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字以儒為體,以道為基,以釋為用,慈悲仁愛,出於一也。」(一炁宗主談經,混元章,9頁)
因各教鼎沸,失去重心,因此蕭大宗師昌明夫子匯集各教精髓,創行廿字,普化三才,漸漸登入光明境界。
儒教以倫為教,以常為則,主張經世濟民,發揚倫常之道,所以 師尊著作《人生指南》,詳說倫常、啟發天性,大多取材儒家,著重修養人倫道德,而非教人遁隱、出家,做個自了漢。
佛家主張明心見性,慈悲為懷,人的天性本來純潔無染,晶白光明,以廿字淨化心靈,洗滌塵濁污染,復返本來。
道家自然無為,天道以仁心發育萬物,為人遵道而行,上合天德,下和萬類,自然祥和,人天合一。
耶教博愛,不分貴賤,愛人如己;回教清真為律,把持良知,嚴以責己,約束自己,正行正道。廿字涵蘊儒教忠恕、釋教慈悲、道教道德、耶教博愛、回教清真之五教精神,是為人正心修身之人生指南,可做個人修行之戒律,也是世界共通的價值標準,人人遵行廿字,皆以「人德合天德」,那麼不論在那一教中,或是未入宗教,都在道內,本著上天好生之德和諧共榮,如此「天德」大昌,世界則可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