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翔荷
凡人對往生者的眷戀與關懷,常牽掛著往生者會投向何處,也執著著與往生者能有互通,但陰陽殊途,或是天上人間不同界,又怎能如同在世時那般交流。
天德門人秉願來凡,回去是有個歸處,但在世時修成的功果不一,回去後的境界自然不同:
「金母曰:『長者此次臨界普渡眾生,其功浩大,他日回天,決可以身居無量天之上。』」①
「貧道此次之事,欲去娑婆者:一為普度眾生,二為解無生聖母之憂,三為改良如來之教。」②
師尊到娑婆世界來有三件大事,秉此三大願力來到塵俗凡間,終其一生都致力於這三大志業的完成。瑤池金母盛讚無形長者旅行人間之苦,吃盡無量風霜,功果圓滿後,靈返上界,境界更上層樓,可以永居無量天之上。這是師尊的修行境界,大公無私,仁慈無量,身處塵凡而不受六塵所染,境界超出天外天。
「一炁宗主諭乾坤賢諸子:極性三槐,靈遊上界,功果圓滿,天壤正覺,功懸三界,德濟人間。靈復正位,顯化十方,共挽災劫。」③
師公笛卿夫子於民國六十四年農曆五月初八日,辭世返宮,農曆五月十三日廿字誕辰,師尊 一炁宗主光諭,講明極性(笛卿夫子道號)修行境界高大,靈遊上界,回宮朝見師尊,一生的修行功果圓滿,具有天地正覺,功懸三界,德濟人間,靈復正位,顯化十方,共挽災劫。師公笛卿夫子追隨師尊到紅塵一趟,護教道,宏揚廿字,醫疾救苦;大陸變色,又捨離一切,孑然一身輾轉來台,歷盡風霜勞苦,才得以在台灣奠基道業,開枝散葉。笛卿夫子護道堅定專一,無懼攻訐、磨難,而將教道傳於後賢,人間的俗緣期滿,返宮歸元之後,位證「圓明至聖佛」,靈光普佈,真靈奔騰三界,護助乾坤,同心協力宏揚廿字真諦,並奉 宗主詔諭,挽救三期延康,往返上界下界,護佑乾坤行道度世的良方,因此笛卿夫子雖死猶生,仍舊持續願力,為普度蒼生,納萬類入正軌而盡心盡力。
「余雖返宮歸元,靈光永照爾等。諸多事體,有勞諸賢達,希不必為余憂傷,接替吾未完之任……又為吾軀殼一事,不必浪費金錢太多,先天靈歸本位,假合之體,故無須為重。……體吾之行,與人以德,一心一意推行廿字,掃除障碍,莫與邪惡為伍,是所厚望也。……不要流淚,吾性靈難安。」④
「圓明至聖佛降乾坤賢佳子:今為余返宮兩週之期,特勉諸賢達,毋為余悲傷,望爾等好好維持,……余雖軀殼解脫,靈光佈滿有形,普照諸乾坤。深望諸賢達,莫以余為凡俗矣!兩眼未閉,不足為奇,睹察諸賢達行道之真假,口心是否合一。各憑所作,善行大道,秉正果真者,實可得也。……是非流言,沒得關係,莫予計較,自有公理存在。行道為難,要堅定意志,以百折不回之精神,克除種種難關,余隨時護法,希爾放心。」⑤
笛卿夫子靈返上界,人間同道賢子至感哀傷,師公特諭乾坤賢佳子,不要憂傷流淚,而該接替尚未完成的責任,與人以德,掃除障礙,專心一意推行廿字。在道魔並立、邪正爭鬥之時,需處處謹慎,時時警惕,不要與邪惡為伍,而要以慈心仁術忍和為重,以忍辱負重,轉化戾氣於無形。
光諭中師公也說明,自己雖然解脫了軀殼,但靈光佈滿有形,普照乾坤,軀殼解脫時,雖然兩眼沒有閉合,用意是要觀察乾坤諸賢行道的真或假,心口是否表裡合一,所以兩眼未閉合,不足為奇,更不要以此將他當成是凡俗。師公離世時,人心也有沸騰,就像禪宗五祖弘忍大師離世,眾人為衣缽而爭,這是世俗人陷在有形的迷障。世俗免不了流言,師公叮嚀:沒關係,不要計較,自然有公理存在。行道困難,要用百折不回的精神,克服難關,師公會隨時護法,希望大家放心。
師公在光諭中的提示、勉勵,所言不虛,無論是天德教總會的立案、人間凌雄寶殿的建成,或乾坤同道身家性命的安危,師公都隨護左右,留有明証;師公修行的圓滿,也足可給予同道修行跟隨的榜樣。
「一炁宗主諭乾坤諸弟子:惋惜英才黃生,期滿無法拖延,重返凌雄文案職權,希爾乾坤明道了悟奧玄妙,愁雨哀顏,深鎖眉間,渙散道光累心田。希子等精靜願力一同,宏道闡教挽救人間,功果上懸。」⑥
「一炁宗主諭乾坤諸弟子:三日經章,功達果添,凡靈已達蓮花勝境,靜修返本,原靈返宮復旨,凌雄掌職;凡魄七情六賊所盜,靜修三春可為神,乾坤諸弟子誠心正意心地光明,誦經超荐,各各誠心,黃生感謝!願祝乾坤同道,身健體康享清平。」⑦
黃姓乾生是師公圓明至聖佛與老師神人推薦為念字聖堂加派的開導師,協助秦淑德老師發展教道,在八十年八月接受天命之職, 無形古佛光諭頒天命,也在諭示中叮嚀黃生幾句:「秉大公,無私見,以身作則效先賢,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黃開導師接受天命,在開展教道上與秦老師分憂解勞,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只是接任開導師之職不到一年,人間俗緣已經期滿,不能再拖延,必須重返上界凌雄寶殿,接任原來的文案職權。人間同道及至親,為黃開導師的離去而悲傷,以致內心困頓,師尊則要弟子們振作精神,專一靜心,願力一同而宏道闡教。
乾坤弟子入道皈依時,有來源的弟子,原靈會跟著凡靈一起修行,人如果正信正行,原靈也能給凡體靈感與協助;凡靈如果修行功果圓滿,則與原靈相併,如果仍有缺漏,則原靈是原靈,凡靈是凡靈,凡靈仍然依照自己的功過而有不同的境況。黃開導師原靈返回無量宮復職,凡靈因在人間受到七情六賊所染,仍須靜修三年,靜修三年後,則有神職。
人間同道虔心真意為黃開導師誦經三日,三日經功更助凡靈功達果添,而至蓮花勝境;黃開導師也由師尊光諭中,表達對誦經同道的感謝及祝福。年壽的長短,不一定可以證明福報的多寡,生命的深度及廣度,常有超出長度的另一層意義,所以面對人生的短暫,也不必太過執著而灰心喪志,以致對信仰失去信心。
「一炁宗主諭乾坤諸子:表呈凌雄,文吏部轉奏章,薦拔亡靈上蓮邦,稽查三世功德果,兩項相抵,功不夠,果不張;欣喜,清風保奏,三代乾坤秉誠經章,王生魂魄得度,力拔枉死無依之苦,靜修蓮界,盂蘭再度聞經,可得度超昇。有三世功果,今世人間在道,起疾解疴,總結強行可得免輪迴他鄉。特諭子等乾坤,重義抱仁慈悲肚腸,神佛讚諭重義人,消災免禍喜心房,無愧廿字傳人也,守律遵章,仙佛心腸,吾乃欣喜。」⑧
此中的王姓道友離世,魂魄受苦,同道基於同門情義,為他超荐三日經功,上界稽查王生的三世功果皆不足,幸虧有師公 清風古佛替他保奏,又有三代(極字輩、大字輩、光字輩)乾坤同道秉誠虔頌真經,助其功果,因此能離開枉死無依之苦,到蓮界靜修。雖有三日經功的助益,仍然不完足,必須盂蘭法會(中元法會)時再次聞經,始可得度超生。
總結王生三世的功果,與今世在人間德門為人治病起疾解疴的功果,勉強可以免除輪迴他鄉,師尊也嘉勉乾坤弟子,是重義之人,懷抱仁慈心腸,不愧是廿字傳人。
功果的累積是一代一代儲蓄而成,難於一代超生,因此惜福、再造福格外重要,精神療養是修行立功建果的法門,不是謀生營利的行業,更不能貪圖以這個法門賺人間的錢財,或企求虛名。為人治病,有時還要分擔他人的業,也會耗費自己的元氣,傳染他人的濁氣而損傷健康,但在正行真誠的替他人起疾解疴、救病治心、宏揚廿字之際,也是在修行自己的功果,累積返本的資糧。
「一炁宗主諭乾坤諸弟子:玉蓮成品,上達天案,陳、鄒二生,原靈復本位,凡靈靜修蓮花勝境,悟本復位,回歸本職,在天界,參與三期延康,俟待末劫,功德圓滿,再度護法人寰。諸子乾坤,緊記職責,願力宏深,願挽三期末劫,普度當今,神佛護法,感應無邊,有功上記凌雄,福慧本身,德蔭子孫,有過必懲,決不寬貸。……又為陳、鄒二生轉致感詞乾坤諸賢:誦真經,添功果,果證蓮花勝境,吾等靜修佛性,恭祝乾坤諸賢,身康體健,事事如願,功果精進,蓮開果成,財廣茂盛,屏東道壇有賴乾坤諸賢,功德無涯,謹此致謝。」⑨
這是陳生與鄒生(屏東道壇開導師鄒錦如)兩位同道超荐經功的光諭,陳、鄒二生,除了原靈復歸本位之外,凡靈也於蓮花勝境靜修,且在悟本復位時,回歸本職,先在天界參與挽救三期延康,等到末劫時,再次臨凡人間護法;陳、鄒二生,也轉達對誦經同道的謝意與祝福。
光諭中師尊並要弟子謹記職責:有功則上記凌雄,自己得福慧,且可庇蔭子孫,如有過錯,也決不寬貸,必有懲處。
功過皆是為人自己造來,天眼鑒察清楚分明,無可掩藏,「人間好修行」,趁著為人在世大限未到前,真誠不二,廣修功果,靈返歸天就有個美滿的結局。如有自覺曾經犯過,亡羊補牢也來得及挽救一些,自救的力量仍要依靠自己去做好。
「有時看現在的世道人心,不免灰心,但老師公以前總是說:留得有用身,總能救人救物救生靈。上天好生,但沒有人情可說。有人想一死百了,了不了的。自殺的人傷生之罪特重。無形大公無私,神佛有時會天從人願,也是因為他有些根源,而因勢利導。一切該受的,該還的,都逃不掉。人所依恃的,只有自己的德,與其羨慕無形的力量,不如去尋求自己德的力量。」⑪
大覺導師秦淑德對世道人心也有黯然的時候,心情沉重時則以師公的話自勉,努力去宏道而度陰陽。無形有時因勢利導,也是要將人導向善道,凡人的功過到最後仍然是自作自受,最好是時時自覺,不要任性犯過,以免結算時後悔莫及。
無形的力量,是靠自己的德去修來的,盲目向外追求無形的力量,不如往內在好好修養,去累積自己的德養吧!
雖然現今已無光諭與大覺導師交通天人,然而道的傳承並無中斷,詳加研讀過去的諭示,自然瞭解天德門人往生之後的境況。過去天人交通時,師尊會明示弟子的,也是點到為止,因此不必追根究底,真實的天機是不可知的,不必因憂慮牽掛,企求通靈解答,以免被誤導而趨向迷信,甚至誤入險境。
尋求自己德的力量吧,與其牽掛往生後的處境,不如把握當下,為自己多立一些功果,既可祝福往生的先祖戚友,且可福蔭子孫。
附註:
「貧道此次之事,欲去娑婆者:一為普度眾生,二為解無生聖母之憂,三為改良如來之教。回憶娑婆教主,我佛如來,教義宣明,法門廣大,惜乎一般眾生,忘其本旨,錯傳佛教,塵世越難。六耳獼猴降生,該猴法力廣大,厲氣瀰漫,意欲推翻各教,惟彼教獨存,但正氣不足,邪氣有餘,迷惑一切眾生;更有馬耳嘶猴,亦落世界創教,迷惑眾生。倘再不整理改良,佛、儒、耶、回之道,概行墮諸黑暗,紅塵世界,欲將此五教正義推翻,則不成世界矣!禽獸混跡於紅塵,豈天上魔之羈據者乎?天上人間如是,豈不又成混沌?」
師尊來人間的三大事:一為普度眾生,二為解無生聖母之憂,三為改良如來之教。無生而有生,一切萬物有形皆根源於無生而來,普度眾生返回本來,穩定三界,是解無生聖母之憂。師尊於上界兜率宮與諸佛群仙會議,發願要親往娑婆世界,完成這三大事,也是人間六歲之齡的蕭昌明(眾香妙國佛王)意欲靈返眾香妙國之時,為人間時間民前12年(西元1900年)。
參考書目:(摘錄)
1.一炁宗主談經‧入塵章,1-2頁。
2.局外禪音上集,6頁。
3.天德叢林,31頁,光諭。
4.天德叢林,29頁,仁道真君光諭。
5.天德叢林,32-33頁,光諭。
6.中華民國八十一年歲次壬申農曆五月十三日,午刻,光諭。
7.中華民國八十一年歲次壬申國曆七月廿二(農曆六月廿三日)午刻,光諭。
8.明德聖訓,209頁。中華民國八十八年歲次己卯國曆三月廿一日(農曆二月初四日)午刻,光諭。
9.明德聖訓,209-210頁。中華民國九十一年歲次壬午國曆七月初七日(農曆五月廿七日)午刻,光諭。
10.大覺導師追思紀念集,20頁,八十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