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鳳凰
「夫子本以「清風」為性,以忍辱為念;曾有不肖弟子向他咆哮,他亦能視若無睹,聽而不聞。他老人家只是常常感嘆:「人,太難度了!」因此,看到本教在台已紮穩根基,就決心要返歸天宮。然 師尊卻希望 夫子多住世五年。在二聖堅持之下,夫子的凡體則臥病在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夫子的病體都是由老師親奉湯藥。靈來就對她作種種道務暗示,靈去就靜靜地躺著,但日夜不許老師稍有休息,同道看她過於勞累,一見老人家睡著,就悄悄地來替她,可是每次最多二十分鐘,夫子必會醒來問淑德何以不在?老師就得趕快應聲而至。
弟子們多麼希望他老人家能多住世幾年,然而他心意已決,師尊也拿他無法,終於在眾弟子的痛哭聲中離塵而去!」1
師公王笛卿夫子於民國六十四年已有返天的打算,凡體示現像是生病的模樣,大覺導師秦淑德在師公幾次示現病容時,都隨侍在師公身邊親力照顧,最後的三個月,大覺導師親奉湯藥悉心照顧師公,雖然師公似睡非睡、似醒非醒靜臥在床,對人事的活動仍了然於胸,給予她機會教育,磨練心志,並期望她能時刻在身邊。
最後師公捨離凡軀返回無量宮,大覺導師親侍在旁,同道知會三元街佛堂主事者,眾人商議後事與整理物品。整理師公房間物品時,大覺導師被請出師公的臥室,整理物品者將有形珍貴之物先行取走,卻將師公的日記、手札、文箋、墨寶等凌亂地丟棄在師公臥室外走道上,大概以為這些物品不重要。
大覺導師在室外等待,而現任念字聖堂開導師胡萬新老師,當時任職軍中,接獲消息後,立即於當天下午四點多趕至三元街。胡老師趕到後,與大覺導師在師公房間外走廊,將散落的文史物品一一收好,帶回念字聖堂妥善珍藏。
民國九十二年,胡萬新老師尚在軍中,胡老師將師公文史原稿請人製成光碟。在神職人員進階訓練班接近尾聲之際,大覺導師及胡老師將師公原稿副本交給我,大覺導師則個別轉述師公意旨:將來時機成熟時刊登天德通訊。
師公的日記有部分能與同道分享,必須感恩大覺導師與胡老師的用心,為後代子孫珍藏了祖師的真跡,而這些文史資料理當由胡老師慎重妥善保護。
附註:
1. 摘錄自〈撫今追昔〉,亦晞著述。覺明雜誌27期,民國八十年四月一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