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期 王笛卿夫子無形針經穴治療解說 解讀 / 吳鳳凰

第一講  病人應當禁食酸冷寒涼物

夫醫病之重要,在於深究理明,理明則醫達,起人沉疴,復其健康,益人心智,大通理化。理不明,病難醫,有病之人,及為醫者,莫不希望疾病之即痊,凡疾病之起源,不外雨露、風霜、寒濕、熱燥等之類,台灣,地居海洋,四面是水,風寒水溼氣重,因此生癌、生瘤、生疹、生癤、腎結石、膽結石、肝硬化、痲痺、癱瘓等疾最多,此疾皆起於風寒水濕而浸入各經內。惟有風濕病,今時醫學發達,亦難檢查病根,縱有愛克斯光,也不能照出來,治療此疾,必先禁喫一切酸冷寒涼有風之食物,其疾不增,醫治易痊。昔人傳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真有理,確實不虛也。

人身血是熱的,血養經,全身流暢無阻,脾土健旺,疾病不生,血不可冷凍,若有冷凍,譬如溝道滯塞,其血通流微緩,又如鐘錶一樣,若有灰滯,停而不走。西醫不同,有病的人要多食水果,有營養;水果性,大多半皆屬酸寒涼冷,有害於病,有損於身,無疾之人,有益於身,若是食多亦有害也。病人想食一切食品,與病有碍,最要注意;病人不想食,切不可勉強要他食,若是強為他食,反為有害之多也。又現代人士,對飲食特別注重營養,實在營養過分,更為生病之尤,古人有言,節飲食、慎風寒,誠養生之大原則也。
                                                                                                六十二年二月廿九日
                                                                                                        王  笛  卿  筆言

第二講  禁喫寒涼食品

白豆腐:有石膏涼性;油豆腐可食。綠豆:性寒,絲瓜:性冷,旱芹:性寒;水芹可食。海帶:性寒涼,莧菜:性冷,蓬蒿:性涼,茄子:性寒,黃瓜:性寒,東瓜:性寒,乾可食。蘿蔔:性寒,乾的可食。空心菜:最風,苦瓜:性寒,豆芽:有風,娥眉豆:最風,荸薺:性寒,竹筍:性寒。芋子:性寒,有毒。磨菰:性寒,香菇:性寒,草菇:性寒,長豆角:性寒,慈菇:性寒,一切菜心:有風,鵝:有風,鴨:性寒,肥肉:性寒,凝滯。蟹:性寒,有毒。蚌:性寒,蝦:有風,皮蛋:性涼,蜂蜜:性涼,田雞:性寒,螺螄:性大寒,田螺:性大寒,甲魚:性冷,雄雞:最發,不可食。母雞、子雞可食,皮有風不可食。鯉魚:有風,抽了背上筋可食。海螄:性寒,甘蔗:性寒,包心菜:性寒,菱角:性寒,香春:最發。蟬魚:性甘溫,補五臟,除風濕,可食。鰻麗:性甘平,去風殺蟲,可食。有鱗魚:性甘平,皆可食。烏骨雞:性甘平,可食。百合:性甘平,潤肺甯心,可食。菠菜:性甘溫,可食。大蒜:性熱,氣臭,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昏目、損神、伐性,不可食。
水果種類最多屬於寒涼冷性者,有大多半數不可食也。
                                                                                                  六十二年二月廿九日
                                                                                                        王  笛  卿  筆言1

解讀:
一個健康的人,平日飲食就應該知所節制,因為病從口入,暴飲暴食,必然損傷健康;已經生病的人,更要懂得飲食的節制,讓身體得到適度的休息及調養,慢慢復元。

醫病需探究明白道理,道理明白,醫治便能通達療效,使人沉重的宿疾起死回生,回復健康,幫助人心靈智慧的辨識力,獲得良好道理的教化。醫病者及被醫者,對道理如果不能正確明白,病就難醫治。疾病的產生受外在氣候的影響很多,風寒暑濕燥火等大氣之六邪,受之侵害便會生病,未能及時驅逐,久積就成了難醫的沉疴。

地理環境的氣候因素影響著在地居民的健康狀態,台灣因四周環海,風寒水濕之氣很重,因此長癌、瘤、疹、結節、結石等很多,因寒濕而氣血阻滯造成肝硬化,或侵入經絡、神經導致手腳麻痺、身體癱瘓。 笛卿夫子講明,以上各類病症,起因多是風、寒、水、濕侵入各個經脈之內而造成疾患。

今日醫學很發達,卻還有許多無明病痛,醫學摸不著頭緒,原因在於經絡屬於無形,病在經絡時,精密的儀器也檢驗不出實質病兆。如風濕病,病人有很真切的痠痛,X光卻照不出來,痠痛變成是抽象的,在患者與醫者之間的診療,溝通及互相了解上就會形成隔閡。

治療風濕病等風寒濕引發的疾患,必要先禁吃一切酸冷寒涼及有風的食物,防止風寒濕再入侵身體而加重病症,如此治療,將體內已經造成侵害的風寒濕逐漸驅除出來,病就容易治得好,如果不能禁口,舊有的風寒濕滯積在內,新吃入的風寒酸冷食物,又將風寒濕之氣送入,濁氣愈增多,病的好轉就會遲緩或是反覆,或者加重。

個人療養過幾位不同類型的癌症患者,共同的特質,身體的寒冰氣都非常重,這類患者飲食屬性的調和更需謹慎,不利的食品更要忌口,不是只注重無毒有機,而忽略食品的寒害。無形針能溫經活血,逐寒驅燥,調和陰陽二氣,療養患者都能讓對方有舒適的改善。

冷凍萃取的咖啡或是冷凍萃取的營養品,即使泡成熱飲食用,寒性仍重,吃多了,增加體寒負擔,有損害。營養品要了解成分屬性,過寒的成分不利寒濕重的病人,多吃無益。

今日冷氣普遍,冰箱冰凍過的食物尤寒,從冰箱內取出直接飲食,增受寒害更重,或是吹冷氣,寒直接由皮膚、氣穴、呼吸進入,也會損傷經絡、筋肉、腑臟,比之飲食,同樣需要防範。

玄口銘,由晉朝人傅玄所傳,說明講話要謹慎,避免災禍從口出;飲食當節制,注意衛生,避免疾病從口吃入。
溫熱的血可以營養經絡,經絡之氣推動血脈循環,氣血循環良好,全身流暢沒有阻礙,脾臟運化功能好,就不易生病,血溫如果偏冷了,好比水溝河川有淤塞,流通緩慢,血流不通暢,影響組織取得養分,代謝變差,濁物囤積,就會生出種種病症。血溫冷凍,血管硬化,血塊形成,還潛藏種種危險隱疾。

中醫學與西醫學各有優點,領域不一樣,發展認知也有不同,中醫了解陰陽二氣的作用,明白食物寒涼熱溫等屬性,西醫看到的是食物實質的營養成分,鼓勵病人多吃水果,而水果屬性大多是酸寒涼冷,已受風寒濕侵害的病人,再吃酸寒涼冷的水果,反而受損害。健康的人吃水果,營養成分有益身體,仍要適度,多吃也有損害,所以飲食節度,不過與不及。飲食對養病有密切關聯,病人想吃食品有任何跟疾病有妨礙的,都要很注意。

人體有自然的防治機制,病人不想吃的是身體自然機制會感到負擔的食品,就不要勉強病人吃,勉強吃下,多數反造成傷害。還有營養過剩也會造成營養中毒,或是各消化系統操勞過度,格外成為生病的根源,飲食與疾病息息相關,養生非只是注重有機無毒,節制飲食及謹慎風寒濕之侵害,都是重要的原則。

經穴治療解說,第一講先說明禁食酸冷寒涼物,再接著舉出哪些食物的屬性是風寒涼或是易引發風、寒、濕、炎症等舊疾之物,應當注意。飲食先有節制,治病的療效就會逐步進展,不能禁口欲,一邊治病一邊生病,時好時壞拖拖拉拉,或是再產生新症狀,還會疑東疑西,弄得心神不安,或怨怪治病不靈。

在列舉的食品中,有的因加工後屬性會有變化,如白豆腐添加石膏,有涼性就不要多吃,白豆腐炸成油豆腐,涼性沒了就可以吃。冬瓜(東瓜)、白蘿蔔性寒,曬成乾,寒性減了就能吃。一切蔬菜的菜心、鵝、豆芽、娥眉豆(扁豆、肉豆)有風,風濕患者最好禁食。公雞、香椿最發,容易引發舊疾,有舊病未癒的人需謹慎食用。

《本草綱目》記載大蒜吃久了會損傷肝臟及眼睛,因為大蒜的屬性太過辛熱,會耗血傷目,致使眼睛模糊、視力減退,耳鳴、頭重腳輕、記憶力減退等,生痰動火則肝火大脾氣壞。

佛家故事,大蒜是魔女誘惑佛陀不成,惱羞成怒,以身上穢物留於大地生成,要敗佛弟子之修持,大量進食或長期吃多了,會助長猜疑心、忌妒心,脾氣大,神識昏昧,損害性靈,無法清心淡欲,而致危害身心。佛家不食五葷,戒食大蒜,道家修行者去欲清心,也不食大蒜,師公笛卿夫子講明大蒜害處,直言:不可吃。

風寒濕致使的疾患,或生病氣血虛弱者,禁吃寒涼食品;而熱燥致使的疾患,則要禁吃辛辣熱燥刺激性的食品,避免加重濁火,轉生毒素,最好飲食清淡,讓身體休息,調養後慢慢恢復。

寒涼性可治熱火散熱濁,如冬瓜可清熱,醫病能辨明寒熱不同症兆,寒者溫之,熱者涼之,使陰陽二氣調和,病就會好,但病兆有虛有實,辨識不明用錯藥,反而衍伸其他問題。布丹溫和,效力勝過人參燕窩,溫補元氣,適合各類病症,多服布丹,沒有增寒或增熱燥等問題。無形針醫心治病,熱者瀉之,寒者溫之,有無形活潑自然運化的奧妙。

疾病不是都來自冤親債主或邪病,大氣的天候因素,飲食不當,生活無規律等等,常是致病因素,辨真認明,不至於徒生無明,自陷迷惑或無端恐懼。
附註:

錄自天德教德藏經,天德行品卷二,王笛卿夫子無形針經穴治療解說,第14頁。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73026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