴,教條亦全

無形古佛 諭乾坤諸賢子:
        海峽昌聖道,三界同光輝。今逢慈航天尊寶誕之期,藉此良辰重頒天命,諭訓乾坤。
        我教天德大道宏開之際,扭轉天心之時,正逢闡教揚道之秋,期達挽劫救苦之願,欣慰我教乾坤諸弟子,忠貞不二,人才輩出,廣集南壇①,光前啟後,道繼正統②,不二法門③,立德於無名無相之際,化人於不識不知之中,所容者廣,所成者大,宏願共施,以挽延康,教化世道人心,陰陽同惠,慈悲無量矣!
        近聞人云,道壇空乏人手,非也,乃退卻懶散不盡實際之責也。今有大士啟奏,秦生頗有困頓之感,祈上天天命延頒。先以光玄殿加派天職開導師及副開導師各一名,副開導師乾生黃祥律,開導師坤生張翠英,共同宏道,共挽慈願,普渡蒼生。
        凌雄④議成有案,吾教重頒人間,有形立案⑤至今,三界同讚,教規森嚴,教條亦全,希我乾坤諸弟子,共同秉願,駕寶筏,群策群力,揚我教,宏吾道,發揚光大,廿字風行宇宙,期達完成三期龍華之願,功果圓滿,赴靈山證本位,佛聖真仙,美哉乾坤,慰哉樂矣!此批,畢。
無形古佛又諭:
        秦生大覺子,心勞有佳,盡責職守,此乃佳子也。光玄道壇天命已頒,重責爾莫推延,上天有案,各壇道務,雖有各壇主持,無形之責在爾身,莫厭煩,無形護佑身康體健,德蔭子孫綿,畢。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壬申國曆七月十八日農曆六月十九日 午刻)【註5】

注釋:
1. 南壇:古都台南市念字聖堂。
2. 道繼正統:大覺導師秦淑德承繼在台開山祖師 王笛卿夫子之道傳。
3. 不二法門:唯一法門。
4. 凌雄:上界凌雄寶殿。
5. 有形立案:指民國七十八年由深坑總會重行申請,內政部頒發台內社字第七三二七六0號立案證書,本教終於立案,正名行世。

參考書目:
1. 天德教叢書,天德叢林,頁337;青山天德聖教六屆彌羅法會光訓上集,頁110。天德叢林刊印此篇光諭為香港青山天德聖教六屆彌羅法會之光訓,內容有三、四字略有出入,可能在刊印時校正有所疏漏,研讀上下文意,本篇光諭依照「青山天德聖教六屆彌羅法會」光訓刊出。(天德叢林337頁,與青山天德聖教六屆彌羅法會光訓上集111頁所載之差異。「能消一切苦」→能消一切苦厄。「能解一切災難」→能解一切灾難。「百難淂一」→百難得一。「覺今是而昨非」→覺今是知昨非。)
2. 天德教叢書,天德叢林,頁360;青山天德聖教六屆彌羅法會光訓下集,頁83。天德叢林刊印此篇光諭為香港青山天德聖教六屆彌羅法會之光訓,內容有四、五字略有出入,可能在刊印時校正有所疏漏,研讀上下文意,本篇光諭依照「青山天德聖教六屆彌羅法會」光訓刊出。(天德叢林360頁,與青山天德聖教六屆彌羅法會光訓下集83頁所載之差異。「欲求免禍消災」→欲求免禍消灾。「淂亦如是,不淂亦如是」→得亦如是,不得亦如是。「妙而妙兮窮一窮」→妙而妙兮窮不窮。「諸生不辭辛榮」→諸生不辭辛勞。「挽劫救災」→挽劫救灾。「並無其他異法」→并無其他異法。「見形即妄」→見形即忘。「便淂自在心」→便得自在心。「及常具慈悲之心」→及常具慈善之心。「績行余志」→續行余志)
3. 八十年(辛未年)光諭。
4. 八十年(辛未年)光諭。
5. 八十一年(壬申年)光諭。

躬行廿字正己化人,能消解一切苦厄灾難,運行否極泰來

        「人生修齊之道,莫如吾創之廿字」民國四十年青山天德聖教六屆彌羅法會光訓, 師尊開宗明義說明廿字是為人一生修身齊家的根本大道,凡人對社會、對國家、對天下事有一番志向,也必須根基在個人本身的修養,個人本身的修養健全,才能由小而大,和齊家庭、改善社會、安定國家、大同世界,而己身的修養要如何作為才是健全的,就必須依據廿字的義理去奉行,凡是遵行廿字的義理為人處世,是正信廿字,任何違背廿字的言行,則是偏差。唯有己身實踐廿字,才有「正己化人」的力量,教、道才能宏開。
        「一炁宗主,宗開德教」關於師尊 蕭昌明大宗師以先先天眾香妙國佛王至尊倒裝塵世,並以先先天無形道祖至尊分靈附體,協同凡靈蕭昌明挽災救劫,以至蕭昌明大宗師歷經人間百種苦難、千種艱辛,而首創廿字,誕生「天德聖教」之事蹟,可從德教經藏「一炁宗主談經」研讀來龍去脈。
        師尊以三才教主的天職普度三界,超拔血湖、血壓至苦獄界,使地獄稍微清靜後,邀請諸佛同到華光寶殿,在賀慶之中會議,重新更換過去之廿字,三才教主肉體以心血書寫二十字焚化,而見五色金光,照耀十方三界,又現二十字形(即現今之廿字),各字化為古佛二十尊,更現「天德聖教」四字,由此天德教貫注各教,合而為一,謂之「天德聖教」,三才教主(即蕭昌明大宗師)從此每年一度代理上帝巡查各界,更主掌天德聖教成於丁卯年(民國十六年)元日。師尊主掌八方,宗開德教,有史可考,有德藏經可研讀,豈是竊道者胡亂竄改而能以假亂真呢?
        師尊於「正信廿字十大利益」裡很清楚的說明,十大利益都必要正信而發願力行。「正信念字箴言」,十大利益無窮,不僅有形吉泰,無形也能受度,甚至「能為六親眷屬及一切眾生種植善根,解除惡緣,得無量勝果。」一個人的正信修行,能將善力無限延伸,為父母種善根是孝,為子女種善根是慈,為六親眷屬種善根是博愛仁慈,由一個個人的正信修行,推而引導他人正信修行(修正言行舉止),無限延伸就是普度,所以普度也存在於每個人家庭、社會、各行各業的日常生活中。
        德門弟子多多少少都有經驗廿字醫病的無形功效,但是師尊說廿字的功效不只在醫病而已,對廿字的信奉能「正心誠意,言行合一」,切實實行,則可以消解一切苦、一切災難,運行能由逆境轉為順境、壞運轉為好運,有作為必能順心如意,有所成就,福祿壽喜也能不刻意祈求而自然到來。正信廿字有種種的大福利,只看人有沒有懂得師尊給弟子的教誨,能不能真實奉行。
        民國四十年,師尊於垂訓的光諭中感嘆:「吾之門人本多,實行廿字者,百難得一,因此教道未能發揚光大。」相隔六十年,師尊的慨嘆是不是還相應在弟子的身上?知道廿字的道理不難,能實行廿字才是最難能可貴,光是胸懷壯志要弘揚廿字,如果缺乏正心誠意、言行合一的落實,壯志則是好高騖遠,因為捨棄自己本身的修行,自己都已經不正了,又如何能影響他人呢?因此阻礙是自己造出來的,迷妄也是來自於己身的貪欲。
        覺悟才有光明的開始,能以正信廿字端正自己,才能知道過去的錯誤,能明白錯在哪裡,才能從迷夢的幻象清醒過來,能清醒的走在正軌上,做對的事,所言所行才有真實的功業與德行,如此非但是社會的楷模,也是德門的賢才,能有永固的精神健康。臨終了脫肉身之後的靈光,尚且能夠自在的雲遊上界,「精神不死」的美好,豈不勝過在凡間的一切嗎?

                                                                              (未完待續)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56844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