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翔荷
阿氏多尊者,俗稱長眉羅漢,佛陀的弟子,十六羅漢之一。傳説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是位慈祥的老者,乃得道高僧,可以通察大千世界,心領神會。「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
長眉羅漢的前世也是一位和尚,修行到老,等到兩條長眉毛都脫落了,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維人。他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有人對他的父親說:釋迦牟尼佛也有兩條長眉毛,你兒子有長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親就送他入寺出家,後來終於修成羅漢果。長眉尊者具備無量福德智慧。
修佛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也非一生一世即可證悟,證悟有「頓悟」、「漸悟」境界不一的區分,每個人的根器不同,經歷累世累劫所積累的善緣因果,有一剎那質變的頓悟,也有累積多量善果因緣的逐漸覺悟,如果能夠多生累世不斷的持守、修正、覺徹佛法,就能成就大福報、大智慧。
佛陀的弟子許多具有神通力,但佛陀約束弟子們不可輕易展現神通,而是要以慈悲教化,用直言糾正、規勸教化,用正確的見解、想法教化,不可標新立異,施展神通法術,引人誤入歧途。而長眉尊者因一念誤差,被佛陀懲處長留世間。
在佛陀時代,有位信徒用一塊珍貴的檀香木做了一個缽,準備送給有德行的僧人,他把檀香缽掛在七丈的高處,宣布說:「只要有人能飛到上面把缽取下,我就送給他。」眾人仰望著高處珍貴的檀香缽興嘆,吸引不少外道者大顯神通,可惜都無法如願。
有一天長眉羅漢和目犍連路過此地,長眉羅漢建議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連,顯個小神通把缽取下來,目犍連說:「為了一個缽,不值得運用神通之力,況且佛陀教誨弟子不允許應用神通眩惑大眾,使大眾在心外求法,一味的追逐神通,卻忘記心靈的淨化。」目犍連謹記佛陀教誨,不願濫用神通,長眉羅漢則心想,神通也可讓大家啟發信心,讚嘆佛教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於是一躍而起,飛行騰空,在群眾的歡呼掌聲中,輕易的取下檀香木缽。
佛陀知道長眉羅漢飛行取缽的事,斥責他:「我的佛法是用慈悲教化,用無諍教化,用正觀正念教化,不能標新立異而引人誤入歧途;你既然執著有為有相的法,就無法進入寂滅涅槃,你長住世間,度盡一切眾生吧!」長眉尊者因未能破除無為無相的這點執念,被懲處長住世間,而無法證入涅槃。
神通是身心純淨、福慧具足時,才能自然發生的力量,可是廣大神通也抵不過業力果報,所以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最終仍然慘死於業力的果報。
佛陀在目犍連慘死後對弟子們解說疑惑:目犍連幾世以前是一個年輕人,他對父母親本來很孝順,後來娶妻,與妻子二人一起孝順年老的父母。他外出工作時,妻子和公婆的關係沒有處好,她經常抱怨公婆怎樣待她不好,年輕人剛開始不信,聽久了受到影響就懷恨在心。兩人計謀利用晚上,把年老的父母送到森林裡,假裝強盜用亂棒把父母打死。打死父母的這個年輕人,就是目犍連的前身,當時直墮火燒地獄去,經過幾劫後出來,還要再受被木杖打死的餘報,即使是聖人,神通也抵不過業力。
由目犍連過去世的蒙昧,感觸到流言蜚語汙染人心罪孽的深重,一時心理的不平衡與怨氣,在語言上分化挑撥,也會遮蔽判斷力,失去善解,陷溺在惡解之中鑽牛角尖,接著鑄成大錯,造成業報如影隨形,即使轉世修得無上神通,仍然要償還業力果報。佛有廣大慈悲,廣大慈悲可以救助人心,但無法為人消除業力,業力的果報是「自作自受」。因此,有因有果,不造因則無惡果,「羅漢畏果,菩薩畏因」,有修行的羅漢知道果報的可怕,境界更高的菩薩了解果從因來,會更加謹慎不造業因,斷絕業報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