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期四版 概說「天德教」「信念與行持」

2014年新興宗教對話與座談會講稿)

/ 胡 萬 新

今天很高興來到天帝教總會,參加座談並作報告,此時大家一定都很好奇,「天德教」與「天帝教」兩教是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天帝教的同奮與天德教同道們,一定也很想瞭解,因為這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個人承續天德教來臺「開山祖師  笛卿夫子」及「秦道監大覺導師」的道脈,對此一問題是無可迴避的,因此藉這殊勝莊嚴的會場,應該必須予以宣示與說明,同時我也很感謝天帝教給我這個機會。

至於我們兩教的關係,說實在的並不是什麼兄弟關係,也不是類似天主與基督教的關係,其實我們兩教都是奉行「一炁宗主」蕭大宗師昌明夫子,為挽三期延康浩劫所創頒的「廿字」,共同實踐  一炁宗主一心呼籲的「宗教平等」,提倡「宗教和平」的理念,達成「宗教大同」與「世界大同」的理想。

本教來臺「開山祖師  笛卿夫子」,號雲天老人,與天帝教「函靜老人」都分別皈依天德教一炁宗主門下,原靈都是位列十八真君之一,萬物都是先天一炁所化生,所以說是同根、同源。目前在臺灣,我們各自道脈就不同了,因為在臺天德教的弟子承續的道脈,就是  一炁宗主昌明夫子、開山祖師笛卿夫子、秦道監淑德大覺導師的道脈,若以天德教「無極大光明性中天」的輩份論,現在「明」字輩弟子也已很多,所以我們天德教與天帝教都是在奉行弘揚廿字。記得兩教第一次在鐳力阿合辦「蕭大宗師宗教哲學研討會」,本教道監大覺導師應邀在開幕致詞時,即以「廿字同道」統稱與會人員,所以說我們兩教,是共同為弘揚廿字而努力,並以廿字作為準繩,因此我們彼此互稱「廿字同奮」或「廿字同道」,應該是無庸置疑的。

網路上討論,昌明夫子恢復天德聖教呢?還是創立天德聖教?各自都有解答,就如天德教德藏經《一炁宗主談經》所述:「宗主第八靈,受諸佛公推為凌雄主宰,掌管三界行劫、挽劫事宜……於凌雄寶殿上議事,眾佛皆欲萬教合一,以五教之義為義,將五教精神合而為一……無以命名,昔日軒轅氏,麗行天下,無以為教,以德為教,可以定名為德教……掌管三才教化,總理三才教主之職……」(一炁宗主談經,入塵章28-29頁),「教綱未議,以舊教為名,昔日軒轅以德為重,今日以德教名之……萬聖靈根著書寫二十字焚化,現五色金光,照耀十方三界,又現廿字形(忠—剛正佛、恕—無量佛、廉—清靜佛、明—光明佛、德—廣大佛、正—慧遠佛、義—感應佛、信—宏濟佛、忍—普度佛、公—性定佛、博—淨肅佛、孝—靈光佛、仁—自在佛、慈—聖功佛、覺—圓覺佛、節—挽劫佛、儉—救苦佛、真—解冤佛、禮—消災佛、和—涅槃佛)不分乾坤,更現四字「天德聖教」。註曰:天者,公也,德者,厚也,此教非人之教,乃天之教,非天之教,乃大公無私之教,如是者,五教各自整理,由天德教貫注各教,合而為一,謂之天德聖教。」(一炁宗主談經,入塵章34頁)。從以上引述《一炁宗主談經》,以  一炁宗主佛果位,早已無色相、無念、無心、無妄想分別,至於是否創立或恢復都不重要,但是  宗主在光諭常勗勉大家:「吾教奉敕天職……創頒廿字……以挽延康。」足證天德教非一己之私的教,而是大公無私的教,天德聖教則是昌明夫子所創。

天德教體天生生之德,行天之好生之德,名為「德教」,也就是中國古時,軒轅黃帝麗行天下,以德為重,無以為教以德為教;所以天德教的道統,所承續的是中華道統,因此天德教是很古老的宗教,直至儒、道出而隱,幾千年來,一直未以教名行世。我  宗主駐世人間,不願立教名,因為有名則有相,有相則有分別與對立,因此  宗主在南京政府時曾以「宗教大同哲學研究社」登記,精研五教教義,弘揚廿字濟世度人;但是到台灣,政府屬戒嚴時期,並未開放宗教登記,至民國42年笛卿夫子蒞台弘法,宥於政府法令,屢遭警調阻礙,幸我  宗主護佑,得一機緣成熟,開山祖師於55424日得以「中國精神療養研究會」之名義,向政府登記立案奉准,得以正式傳播廿字教義,直至政府解嚴,開放宗教民間團體登記立案,本教道監秦老師淑德,奉普賢菩薩指示,率先行腳走遍全省,尋求各廿字道壇聯署,以「天德聖教」之名,向政府申請登記立案,政府基於尊重各宗教,建請將「聖」字省略,以「天德教」登記立案,並於七十八年八月十八日奉准,從此正式以「天德教」之名弘傳教道,遍設教會與道壇。因此也可以說,我們是最古老的宗教,也是最新的宗教,是最不神秘,也是最不玄妙的宗教,是最有包容性的宗教,是講究力行、持修、勸善教化的宗教,是最講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宗教。本教的道統是自有世界以來,承續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降,迄  師尊一炁宗主、師公笛卿夫子,大覺導師的一貫道統

那麼什麼是天德教?天德教是什麼?這也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今天乘此良機,再次予以說明什麼是天德教?簡言之,所謂「天」,即是悉皆崇敬諸聖賢仙佛為天;所謂「德」,即是奉行實踐諸聖賢仙佛之性德為德;所謂「教」,即是以恆順諸聖賢仙佛之性德教化為教;合起來說即是,悉皆崇敬,奉行實踐,恆順諸聖賢仙佛之性德教化謂之「天德教」。

天德教是什麼呢?天德教是向政府正式立案登記的正信宗教,倡導「儒、釋、道、耶、回」五教合一、宗教大同,是一個秉持「上天有好生之德」的精神,主張萬物平等、宗教平等,進而促進社會平等、世界大同的宗教。天德教是「集五教萬教之大成,篤信諸聖賢仙佛之性德」而匯成廿字: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以廿字為教義,是力行實踐、奉持教義的宗教,是入世修身、累福積德的宗教,是關懷社會、度陰度陽的慈善公益性宗教。

天德教同道,在日常的修持生活,以廿字為準則,猶如人人必需衣、食、住,如無衣食住,則難生存,故此廿字並非有何玄妙,並非艱難,屬於日用尋常之道,是簡單易懂的,但必需有大無畏的精神去努力實踐,如果能自然而行,就像在暑日的冷氣房中,就像在沙漠中的甘泉一般,我們身處在人間火宅之中,廿字就是一顆清涼珠。但是我們所修持的正道,就是依循著天德教的精神:研究各教精義,秉先賢聖佛之正理,闡廿字之真諦,則正人而順天,挽浩劫之捷徑,共抱慈悲之願,普濟天下蒼生,解疾苦、化災劫於無形。

深刻明白瞭解廿字真諦,「濟世救人為本,力行善德,止於至善。秉廿字,度己度人,修己修人;懷悲願仁風,以眾生之苦為苦,處處解疾起痾,時時以蒼生為念,濟世活人,以達入世之精神。」做為日常修習準則,也是同道十方闡教的基本信念,接引眾生的課題。但是基本的信念與修習,僅得解悟,尚不究竟,必須力行實證,方能得證悟;信、解、行、證是四滿成佛,這個修持基本法就是認識廿字本體,那是實踐,那是力行;修持所靠的是毅力、恆心,是持續的功夫,說來簡單,但要去做,必需是甘心情願、自然而行的。因此在行持功夫上,以實踐天德教的願力:「挽狂瀾於既倒,力先度世救眾,引度六道四生,糾正世俗民心。行仁術,駕寶筏,度萬方;使宇宙清寧,物阜康平。」履行廿字宗旨:「規範世人,向善進道,正心修身,正己化人,挽世道、正人心、解惑、導喚迷津,使迷途知返,挽浩劫於倒懸。」人人自身心正而念自正,念正而道自正,道正則不偏,不偏則有正道,則無所畏懼,無所不可行、無所不可度化之一切,此為本教人人行持的圭臬。

天德教是形式與實質並重的,依循儀規做外在的自我約束,進而達到內在的變化,持戒守規矩,進退有序,行動有節制,使外在有禮有節,內在勤研經卷能讀誦演說,深悟經教之理,能施能捨,以達內外一致,自然奉行實踐廿字;本教的自我修持,就特別強調在人群中受人譏、受人罵,受人一切不能受,度盡一切色與相,這個修持基本法就是認識廿字本體,那是實踐,那是力行。人的一生求知,有的是困而知之,有些是勉而知之,有部份是生而知之,無論困、勉、天生但都得靠心去行,用心精研廿字大道,充實涵養,先從自己做起;就如孔子所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凡事由心,希望我們互勉,攜手同心朝廿字大道而行,願人人都是廿字人,他日我們歡喜同居無量天。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736966
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