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期 王笛卿夫子無形針經穴治療解說
解讀 / 吳鳳凰
第七講 醫病先醫心
我今天講的醫病,先要醫心,心是天君,為一身之主宰,氣為一生之用,醫心為上,如何醫法,詳細解釋於後。
看到病人嚴重之病,切不可愁眉,面尤不可現不愉之色,更不可搖頭嘆氣,言他病重無醫,若是言他病重無醫,他就恐懼膽戰心驚,其氣亂逆而行,反為病上加病,尤難醫也;務要歡顏悅色,言此病有醫,但時間稍久,使他心得到歡欣,其氣和而不亂,氣和心舒,心舒病就減輕。
須知人之生存,全是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平均,無有疾病,體健身康。陽氣衰,陰氣盛,二氣不調和,疾病由此叢生,人為一小天地,人氣同天地之氣一樣,無有二也,有生生不息功能,故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是也!
農曆三月初六
王 笛 卿 講1
解讀:
心被認為是思維的器官,統管眼、耳、鼻、舌、身等知覺官能,因此主掌著全身。氣是一輩子生命體作用所需,心如果受到恐懼、壓力等打擊,意志消沉了,清氣無法上揚,濁氣沉降,全身的免疫系統及抗力都會減弱。精神治療法以剛正之氣為用,調理人身缺損的精氣神,以達回復健康。氣能中和,心情舒暢寧靜,發揚正向的思維,病體就先好一半,所以醫病先醫心,好言寬慰,善言安心,是仁醫治病於先的高風。
祖師笛卿夫子一生行道,救人解災極多,為教導門人正確治病之法,用心講學,致力撰述,留下著作傳予後人,能吸收精髓,明守戒規,發善願力心,無私為人療養,祖師也時時護衛左右。
病有輕重緩急,重病確實不好醫,但身為醫者,需要的是幫助病人「順氣」,而非「逆氣」。一個患病者,氣已經不調和了,再聽一些不善的言語,再看到愁眉苦臉,恐懼立刻擾亂心神,氣無法受攝,亂竄逆行,由病灶再奔竄至他處,演變成病上加病,就更加難醫了。
久病及重病,治療需要更長的時間,有時要一年二年,歷經春夏秋冬各個時節逐漸調和,將久積的病根緩緩解除,如果是多條經脈受損,需要很長的時間,經由極多次療養,將各經脈逐一修復,到達全體康復。
人身具有陰氣陽氣,能夠生存全是陰陽二氣調和著作用,陽氣溫熱,陰氣寒涼,二氣調和,身體健康,二氣不調和,就會產生各類疾病。天地有陰陽二氣,春夏秋冬四季序時,春夏溫熱,秋冬寒涼,注意節後,不過熱不過寒,保養得宜,免受侵害,人身陰陽二氣平均,經脈循環通暢,就能保有健康,一旦陰陽二氣斷絕了,命也就沒了。天地的陰陽二氣使萬物生生不息,人身的陰陽二氣也能生生不息,因此氣不調和而患病,精神治療調和氣而癒病。
〈中庸〉第一章:「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有道德的人在獨處時仍然非常謹慎,不會因為沒人看見而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喜怒哀樂的感情還沒有發露出來時,稱為「中」,表露出來後都不偏不倚,且正對上節度而適當,就稱為和諧而協調。
天地之氣和諧則風調雨順,人身之氣和諧則康健。
附註:
1.錄自天德教德藏經,天德行品卷二,王笛卿夫子無形針經穴治療解說,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