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期 致福之道 致福之道
釋解 / 吳鳳凰



    癸亥九月初十日午刻
一炁宗主  諭乾坤諸弟子:
    功德層層結妙果,福慧生輝透光明;
    廿字至理道真諦,達徑通靈參仙真。
    功德真經近圓之時,與乾坤諸等續勉後學了道悟玄之奧,期逢末劫戡亂之世,普度緣人以歸根,教化人心,惡者善,善者明,同登寶筏,誕登彼岸,共享大同。因人心不古,糜爛成性,重財利,貪享受,卻失天性仁心。故我廿字乾坤,皈道列門,肩負度世宏道之重任,普化死去人心。猶望受教皈道者,明至理,悟大道,返本還真,各憑修持,福壽同增。
    爾輩皆有希福延壽之望,而無致福之道,亦無養元固本之修,縱有前世所積,神佛所賜,只知享福,卻不知修福,更無種福,時到福盡苦來,怨天尤人,云佛不靈,哀哉!悲耶!為己利背義忘仁,不知己身墜入惡道而失道性,時到悔之晚矣!
    吾願乾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勤修大道,人身之短,光陰之促,藉假體修真為。俟待功果圓滿,返樸歸真,靈鎮玉京,豈不美哉乾坤,此示已畢。
             (錄自民國72年癸亥農曆9月10日午刻光訓)


釋解:
此篇是弟子等在虔誦功德經即將圓經,  師尊一炁宗主諭示的光訓,講明勤修一層又一層的功德,得以結實妙果,修福報開智慧,福慧雙修顯露清亮的光芒;廿字至理是最究竟的真實道理,修持廿字是通達神靈登入仙班的正確途徑。

光訓重點開示乾坤弟子及續勉後學者致福之道,徹底明白領悟深遠奧妙的至理,在末劫天災頻仍、人禍多變之時,正是大道普開平定亂世的時代,普度有緣者歸返先天本根,普度法門以教化人心為重,因天災、人禍頻仍多變之濁亂,是來自於人心失去準繩,在貪嗔癡愛的慾念裡造惡多端,迷失本根天真,致使世風敗壞,天地不得清寧。掃平濁亂回歸清寧首要在教化人心,使造惡者向善,覺悟良知,善良者更透徹明白奧妙至理,一同登上廿字普度寶筏,能學有大成,達到道的極致,共享最和平安樂無災無難的大同盛世。

末劫地、水、火、風、刀兵、瘟疫等劫難重重的濁亂時代因何而生,起因人心不古,失去上古時代忠厚淳樸的天性,種種欲念腐化形成敗壞的性格,重視財物的利益,貪念享受,消失了本來天性的仁愛之心,所以爭奪殺伐紛起,惡氣瀰天,招致各類災難。因而天德門人所有的乾(男)坤(女)廿字弟子,皈依大道列入天德聖教門內,肩負著度化世人轉惡為善、宏揚道化的重責大任,廣大周遍的教化因迷失於貪嗔癡愛而喪失仁心的人們,回歸淳厚的本來。諭示中,  一炁宗主尚且冀望接受教誨皈依道門的弟子們,明白廿字至高無上的道理,領悟大道寬闊而不住色相,返回先天本來修真成道,在各憑自己奉行廿字的修為,不在名相職位的爭持,能明至理、悟大道得以返本還真,自然增福添壽,這樣的福壽從智慧裡覺悟,從實行廿字中獲得。

度己而後能度人,自己受廿字的薰化而跳脫貪嗔癡愛,不貪重財利好處,不圖安逸享受,靈性不糜爛腐敗,才足以教導感化他人轉惡向善,讓善者能明覺寬闊大道,所以入列德教門牆不忘救世救人的宏道願力,必得修持己性的清明。

一炁宗主明示乾坤弟子:你們都有希望獲得福報與增長壽元的願望,卻沒有招引的方法,也無涵養元真穩固本根的修為,就算是有前世積來的福報,神佛有所賜福,但平日只知道在安逸中享受餘福,卻不知道應該要及時再培德、立功以修造福報,更沒有在護道與立身處世之中耕耘善苗培植福果,一旦時間到了,福報享盡苦果來報時,遭逢苦果磨難而抱持不平懷恨上天、責怪他人,責怪說佛不靈感,這種盲目無知是多麼悲哀啊!為了自己的利益,背棄道義忘掉仁德,拋棄了自己良知與願力,全然不知自己已掉入了惡道而失去了道性,苦報的時機臨身時,後悔就太晚了。

有福不可享盡,因為福盡悲來;掌權不可妄自尊大,權不過是付出服務的職責,膨脹操作過當,因私心而損傷公道,則會自種禍因,自食苦果。  一炁宗主期願門人乾坤弟子們,自省己身,有犯缺失就要改正,沒有就勉勵自己小心不要犯錯,於大道的正途中勤勞的涵養自己,多耘善苗廣修福報。能在輪迴中轉世投身為人不容易,人身的壽命在時間的長河裡極其短暫,時間很匆促,一生很快就消逝,應當把握短暫的時間,多做有益的事。人身是個假體,有生就有死,人身死了一世就滅了,如浮光掠影一閃而過,能返回元真本來,不生不死才是永恆,而要返回不生不死無災無難的本來,需要今生藉著現在這個生命的身體,勤勉無色無相的耕耘,來鍛鍊明至理、悟大道、行廿字的真實修為,等到立功修果圓滿了,回復到人原來樸實、淳厚的本性,以此元真之正氣,返回先天不生不死的本來,元真靈性安定的永住天鄉蓮都,豈不是非常的美好嗎。

無論過去或現在,  一炁宗主對天德門人的訓勉都一致,福由己造,禍乃自招,如何達到趨福避禍的心願,永住天都的美好,聖訓的指引是一盞明燈,在明燈的照耀下前進,可不至於迷失道路而空度一生,甚或自陷惡道。
 
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
Copyrigh © Tian-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
瀏覽人數:
今日瀏覽人數:
4563838
804