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期二版 心定則心安

         臨終的祝福(之一)

      心定則心安

         口述:趙建秋

          附註:吳鳳凰


民國九十四年,弟弟趙永民在台灣健康檢查時發現肺腺癌,惡性腫瘤有七公分,醫師推估只剩半年至一年的生命,建議不必開刀,運用醫學治療就好了。

初期跟弟弟隱瞞生命最終的時間,但也積極為他設想可以更好的治療方法,在我們的祈求中,老師(大覺導師秦淑德)安排,唸了三日消災解厄經,圓經日  師尊的光諭中說到:會遇到「國醫手」。

之後他到上海一處中醫師那裡治療,吃中藥,每隔一段時間回醫院做追蹤檢查,持續四年,肺腺癌瘤鈣化了,癌細胞卻在後來轉移到肝臟,接著他到美國馬里蘭州的癌症中心尋求治療,中心給他試新藥,新藥的作用只有前三個月有效而已,後面就沒有進展。

弟弟回到台灣靜養,肝癌惡化是很辛苦的,腹部腫脹,並有腹水,我去看他時,會以我們天德教  師尊無形古佛的法門「精神療養法」幫他療養,並且每天求一杯廿字蓮花水給他喝,在這樣無形助力的照護中,他可以睡,病痛也比較緩和。

永民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往生前的半年中,不論他是在家或是住進醫院,我每天為他求一杯廿字蓮花水,見到他的第一件事,都是要他先喝下廿字蓮花水,他對於我們  師尊的法門可以接受,心靈上也有點依託,自己把廿字玉牌掛在病榻前相伴著。半年的癌末期都不用打嗎啡,最多是吃個止痛藥,雖然體重下降很多,而且轉移到肝臟,但身體維持得很乾淨,皮膚好看,臉象的氣色很好,臨終時膚色也只是有點些微的泛黃。

永民生病的這幾年,每年都有在教內為他念消災解厄經,祝福他的病體康寧,  師尊也有諭示光訓。

在人生的最終,弟弟的心境坦然,接受自己命終的現實,體悟自己一生順遂,福也享足了,若是該償還的,便償還,是離去的時候,便放下,因此心靈上可以保有平和,並且生前自己也挑好了墓地,做好自己的安排。

永民往生的那天,在醫院有點肝昏迷,我們把他接回家,下午三點多到家,四點時拔管,很安詳的離去。當天晚上也有友人來為弟弟助念佛號,半夜時葬儀社要清潔大體,要大家迴避,但我們希望待在一旁陪伴他,給他安心的力量。看著弟弟的遺容,臉色粉粉的,很安詳,我與弟妹都感覺他嘴角微微上揚,面帶著微笑。

永民是在九十九年十月廿八日往生的,從醫生確診肺腺癌到他去世,多延續了五年的生命,主治醫師也感到訝異,稱讚弟妹把他照顧得很好。

弟弟得年五十二歲,從小學業優秀,高俊帥氣,交大畢業進入外商惠普工作,其後轉進廣達任職,升任副總經理,收入優渥;從小到大,學業、事業、婚姻都順遂美滿,無波無折,一生平順,罹病算是唯一的逆境。永民在壯年因病而逝,似乎留有遺憾,但臨終前的體悟,想必在心靈的成長會有另一番躍進,尤其他坦然接受命終的到來,不怨不尤的心靈安定,不僅他心安,我們也安心,拋棄了愁苦,轉為深刻祝福,相信他在另一個國度,也能安穩的向上前行。

附註:

永民先生罹病確診後,姊姊趙建秋基於對  師尊的信仰,與關愛弟弟的深情,為弟弟向  師尊祈求三日經功消災解厄,由大覺導師秦淑德安排,會聚同道力量,念了三日經,  師尊在圓經日也諭示光訓,光訓末有四句偈語,含意深遠,前二句容易領會,後二句難以參透,但今日看來,已經可以貫通了。

光訓中的偈語如下:

    舞雩沂水樂天真,

    童冠嬉遊入暮春,

    盡有文章隨手得,

    熱中含笑是先生。

前二句典故出自《論語‧先進篇》,孔子與學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坐談個人的志向,曾點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曾點就是曾皙,所說的意思是:在暮春時節,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戴禮冠的成年人,及六七個小孩,到沂河水邊洗臉洗手,玩玩水,再到舞雩那裏乘涼吹風,然後一路唱著歌兒回來。孔子在聽完弟子們的志向後,長嘆一聲說:我同意點的主張啊!

曾點舞詠而歸,所抒發的志向在於「道」的修養與追求,與孔子一致,因此孔子深有感觸的長聲嘆氣,表示贊同。孔子與弟子的對談,意在教化,對曾點的認同,則有閒適自在的抒懷。

對於一個事業有成的經營者,難得有閒適放空,放任自然、樂遊天真的意境也不易領會,但樂遊天真,卻是人生垂暮之時,可以開放的心靈。

無大抱負、無作為的天真嬉遊,內蘊自然無為的淡然,好比繁華過盡,頓悟真相的反璞歸真。

在看似自然平常的閒適樂遊裡,能有心靈真正的放鬆與精神的愉快,其中都有曲折隱微的含義,耐人尋味。

「盡有文章隨手得,熱中含笑是先生。」疾病陷在絕境的苦況,如同處在火熱水深,然而火熱的艱困、痛苦,卻有曲折隱微的含義待人領悟,體會清楚時,立刻就能獲得覺悟。

「先生」有幾個意思,一意是「對年長有道德、有學問、或有專業技能者的尊稱。」,也可指「對一般男子的尊稱」。「熱中含笑是先生」對照永民先生往生後的笑容,似乎已有預示。病苦也是人生一門心靈鍛鍊的功課,從有至無,走下舞台,需要的是放下的勇氣。永民先生在專業技能上有專才與學問,順境時貢獻長才,遇到逆境,也磨出心靈的新境界,雖然由「有」返「無」,但在「無」的永恆裡,仍有另一個學習的存在。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73014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